老子的学说与精神:历史与当代

老子的学说与精神:历史与当代

编辑推荐

以材料新、观点新、角度新的原则,对第四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收录论文进行了筛选,将其中的精品编成此书。

内容简介

2014年9月,洛阳老子学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在洛阳老君山召开了第四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论坛收到国内外学者提交的论文近百篇,对老子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洛阳老子文化丛书编委会

序言

论老子道之精义

一 “道”之定义

二 “道”之特性

三 “道”之作用

四 “道”与“有”“无”“变”之关系

五 “道”与人之关系

六 “道”之比较研究

七 对老子之“道”的正确注释

八 对老子之“道”的误解

老子与洛邑摭说

一 关于老子先祖

二 关于老子生平

三 东周王城遗址

四 老子故宅

五 老子在洛邑始创道家学说

六 孔子入周问礼

七 孔子入周问礼碑

八 紫气东来

九 函谷关

十 上清宫

《老子》的“我”和“吾”

一 《老子》一书中的“我”和“吾”

二 剖“我”看《老子》

三 析“吾”说《老子》

四 “吾”与“我”的不同

《老子》“辅万物之自然”古今浅说

一 演化与溯源

二 词义与句意

三 现代术语之改造

四 现代理论之应用

道教“万物一体”的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

汉简《老子》中的一些“异文”及“义旨”考辨

一 示例和考辨之一:有关宇宙观方面的

二 示例和考辨之二:有关美德和治道方面的

《老子》容、公思想及其影响

一 “容”“公”的意义

二 “明”与“容、公”之思维、譬喻

三 “容、公”思想在《老子》后学中的开展

四 结论

从老子的“大小之论”谈起

《老子》中“物”之理论及生态意义研究

引言

一 王弼本《老子》中“物”之理论意义研究

二 郭店楚简本《老子》中“物”之理论意义研究

三 《老子》中“物”之生态意义研究

结语

老子及道家的根本道论

一 道的内在超越性

二 自本自根——道的本源性

三 道的形上性

四 道的遍在性

五 道的自我生成性

近年出土文献与《老子》研究

前言

一 简、帛本《老子》与传世本《老子》

二 竹简《文子》与《老子》——今本《文子》“老子曰”所显示的相关问题

三 楚墓出土简帛文献与《老子》研究——黄老帛书、《太一生水》、《亘先》与《凡物流形》

结论

老子“玄德”思想及其所蕴形而上下的通贯性

一 “玄德”的形上意域:“道”对万物两面性的生成功德

二 “玄德”的形下场景:圣人对百姓的政治功德

三 “玄德”的内在维度:圣人对“道”的体认与德性的自然保持

四 结语

论老子道家学说的人本精神

一 “人居四大其一”的命题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二 “贵人重生”的生命主体思想

三 “无为而治”方略体现的人本思想

四 “以百姓心为心”展现的人本思想

五 “天人合一”理念蕴含的人本思想

六 “尊道贵德”原则显示的人本思想

老子论“知”与“智”

老子生育思想探微

一 “道生万物”——老子的生育哲学

二 “益生曰祥”——老子具体的生育思想

三 “道贵中和”——老子生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老子》的幸福观与“玄德”思想之间的关系

一 《老子》中背道者之快乐与得道者之痛苦

二 《老子》思想中包含“共乐”的观念

三 幸福是“玄德”的产物

结语

虚无与对反:《老子》应用哲学的两大主轴

前言

一 吊诡的否定表述

二 虚无与定静

三 对反与逆作

四 柔后与无为

五 虚无、对反以自然真朴为基础

结论

老子屈君伸民的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德经》中的“大”

一 “大”的含义

二 “大”为“容”

三 “大”为“公”

四 结语

老子论爱

一 物身之“爱”

二 政治之“爱”

三 “慈”与“爱”

四 结语

《史记·老子传》中隐含的事实

前言

一 “老聃即老子”一说的真实性

二 “或说太史儋即老子”的真实性

三 老子的出生地及其名字传递出的真相

四 “隐君子”的真相

结语

马王堆帛书《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琐议

魏晋南北朝《老子》的注释与传播

一 魏晋时期《老子》的注释与传播

二 南北朝时期《老子》注释与传播

道家“无为而治”执政理念的廉政观审视

从巫文化衍变的视角谈道教与道家的关系

一 “绝地天通”是道教形成的原始动力

二 王屋山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地位

三 王屋山道教的兴衰是中国道教史的缩影

文本·语境·心态:王船山的老庄异同论

一 庄高于老而自立一宗

二 老庄“未能合圣人之道”

三 儒者之责与遗臣之心

让老子文化走出象牙之塔走近普通百姓

老子名利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重估

一 《老子》名利思想的基本特征

二 《老子》名利思想的哲学根源

三 老子名利思想的现代价值重估

老子思想对日本近现代名家的影响

一 老子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积淀

二 老子思想与日本的著名文学家

三 老子思想与日本的重要哲学家

四 老子思想与日本的自然科学家

“芒”与“明”——浅论《齐物论》所述“自我”世界的两重境界

一 “常我”与“真我”:庄子齐物思想的基点

二 “芒”:日常生活中的“常我”之情

三 “明”:庄子心灵世界中的应然之境

老子的自然世界

“执大象”之“道”:《道德经》中的意象分析

前言

一 意象与模糊性

二 重要的意象

三 多元复合分析

四 总结

道家关于生态文明的智慧

一 道生物,万物平等的生态观念

二 法地、法天、法道,利而不害的生态伦理

三 知常、知止、知足,为而不争的人生态度

21世纪韩国新道学的出路看老子的道

一 道学与韩国传统

二 20世纪新儒学与21世纪新道学

三 神明与气化

四 神明境界

五 妙合之道

六 气化世界

七 结语

老子思想启示的四大人文理性精神要旨

一 人文自然理性精神要旨即“人文范导人为”

二 人文道德理性精神要旨即“道德升华道理”

三 人文宗教理性精神要旨即“宗教超越宗法”

四 人文科学理性精神要旨即“科学实证科幻”

从老子到韩非:浅论道法渊源的几个方面

不争之观——老子“善”论发微

一 “善”在老子文本中是一个可以分析的概念

二 “善”具有伦理层面好、美好的意思

三 “善”指的是工巧、高明、高超的状态

四 “善”作副词,具有善于、擅长的含义

五 “善”具有“好”(音号)“多”“经常”的意思

六 “善”指的是幽深玄远的境界

七 “善”具有推崇、追求、看重、以之为善的意思

八 “善”具有善待、友好、包容、不分疏的意思

九 老子之“善”与儒家之“善”的比较

近代老学与疑古思潮

一 关于老子其人的争论

二 关于《老子》其书的争论

三 老子晚出说在考证上存在的局限

老子的“绝学无忧”新探

一 “绝学无忧”思想的出处位置

二 “绝学无忧”中的“学”

三 “绝学无忧”的内涵解释

四 “绝学无忧”的现代启示

弱者生存之道

一 老子谋略思想概述

二 老子谋略思想产生的根源

三 老子谋略思想的实质

“道德生活论”与当代世界危机

一 老子“道德生活论”内涵

二 “道德生活”是解决世界生态和社会危机的钥匙

三 历史和现实证实了老子思想的实用性

结语

王羲之“老子书道观”与老子道德观

一 王羲之“老子书道观”

二 王羲之“笔势书道论”

三 王羲之“修道书诀说”

四 王羲之“书道美学谭”

黄老学视域下《凡物流形》中的“执一”之道

引言

一 道生万物:“执一”的缘由

二 道法自然:“执一”的内涵

三 德畜万物:“执一”的落实

四 无为而无不为:“执一”的归宿

结语

老子形象演变刍议

诠释的可能空间:以“道可道非常道”的释义为例

论冯友兰阐《老子》“知和”“知常”“习常”的境界哲学

一 前言

二 常道的形上属性

三 “道”与“德”的相互关系

四 对应世常理之明白

五 习常的心态和实践功夫

妙道与心灵——老庄之“神”述论

一 鬼神、神人、神奇

二 神明、精神、神者

三 形神、心神、神气

论上德下德的历史地位

万物一体法自然 生态和谐道相通

一 自然生态、万物和谐

二 风顺水畅、冲气为和

三 微妙玄通、太极合和

四 天人合一、以和为贵

“由人事而天道”:道家对“礼崩乐坏”的应对及其现代意义

引言:基于“礼崩乐坏”的不同救治

一 先秦时期道家“天道信仰”的重建思路与文本依据

二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本然路径

三 重建天道本体的诠释学困境及其现代意义

“重积德则无不克”

一 “德”之本质

二 “德”之表现形态

三 “德”之实现方式

四 “重积德则无不克”

中国老君山的整体考察

一 中国老君山概览

二 老君山得名的原因

三 洛阳栾川老君山在老君山系列名山中的地位

四 老君山的整体性、系列性在道教文化弘扬中的意义与价值

The Inspirational Laozi

Witter Bynner

Way of Life

The Songs

Business Application

References

Basic Aspects of Daoist Philosophy

1. Daoist non-anthropocentrism:The notion of (tian) dao.

2. Daoist non-agency:The notion of wu wei

3. The Daoist“acosmotic”notion ofziran

后记

老子的学说与精神:历史与当代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鼓应。

得书感谢您对《老子的学说与精神:历史与当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电子书

本书对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梳理和阐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电子书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个案,呈现了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政治思想研究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