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修订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北大教授吴飞教授权威译本。

内容简介

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传讯,说他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的精灵之事,败坏青年。苏格拉底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但申辩并没有挽救苏格拉底的性命,他最后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两个基本色调。而苏格拉底之死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首先要归功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内容,一个是北京大学吴飞教授据希腊文翻译的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并作了很多注释,对理解文本很有帮助;第二部分是吴飞教授为这个中文译本写的导言,对这个古代经典文本的背景知识,给读者一个较为总体的概念;第三部分是吴飞教授从自己的角度,对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解读和思考,特别是对《苏格拉底的申辩》中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第三部分尤其重要,是中国学者自觉地用西方古典思想来理解现实处境、逐渐回归中国自身的问题的一个尝试。

作者简介

[古希腊]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柏拉图注疏集”出版说明

引言

一 苏格拉底的审判

二 柏拉图的《申辩》

三 《申辩》中的几个主题

四 《申辩》从古典到中世纪

五 《申辩》在现代欧洲的复兴

(一)文艺复兴时期

(二)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

(三)《申辩》在德国哲学中

六 现代《申辩》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一)分期问题

(二)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三)苏格拉底的罪状

七 《申辩》与现代哲学

(一)克尔凯郭尔

(二)Vlastos与美国自由派

(三)福柯与阿多

(四)施特劳斯学派

八 西方当代《申辩》研究的版本情况

九 中国学界对《申辩》的翻译与研究

(一)民国时期

(二)八十年代以来

十 本书的翻译与义疏

缩写对照表

苏格拉底的申辩

[一 真理与修辞]

[二 案情的真相]

[三 哲学生活的根据:针对第一拨控告者的辩护]

[A.智者之知]

[B.无知之知]

[C.诬蔑的形成]

[四 在哲学与政治之间:针对第二拨控告者的辩护]

[A.诉状]

[B.败坏青年]

[C.不敬之罪]

[五 为哲学而死的理由]

[A.苏格拉底与阿基琉斯]

[B.苏格拉底的哲学使命]

[C.哲学作为政治]

[D.爱智者的荣耀]

[六 惩罚与荣耀]

[七 临别告白]

生的根据与死的理由——《苏格拉底的申辩》义疏

一 真理与修辞(17a1-18a6)

二 案情的真相(18a7-19a7)

三 哲学生活的根据:针对第一拨控告者的辩护(19a8-24b2)

A.智者之知(19a8-20c3)

B.无知之知(20c4-23c1)

C.诬蔑的形成(23c2-24b2)

四 在哲学与政治之间:针对第二拨控告者的辩护(24b3-28a1)

A.诉状(24b3-c9)

B.败坏青年(24c9-26a7)

C.不敬之罪(25a8-28a1)

五 为哲学而死的理由(28a2-31c3)

A.苏格拉底与阿基琉斯(28a2-29b9)

B.美好生活与死亡(29b9-31c3)

C.哲学作为政治(31c4-34b5)

D.爱智者的荣耀(34b6-35e8)

六 惩罚与荣耀(35e1-38b9)

七 临别告白(38c1-42a5)

主要参考文献

修订版后记

苏格拉底的申辩是2017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得书感谢您对《苏格拉底的申辩》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转向 电子书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的计划是要为民主社会设计出一种适当的道德基础,本书是对这一目标的发展或者说扩展。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电子书
本书对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梳理和阐述。
幸福的智慧 电子书
罗素代表作,哲学大师写给大家的智慧人生指南。
现象学入门:胡塞尔的认识批判 电子书
现象学是学派,是流派,也是现象学运动。
沉默的艺术:意识科学基础理论 电子书
本书将第一次立足于数学物理,以较明确的方式尝试回应以下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是意识?意识的生物学起源是什么?未来的机器人是否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