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精选本(全6册)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精选本(全6册)

编辑推荐

记述历朝历代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

内容简介

本书聘请张宏儒、沈志华两位专家学者作为主编,组织十余位专家学者,精选原书中对现代社会具有较大借鉴意义的治世之道,用人之术等,涵盖了《资治通鉴》的全部精华内容,并全部译为现代白话文,全书294卷,经精心编辑打造成这部书。该书共6册,文本部分约300万字,其中,文言文约120万字,译文约180万字,并配有350余幅插图,是史学者、领导者以及普通大众的不可不读之书。

作者简介

作者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爱好历史,出仕以后,仍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此后,司马光无论在政治上如何进退沉浮,书局一直随身而设。1067年神宗即位,开经筵,司马光进读《通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被任命为枢密事使而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专心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从治平三年开局,至此共用了19年的时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册 东周 战国 西汉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精选本)纸质图书编委会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精选本)多媒体印刷读物编委会

出版说明

前言

资治通鉴序御制

资治通鉴第一卷 周纪一

资治通鉴第二卷 周纪二

资治通鉴第三卷 周纪三

资治通鉴第四卷 周纪四

资治通鉴第五卷 周纪五

资治通鉴第六卷 秦纪一

资治通鉴第七卷 秦纪二

资治通鉴第八卷 秦纪三

资治通鉴第九卷 汉纪一

资治通鉴第十卷 汉纪二

资治通鉴第十一卷 汉纪三

资治通鉴第十二卷 汉纪四

资治通鉴第十三卷 汉纪五

资治通鉴第十四卷 汉纪六

资治通鉴第十五卷 汉纪七

资治通鉴第十六卷 汉纪八

资治通鉴第十七卷 汉纪九

资治通鉴第十八卷 汉纪十

资治通鉴第十九卷 汉纪十一

资治通鉴第二十卷 汉纪十二

资治通鉴第二十一卷 汉纪十三

资治通鉴第二十二卷 汉纪十四

资治通鉴第二十三卷 汉纪十五

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 汉纪十六

资治通鉴第二十五卷 汉纪十七

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 汉纪十八

资治通鉴第二十七卷 汉纪十九

资治通鉴第二十八卷 汉纪二十

资治通鉴第二十九卷 汉纪二十一

资治通鉴第三十卷 汉纪二十二

资治通鉴第三十一卷 汉纪二十三

资治通鉴第三十二卷 汉纪二十四

第二册 西汉 东汉 三国 晋

资治通鉴第三十三卷 汉纪二十五

资治通鉴第三十四卷 汉纪二十六

资治通鉴第三十五卷 汉纪二十七

资治通鉴第三十六卷 汉纪二十八

资治通鉴第三十七卷 汉纪二十九

资治通鉴第三十八卷 汉纪三十

资治通鉴第三十九卷 汉纪三十一

资治通鉴第四十卷 汉纪三十二

资治通鉴第四十一卷 汉纪三十三

资治通鉴第四十二卷 汉纪三十四

资治通鉴第四十三卷 汉纪三十五

资治通鉴第四十四卷 汉纪三十六

资治通鉴第四十五卷 汉纪三十七

资治通鉴第四十六卷 汉纪三十八

资治通鉴第四十七卷 汉纪三十九

资治通鉴第四十八卷 汉纪四十

资治通鉴第四十九卷 汉纪四十一

资治通鉴第五十卷 汉纪四十二

资治通鉴第五十一卷 汉纪四十三

资冶通鉴第五十二卷 汉纪四十四

资治通鉴第五十三卷 汉纪四十五

资治通鉴第五十四卷 汉纪四十六

资治通鉴第五十五卷 汉纪四十七

资治通鉴第五十六卷 汉纪四十八

资治通鉴第五十七卷 汉纪四十九

资治通鉴第五十八卷 汉纪五十

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 汉纪五十一

资治通鉴第六十卷 汉纪五十二

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 汉纪五十三

资治通鉴第六十二卷 汉纪五十四

资治通鉴第六十三卷 汉纪五十五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 汉纪五十六

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 汉纪五十七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 汉纪五十八

资治通鉴第六十七卷 汉纪五十九

资治通鉴第六十八卷 汉纪六十

资治通鉴第六十九卷 魏纪一

资治通鉴第七十卷 魏纪二

资治通鉴第七十一卷 魏纪三

资治通鉴第七十二卷 魏纪四

资治通鉴第七十三卷 魏纪五

资治通鉴第七十四卷 魏纪六

资治通鉴第七十五卷 魏纪七

资治通鉴第七十六卷 魏纪八

资治通鉴第七十七卷 魏纪九

资治通鉴第七十八卷 魏纪十

资治通鉴第七十九卷 晋纪一

资治通鉴第八十卷 晋纪二

资治通鉴第八十一卷 晋纪三

第三册 晋 南北朝

资治通鉴第八十二卷 晋纪四

资治通鉴第八十三卷 晋纪五

资治通鉴第八十四卷 晋纪六

资治通鉴第八十五卷 晋纪七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六卷 晋纪八

资治通鉴第八十七卷 晋纪九

资治通鉴第八十八卷 晋纪十

资治通鉴第八十九卷 晋纪十一

资治通鉴第九十卷 晋纪十二

资治通鉴第九十一卷 晋纪十三

资治通鉴第九十二卷 晋纪十四

资治通鉴第九十三卷 晋纪十五

资治通鉴第九十四卷 晋纪十六

资治通鉴第九十五卷 晋纪十七

资治通鉴第九十六卷 晋纪十八

资治通鉴第九十七卷 晋纪十九

资治通鉴第九十八 晋纪二十

资治通鉴第九十九卷 晋纪二十一

资治通鉴第一百卷 晋纪二十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一卷 晋纪二十三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二卷 晋纪二十四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三卷 晋纪二十五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四卷 晋纪二十六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五卷 晋纪二十七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六卷 晋纪二十八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七卷 晋纪二十九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八卷 晋纪三十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九卷 晋纪三十一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卷 晋纪三十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一卷 晋纪三十三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二卷 晋纪三十四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三卷 晋纪三十五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四卷 晋纪三十六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五卷 晋纪三十七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六卷 晋纪三十八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七卷 晋纪三十九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八卷 晋纪四十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九卷 宋纪一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卷 宋纪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一卷 宋纪三

第四册 南北朝 隋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二卷 宋纪四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三卷 宋纪五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四卷 宋纪六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五卷 宋纪七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六卷 宋纪八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七卷 宋纪九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八卷 宋纪十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九卷 宋纪十一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卷 宋纪十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一卷 宋纪十三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二卷 宋纪十四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三卷 宋纪十五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四卷 宋纪十六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五卷 齐纪一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六卷 齐纪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七卷 齐纪三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八卷 齐纪四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九卷 齐纪五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卷 齐纪六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一卷 齐纪七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二卷 齐纪八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三卷 齐纪九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四卷 齐纪十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五卷 梁纪一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六卷 梁纪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七卷 梁纪三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八卷 梁纪四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九卷 梁纪五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卷 梁纪六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一卷 梁纪七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二卷 梁纪八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三卷 梁纪九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四卷 梁纪十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五卷 梁纪十一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六卷 梁纪十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七卷 梁纪十三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八卷 梁纪十四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九卷 梁纪十五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卷 梁纪十六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一卷 梁纪十七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二卷 梁纪十八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三卷 梁纪十九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四卷 梁纪二十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五卷 梁纪二十一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六卷 梁纪二十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七卷 陈纪一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八卷 陈纪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九卷 陈纪三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卷 陈纪四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一卷 陈纪五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二卷 陈纪六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三卷 陈纪七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四卷 陈纪八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五卷 陈纪九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六卷 陈纪十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七卷 隋纪一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八卷 隋纪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九卷 隋纪三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卷 隋纪四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一卷 隋纪五

第五册 隋 唐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二卷 隋纪六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三卷 隋纪七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四卷 隋纪八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五卷 唐纪一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六卷 唐纪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七卷 唐纪三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八卷 唐纪四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九卷 唐纪五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卷 唐纪六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 唐纪七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二卷 唐纪八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三卷 唐纪九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四卷 唐纪十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五卷 唐纪十一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六卷 唐纪十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七卷 唐纪十三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八卷 唐纪十四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九卷 唐纪十五

资治通鉴第二百卷 唐纪十六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一卷 唐纪十七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二卷 唐纪十八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三卷 唐纪十九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四卷 唐纪二十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五卷 唐纪二十一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六卷 唐纪二十二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七卷 唐纪二十三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八卷 唐纪二十四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九卷 唐纪二十五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 唐纪二十六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唐纪二十七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二卷 唐纪二十八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三卷 唐纪二十九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四卷 唐纪三十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五卷 唐纪三十一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六卷 唐纪三十二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七卷 唐纪三十三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 唐纪三十四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九卷 唐纪三十五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卷 唐纪三十六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一卷 唐纪三十七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二卷 唐纪三十八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三卷 唐纪三十九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四卷 唐纪四十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五卷 唐纪四十一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六卷 唐纪四十二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七卷 唐纪四十三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八卷 唐纪四十四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九卷 唐纪四十五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卷 唐纪四十六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一卷 唐纪四十七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二卷 唐纪四十八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三卷 唐纪四十九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四卷 唐纪五十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五卷 唐纪五十一

第六册 唐 五代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六卷 唐纪五十二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七卷 唐纪五十三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八卷 唐纪五十四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九卷 唐纪五十五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卷 唐纪五十六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一卷 唐纪五十七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二卷 唐纪五十八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三卷 唐纪五十九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四卷 唐纪六十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五卷 唐纪六十一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六卷 唐纪六十二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七卷 唐纪六十三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八卷 唐纪六十四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九卷 唐纪六十五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卷 唐纪六十六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一卷 唐纪六十七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二卷 唐纪六十八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三卷 唐纪六十九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四卷 唐纪七十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五卷 唐纪七十一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六卷 唐纪七十二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七卷 唐纪七十三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八卷 唐纪七十四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九卷 唐纪七十五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卷 唐纪七十六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一卷 唐纪七十七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二卷 唐纪七十八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三卷 唐纪七十九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四卷 唐纪八十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五卷 唐纪八十一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六卷 后梁纪一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七卷 后梁纪二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八卷 后梁纪三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九卷 后梁纪四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卷 后梁纪五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一卷 后梁纪六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二卷 后唐纪一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三卷 后唐纪二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四卷 后唐纪三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五卷 后唐纪四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六卷 后唐纪五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七卷 后唐纪六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八卷 后唐纪七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九卷 后唐纪八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卷 后晋纪一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一卷 后晋纪二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二卷 后晋纪三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三卷 后晋纪四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四卷 后晋纪五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五卷 后晋纪六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六卷 后汉纪一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七卷 后汉纪二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八卷 后汉纪三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九卷 后汉纪四

资治通鉴第二百九十卷 后周纪一

资治通鉴第二百九十一卷 后周纪二

资治通鉴第二百九十二卷 后周纪三

资治通鉴第二百九十三卷 后周纪四

资治通鉴第二百九十四卷 后周纪五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精选本(全6册)是2013年由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宋] 司马光。

得书感谢您对《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精选本(全6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河源的传统社会与地方民俗(全2册) 电子书

以历史人类学的方法,重构河源传统社会与民俗的面貌。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全2卷) 电子书

学术上厘清历史事实,交换关于历史认识的意见,分析历史认识的差异与问题,缓解围绕历史问题的对立情绪,加深两国和平友好关系。
裂变与重构:人民共和国的创世纪(全2册)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探讨新中国成立的来龙去脉的著作。
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全2册)(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本书侧重于制度变迁与乡村社会结构性变迁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