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位动物翻译官的自然保护区考察笔记,打开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新视界。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动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的大众科普作品,阐述了人和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也是一部自然保护区动物观察笔记,反映了一名动物学、生态学研究者对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相处的透彻思考。
在人类认识动物的时候,动物也在认识人类。人类怎样对待动物,动物就如何反馈人类。动物眼中的人类是怎样的?保护物种的意义到底有多重要?野生动植物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人与动物的战争史如何影响了彼此的进化?为了适应人类,动物做出了哪些改变?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才能与它们和谐相处?
立足于作者在白水河、唐家岭、卧龙等多个自然保护区的一线考察经历,这本书生动地讲述了猴子、羚牛、野猪、水獭、蛇、松鼠、蚂蚁、蜜蜂、大熊猫、猫头鹰等各种各样的动物与人类的互动,让读者了解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反思人类和动物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赵序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兰州大学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国际灵长类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濒危动物的研究保护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专业文章10余篇,科普文章200余篇。已出版10多部科普作品。
其中《西域寻金雕》获得第五届梁希科普奖一等奖,《鸟国:动物学者的自然笔记》被上海教委推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资料,《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入围2017年度中国好书奖《红唇美猴传奇》获得2018年中国好书奖。中央电视台"芝麻开门"栏目特邀嘉宾,致力于青少年科普教育,在中国科技馆、国家动物博物馆以及北京、重庆、成都、广州、乌鲁木齐等地开展科普讲座100余场次,受到广泛好评。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 异化的动物与异化的人类
前言 野生动植物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
第1章 白水河 从猴子到人类
踏雪寻猴:从便便到猴群社会组织
闻声辨猴:声音对于动物的作用
你可知猴王的烦恼?
猴儿的交配都是为了繁殖吗?
那只会敬礼的猴子:动物的学习行为
为何经常与人类打交道的猴子容易变坏?
第2章 唐家河 人与动物的战争
羚牛与人的和谐距离
人与蝗虫的战争史
大雾中的精灵为何视人类为恶魔?
萌萌的“喵星人”:天使还是恶魔?
动物进化史上的无奈之举
谁才是陆地上的吸血鬼?
水獭的噩梦: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第3章 小寨子沟 敢于袭击人类的动物
驯化还是对抗?与人相伴而生的野猪
小白鹭:优雅的杀手
被旱地蚂蟥咬到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为何杀死那条蛇:究竟是人毒还是蛇毒?
捕蛇者说:善恶在于一念之间
第4章 老河沟 为了适应人类,动物也在学习
乌鸦喝水:人得向乌鸦学习
地下工作者蚯蚓:强弱并非定数
为何捕捉癞蛤蟆会被判刑?
为了生存,动物开启了熬夜模式
第5章 王朗 人类导演的动物大战
像鸟一样叫的岩松鼠
雪山飞狐:寒号鸟不是鸟
松鼠的合纵连横
未雨绸缪:松鼠的贮食行为
森林杀手:自然界失衡的后果
第6章 神农架 自然界的生化危机
蚂蚁帝国的伟大所在
自然界的生化危机
卑微的伟大:红火蚁的生命之舟
蝙蝠:独一无二的黑夜幽灵
第7章 白河 人类与鸟的千年恩怨
松鸦的警报
红腹锦鸡:凤凰的原型
鹰雕眼中的世界
屋顶的灰林鸮
雀鹰的早餐
第8章 汶川草坡 假如世界没有蜜蜂
被遗弃的蜂后:沧海桑田一隅间
有勇有谋的竹节虫
黄蜂:构造精密的杀手
高山熊蜂如何挑战地球之巅?
蜜蜂懂得零的概念
第9章 卧龙 渐行渐远的猛兽
假如熊猫会说话
豺与狼真的为伍吗?南中国消失的豺
流浪狗是否可以填补狼的生态位?
鲁迅笔下的猹如今有恃无恐
第10章 长青 丛林世界的温存
我不是国宝,只不过是人类的伶优
川猴丧妻:夫妻之情难以割舍
动物的义亲抚育
第11章 西双版纳 动物复仇记
与眼镜王蛇的心领神会
亚洲象世纪复仇为哪般?
蜘蛛也会哺乳
第12章 荒野新疆 只有荒芜的土地,没有荒凉的生命
远离人类的地方才是生存的天堂
曾经拥有4只眼睛的蜥蜴
赤狐: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
当年惊吓成吉思汗的野马安在?
蒙古野驴奔腾在准噶尔盆地
完善的预警体系
求偶期的争斗
历史上的分布
恶劣环境下的生命赞歌
第13章 因为人类而即将消失的中国动物
世界将无穿山甲
最后一只斑鳖
大鲵:放生就是对的吗?
白鲟灭绝:又一个物种离我们而去
后记 与禽兽为伍:我的科研和科普之路
参考文献
动物眼中的人类是2020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赵序茅。
得书感谢您对《动物眼中的人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