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第二版)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第二版)

编辑推荐

本书从金融、企业、农村、财政乃至贸易等广泛视角,整理了大萧条前、中、后期中国经济的情况,是我们理解革命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和结构的一流参考著作。……与许多经济史学家不同的是,城山智子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是一位全面的经济史学家。

内容简介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每一个与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本书不仅意在表明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还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大萧条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在以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国是唯一使用银本位的国家。通过对大萧条冲击与其后经济复苏过程的分析,作者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下,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城山智子(SHIROYAMA, Tomoko)日本东京大学学士、硕士,199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历任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部助教授,一桥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助教授、准教授、教授,现为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专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特别是近代中国的货币、金融和企业,兼及18世纪以来的亚洲经济史。其博士论文为《萧条下的中国:1931—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下游的地区经济》(哈佛大学, 1999);近期研究成果为“负债中的公司:1895-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下游纺织业财务安排之研究”。正在共同主持日本多所大学合作大型研究课题“帝国与网络:亚洲地区经济秩序”。


主译者简介: 

孟凡礼,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主要译著有:《论自由》([英]约翰·穆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版)、《教授们怎么想:在神秘的学术评判体系内》([美]米歇尔·拉蒙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合译)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致谢

导论

银本位的中国: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大众预期与金融危机

市场、政府和货币体系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两次危机及其后

本书结构

上卷 通货膨胀与自由放任的年代:1931年之前的经济趋势

第一章 银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国

中国的银本位

作为货币或商品的白银

作为白银交易商的银行:平价与市场汇率

白银价格及其对中国货币供应的影响

小结

第二章 工业化的到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业

棉纺业

缫丝业

小结

第三章 公司负债:资本积累问题

资本积累:企业家的初始问题

寻求贷款与银行贷款合同条款

债务与公司管理

小结

下卷 萧条年代,1931—1937年:经济与政治的转变

第四章 农村崩溃

农产品价格的下降

农村地区的贸易状况

农村金融机构的崩溃

农村的崩溃:一个城市问题

小结

第五章 工业萧条

缫丝业

棉纺业

小结

第六章 上海金融恐慌(1934—1935年)

城市繁荣的幻象:1929年10月至1931年8月

银行延误清偿:1931年9月至1934年6月

上海金融恐慌:1934年6月至1935年11月

小结

第七章 应对危机:1935年11月的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的外交背景

1935年11月4日的币制改革

从大萧条中复苏

小结

第八章 成就与局限:经济政策与国民政府再考察

缫丝业的复苏

棉纺业的复苏

农村金融的重建

小结

结论

银本位与中国的工业化

货币体系的政治经济学

中国与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第二版)是202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日]城山智子。

得书感谢您对《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发展 电子书

本书尽可能全面地评估各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并给予可行的建议。
城记·杭州:1793—1937,遗失在西方的杭州记忆 电子书

100多年间,众多西方人描述杭州的绘画、照片、地图、日记、回忆录,首次在中国出版面世。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电子书

现代中国城市知识群体的日常生活图景。
中国近代民间组织与国家 电子书

以“中国近代民间组织与国家”为主题,分为“国家与社会”“商业与同业公会”“职业团体及其他”三个专题。
服务为本的国家治理 电子书

本书集中讨论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问题。
民国时期西部边疆的政权建设与族群关系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民国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史研究的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