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时代:上帝死后我们如何生活(译文纪实系列)

虚无时代:上帝死后我们如何生活(译文纪实系列)

编辑推荐

《20世纪思想史》作者全新力作。世界“祛魅”之后,是历史终结,还是走向新生?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在孤立无援的世界中探索与创造、失败和成功的迷人故事。

1882年,尼采宣布"上帝已死",以此为标志,西方世界进入无神论时代,宗教信仰坍塌带来的震荡催生了从思想界到艺术文化各个领域的百花齐放。

哲学家、诗人、剧作家、画家、心理学家、科学家……数以万计杰出的个体将他们的创造性精力投入到设计没有上帝的生活方式中,在终极价值坍塌的废墟上独自面对希望与失望,拒绝妥协,展现出人类的尊严和勇气。

今天,他们的事迹第一次被完整讲述了出来。

作为当代最杰出的思想史学家之一,彼得·沃森以尼采在世纪之交引发的思想震荡为起爆点,考察这一震荡如何侵入精神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将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荣格、胡塞尔、易卜生到毕加索、鲍勃·迪伦,从心理学、现象学、神智学到印象派、波普艺术、爵士乐,从奥斯威辛、广岛、大清洗到伍德斯托克、“9·11”的点点滴滴连接起来,以优雅、精准的笔触挖掘出看似彼此无关的现象背后有章可循的脉络,绘制出一张从古典崩溃时代到光怪陆离的后现代的思想地图。

尽管无神论导向的绝非完满生活,但人类的灵魂却始终拒绝沉沦于黑暗之地。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些最优秀的头脑对生存意义的追寻和富有启示的回答,汇成一个宏大的人生主题。无论对于想知道生命意义,抑或想要理解我们生存于其中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发现“虚无时代”都将是一次令人惊喜的心灵体验。

作者简介

作者彼得·沃森,英国思想史学者,曾任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社会》杂志副主编,为《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观察家》等报纸撰写过专栏,以恢宏的思想史作品闻名于西方世界,著有《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20世纪思想史》《德国天才》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我们的生活缺失了什么?该指责尼采吗?

没有“祷告”:我们存在的条件以及道德整体的理念

通透的自我对比被包裹的自我

我们处于灵性倒退的时代吗,还是说我们和曾经一样陷入了宗教狂热?

作为社会学而非神学的宗教

超验性对阵贫穷

“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被我们接下来欲求的东西所贬低”

尼采现象

危险的风潮和生活的负担

为更好世界贴上怀疑标签

信仰与科学的格格不入

第一部分 战前:当艺术尚且重要之时

1 尼采的时代:狂喜、性爱和放纵

艰苦的智慧

尼采式的庸俗作品

本能面前人人平等

新人类:流浪者和舞者

拉班的舞池

节奏教学法与伦理:舞者的精神

羊群永远不懂的事

超人伦理

2 生活不止一条道路

幸福的局限

“去它的绝对!”

我们心中重要的不安

“成长是唯一的道德目的”

可能群体的新概念

新三位一体:信任,道德野心,社会希望

桑塔亚纳的喜剧信仰

3 物的享受

有形事物的形而上学

“物性”

与世界和解

灵性的精英主义

什么应当存在

作为私人宗教的精神症

4 天堂:并非处所,而是方向

机械天堂

精神价值的闪光

欲望与残暴

“目标是莫扎特式的快乐”

不要在意远处

5 伊甸园的景象:对颜色、金属、速度和瞬间的崇拜

一种并不困扰人的完整感

作为意义的色彩

金属的魔力,对机器的崇拜

过去的无意义

艺术之中“新精神”的四个特点

共存的整体性

6 对欲望的强调

忘我的骚动

谎言与共享的虚构

集体心灵与普遍目标

记忆与欲望

7 我们脸颊上的天使

上帝的遗孤

赞颂和纵向维度

莎士比亚,而非耶和华

秘密德国:精神的国度

适应失望

短暂的秩序

8 “错误的超自然世界”

英雄的堡垒

高贵的叶芝主义

美国的阴影文化

神秘学的流行

论艺术中的灵性

第二部分 无尽的深渊

9 战争的救赎

1914年现象

共同体:贯穿1914年的主题

反讽和单纯

10 布尔什维克对科学无神论的捍卫

人类发展的新阶段

钢铁、锤子和石头

大公性和创造性:“摆脱上帝”

计划:完美的“未来”,而非完美的“超越世界”

违抗上帝

“更高级的生物社会学形态”

共产主义的“教会”

祈祷者与拖拉机

11 生活中的秘而不显与存在法则

韦伯的不确定原则

日常生活未被展开的丰富性

屈服的礼物

我们本能地知道什么

激进田园主义

理智之人的核心活动

生活的捷径

“在世存在的两种方式”

其他状况

12 不完美的天堂

金钱取代上帝

华丽的事物与上帝无关

值得信仰的下一种伟大力量

一度很幸福

具有灵性的中产阶级和生活的谎言

家庭中的宽恕和信仰

13 面向事实而活

个人魅力和日常生活

破坏的理想主义

喜剧福音和中性的人

生理的温暖与温暖的他性

14 不可能的形而上学,对心理玄学的尊重

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慰藉中的残忍

快乐原则

四条权宜之计

无处可避

整体性的神话

现代的取舍

15 哲学家的信念

杜威的共同信仰

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言说信念

怀特海对过程的信念

罗素对知识和爱的信念

16 纳粹的血统宗教

德国的神学复兴

基督教的纳粹形式

“种族是上帝的想法”

世界“无可争议的冷酷性”

第三部分 关键时刻及其后的人性

17 余波之后的余波

18 行动的温暖

抵抗与丽兹战线

对超验性的争夺

作为意义的强度

作为庇护的爱

劝说之前的启迪

没有托辞的生活

轻蔑,以及生活的休憩场所

19 战争,美国道路与原罪的式微

自我理解,而非自责

已经“坍缩”的上帝

自助行为(Self-help)的起源

更加温暖的上帝:教牧心理学

“渗入”未来

更高的人道主义:新亲密行为

情境伦理

对乐观主义的颂扬

高度的心理学

20 奥斯威辛,大灾变,不在场

希特勒,新一代的尼布甲尼撒二世

祈祷的新含义

做一个不信上帝的犹太人:大屠杀的宗教

世界末日的降临

上帝死亡神学

21 “停止思考!”

欲望的消融

对深度的怀疑

对自我的限定

即兴创作与身体

可塑的对话:行动中的启示

运动的知识

与黏土的对话

作为意义的韵律

消极活力:颠倒式生活的强度

22 有远见的联邦和生活的规模

没有宗教的宗教

借化学物质通向更好的生活

“摇滚和药品创造奇迹”

“我们那种没有上帝的文明正在抵达零点”

美学和道德

白宫的会心小组

23 幸福的享受与局限

降低期望的艺术

升级焦虑

合理的缓解剂?

诊断的慰藉

24 细节中的信仰

承认我们真正的欲望

我们的成就和我们的局限

人们所欲和谐的预兆

奥登对意义的挑剔

给予合理性的一个假期

命名

“生活的丰富远超我们的想象”

25 “我们的精神目标在于丰富进化叙事”

文化健康的概念

调整生活的新规则:信任、贸易和悲惨图景

没有神学的宗教

亲生命性的革命

灵魂的当代科学

充盈的审美

作为宗教的进化,作为拯救的科学

新教义和新形而上学

上帝与宇宙论者

不朽的物理学

26 “好生活就是用来寻找好生活的那种生活”

元叙事的终结

“拼装”信仰

失落的是“实践”

从时间中逃离的艺术

意义是一种沉重的幻想

不可能的超验性

生活的不可满足性

对社会的信任

为什么要做正确的事情?

负责任生活的义务

神秘中的美与美的神秘性

综合性统一体阻碍了我们

宗教的合理性:一种后世俗社会?

结论 核心的理智活动

意义并不是一张安全毯

“让生命绚丽夺目的希求”

解放的元叙事

琐碎与融贯

世俗的天启:我们内心之中并不自知的事物

为世界命名

“我们不该悲伤,相反,更应该从仍遗留的事物中找到力量”

致谢

虚无时代:上帝死后我们如何生活(译文纪实系列)是2021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作者[英]彼得·沃森。

得书感谢您对《虚无时代:上帝死后我们如何生活(译文纪实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固原史话(中国史话系列) 电子书

将这一段段不平凡的历史和这片土地上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一一呈现给你。
歌仔戏史话(中国史话系列) 电子书

一本书了解歌仔戏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济南史话(中国史话系列) 电子书

济南历史绵远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寻味历史系列(共四册) 电子书

一套吃不胖的古代美食攻略,梦回古代,体验异彩纷呈的风土人情,上至宫廷盛宴、文人茶会,下至百姓餐桌,共赴一场千百年前的筵席。东坡肉、蟹酿橙、拨霞供、樱桃煎、玛瑙糕……几百种古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