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银行

未来银行

编辑推荐

还原一个真实运行的银行系统,一本书读懂银行的运作机制与发展历史。

内容简介

未来不可预知,但预测银行的未来趋势需要回归本源,理解银行的发展历程。有人形象地把银行说成是资本的搬运工——把资本从价值低点搬到价值高点,价值实现空间搬运的过程,银行的角色是支付中介;价值实现时间搬运的过程,银行的角色是信用中介。银行通过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建设,为商业发展和工业化提供了支撑,重塑了商业和工业的资金流。此外,还为自然人建立了支付和融资平台,提高了生活和消费中的资金使用效率。

《未来银行》推演了科技金融时代没有银行存在的金融系统是可能的且令人向往的。第一部分用3讲的篇幅谈到银行业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金融产品、金融技术,如中世纪的金匠到21世纪投资银行中的理财顾问。第二部分用4讲的篇幅为我们清晰展示了与银行业相伴而存的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并分析为何导致2008年的金融危机。第三部分用4讲的篇幅着重绘制了数字时代金融系统的蓝图、新科技如何应用在金融业,以及金融业在未来如何适应客户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和金融产品。

本书首次刊发在业界享有赞誉的威尔莫特杂志(Wilmott Magazine,约翰威力旗下的期刊杂志,读者群是金融学者专家)中,引发热烈讨论。之后在美国、欧洲不同国家的研讨会和论坛中发表,引发金融科技从业者和金融社群的热烈讨论。另类投资资产分析公司(AltFi)称《未来银行》是一本替金融业开辟新途径的图书,网贷机器人基金(Lending Robot)执行长伊曼纽尔·马洛(Emmanuel Marot)称《未来银行》是任何对未来金融发展有兴趣的人都可以读一读。

作者简介

乔纳森·马米兰是两个合著作者的化名。其中一位是宏观经济学家,一位是投资银行家。两人大学时相识但是多年失联。其中一位是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他醉心从事学术研究,专精于研究银行宏观经济模型;另一位则具有当代金融与各种晦涩难懂投资产品的第一手经验。2011年两人因缘际会在伦敦再次会首,决定共同写一本书,内容是关于现代科技社会中金融体系如何产生重大变化。在《未来银行》这本书中两人相辅相成提供各自在金融业的研究与观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总论

第一部分 工业时代的银行业

第1章 银行业的必要性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匹配借贷双方的不同需求

支付服务为交易提供便利

第2章 传统银行业的运作机制

复式簿记是银行业务的先决条件

资产转换匹配贷方和借方需求

银行业通过信贷进行货币创造

第3章 银行业存在的问题

银行挤兑是银行业的致命弱点

政府担保可以防止银行挤兑……

……但这是以道德风险为代价的

道德风险呼唤银行业监管

第二部分 数字时代的银行业

第4章 银行业不止限于银行

数字革命与影子银行业的兴起

金融监管的边界问题

银行业的金融手段

第5章 影子银行业的运行机制

证券化

回购协议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

影子银行业的程式化示例

第6章 2007—2008年金融危机

监管框架

事件年表

第7章 2008年后的金融系统

银行业已失控

中央银行正在失去控制

第三部分 未来金融系统

第8章 我们不再需要银行业

池化及风险分散

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问题

流动性供应与支付服务

没有银行业的情况下的金融事务处理

第9章 未来的考量:终结银行业

银行业仍占主导地位

金融科技的奇妙转型

如何不让银行业终结

如何终结银行业

为什么要实施系统性偿付能力规则来终结银行业

第10章 公共部门的角色

货币的公共组织

私人信贷组织

第11章 美好蓝图

不受约束的银行业会导致不合理分配

赋予货币和信贷适当的功能

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分开

结论

参考文献

未来银行是2020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美]乔纳森·马米兰。

得书感谢您对《未来银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欧洲金融组织演化史(中外经济比较研究) 电子书

一部介绍欧洲国家金融组织发展演化历程的作品。
钱去哪了:大资管框架下的资金流向和机制——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13~2017) 电子书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从资产管理的视角研究分析其资金流向和机制,探求现有市场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并给出进一步发展的市场展望或政策建议等。
体制转轨与金融风险 电子书

围绕体制转轨时期金融体系的风险,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银行业和证券业为重点,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外负债:美国金融优势的维系 电子书

本书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对外负债与金融优势的关联机理。
股市投资交易心理学 电子书

股市交易的恶性循环:股价下跌→迅速改变交易决策,产生“卖压”→新的“卖压”促使股市进一步下跌股票亏损→不愿面对实际损失,长期持有→采用更激进的投资策略→造成更大的亏损主要的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