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

从晚清到民国

编辑推荐

读史与写史,一代史学大家的治史心得。

内容简介

《从晚清到民国》:曲折动荡的长江三峡,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带。鸦片战争,揭开了十九世纪开始的中国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现象的序幕。在史学大家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 年的一场战争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长河须历经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通过三峡进入壮阔的太平洋。唐德刚交融三峡史观与人文探索于本书,成就了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

《史学与红学》:唐德刚的大半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频繁战乱,又受过大量中西方典籍的学术洗礼,教读异邦之余,不时生出心怀故国的感慨,因而写出本书中这些札记性的零星作品,囊括了其在史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红学研究方面的十余篇文章和演讲。唐德刚认为,优秀的史学著作往往也是卓越的文学精品,主张“六经皆史”“诸史皆文”“文史不分”“史以文传”,避免僵硬执拗地治史,颇有见地。

《书缘与人缘》:口述历史是唐德刚倾注了大半生精力的事业,在帮众多近现代名人完成他们的口述自传或回忆录之后,也跟他们成了朋友。本书便是唐德刚多年来与诸多名人交往的见闻文章以及自己平时读书评论的合集,其中包括顾维钧、张学良、刘廷芳、吴开先、刘绍唐、杨振宁等人和《传记文学》《鲁拜集》等书。作者无论是写人,还是点评书籍,都十分注重细节,还穿插着很多逸闻、警句、反讽、隐喻,洒脱不羁,文笔流畅,展现出历史风貌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多方面的才学。

作者简介

作者唐德刚,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从晚清到民国》《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作品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章节目录

从晚清到民国

版权信息

总序

自序

第一章 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

论帝国主义与晚清外患

第二章 太平天国

一、论晚清周期性内乱与洪杨悲剧

二、太平开国故事再检讨

三、预言书中的洪、杨

四、“四不像”的洪杨割据

五、两次“长征”,两番“寸磔”

第三章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百年祭

二、慈禧太后和她的颐和园

三、为黄海血战平反

四、一百年后回看戊戌变法

五、解剖康有为

六、“新学伪经”和“托古改制”

七、公车上书和保国保种

八、那变不了法、改不了制的一百天

第四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一、传教·信教·吃教·反教形形色色平议

二、列强刺激·太后玩火·端王窃政·群运出轨

三、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始末

四、不堪一击的拳民与七国杂牌军

五、“门户开放”取代“列国瓜分”

第五章 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

一、从中原世族到朝鲜监国

二、乱世抓枪杆,有枪便有权

三、卷入三大危机、一项运动

四、细说辛亥革命

五、同盟会是个革命大拼盘

六、鞑虏易驱,民国难建

书缘与人缘

版权信息

论三位一体的张学良将军 ——序傅虹霖女士著《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张学良将军的赤子之心

传统史学中的“春秋之义”

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

民国史“每两月一章”(书简)

广陵散从此绝矣(选载) ——敬悼顾维钧先生

六一事变五十周年 ——兼谈刘廷芳“说服蒋介石先生的一段内幕”

六一事变的危机

刘廷芳的“内幕”故事

难为了何芸樵

刘廷芳其人

代刘廷芳先生说几句话(书简)

关于朱经农与刘廷芳两函

其一

其二

钱昌照与刘廷芳 ——“口述历史”侧记

泰山颓矣 ——敬悼岳丈吴开先先生

《沪上往事细说从头》迟来的导论 ——珊瑚坝迎候吴开先感赋诗史释

被捕后的生死抉择

何以能越狱脱险?

生还后的是非

岳丈吴开先先生嵩庆献辞

为刘绍唐先生创办《传记文学》二十年而作

最大的阿Q,最凶的阎王! ——试论《传记文学》的责任 ——《传记文学》创刊廿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讲题之七

杨振宁·《传记文学》·瓦砾坝 ——贺《传记文学》创刊廿五周年

两千年传统私修·一百年现代企业 ——庆祝《传记文学》出版三十周年献言

“与人不睦,劝人造屋”

打烂仗的精神

举国难敌一人

承继两千年“私修”传统

以私修补官修抗战史

现代企业的远景

又是一部才女书 ——读何庆华著《红星下的故国》

父子之间 ——殷志鹏博士编著《三地书》序

王莹是怎样“回国”的

白马社的旧诗词 ——重读黄克荪译《鲁拜集》

纽约东方画廊观画记感 ——十大画家,永不再有

读三老《感逝》诗

我的气功经验说 ——从一泓止水到手舞足蹈

“公子哥”和“老板娘”(书简)

“我犯罪了!并无解说。”(书简) ——向谢扶公与苏阿姨致意

文学与口述历史(讲稿)

一、导言

二、什么叫口述历史?

三、口述历史的历史

四、口述历史在中国史学上的实例

五、西洋传统史学中的口述历史

六、口述历史与文学

七、现代史学

八、口述历史与文学的展望

也是口述历史 ——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代序

小说和历史 ——一九八八年六月七日在台北耕莘文教院讲稿

历史家搞的是些什么

什么是历史呢?

小说又是什么东西

真实的社会、虚构的人物

历史和小说的分别

司马迁在写历史,还是在写小说?

大人物大事件和小人物小事件

《陈洁如回忆录》是口述原始史料

史学与红学

版权信息

文学与口述历史

一、导言

二、什么叫口述历史?

三、口述历史的历史

四、口述历史在中国史学上的实例

五、西洋传统史学中的口述历史

六、口述历史与文学

七、现代史学

八、口述历史与文学的展望

小说和历史 ——一九八八年六月七日在台北耕莘文教院讲稿

历史家搞的是些什么

什么是历史呢?

小说又是什么东西

真实的社会、虚构的人物

历史和小说的分别

司马迁在写历史,还是在写小说?

大人物大事件和小人物小事件

也是口述历史 ——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代序

海外中国作家的本土性(选载)

前言

“本土性”的定义

历史上没有“没有本土性的文学”

历史上更没有“没有本土性的作家”

世界上也没有“没有本土性的语言”

“本土性”的保存与保守

“本土性”的漂失

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上) ——一篇迄未发表的《李宗仁回忆录》中文版代序

一、李宗仁的历史地位

二、本书正名

三、中文稿出版的曲折

四、英文稿和中文稿的关系

五、初访李府

六、撰稿的工作程序

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下) ——一篇迄未发表的《李宗仁回忆录》中文版代序

七、美国汉学的火候

八、李传以外的杂务

九、对《回忆录》的最后赶工

十、李宗仁给黄旭初的信

十一、李宗仁返国始末

十二、归国后的余波

十三、《回忆录》的版权问题

十四、千呼万唤的英文版

十五、出版后的感想

桃园县的“下中农”

访台所见之一

不敢麻烦公家

桃园张家

阿增的大家庭

佃农翻身的经过

中农家庭的收支

富翁的远景

张家的衣食住行

教育和娱乐

政治和选举

见微知著?

《通鉴》与我 ——从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说起

“啃”是乐趣、是福气、是运气

咱也“读”过《通鉴》

宣传“新生活运动”的副业

认识了司马光

替老子读书

做《通鉴》的文抄公

学会“鬼拉钻”

诸史之根,百家之门

“缪大书箱”的真功夫

胡适和《通鉴》

谈谈《白话通鉴》

“臣光曰”“柏杨曰”各有千秋 ——贺柏杨版《资治通鉴》白话译本大功告成

圣贤发愤之所译也

严复的故事

《圣经》译本也有神味

“臣光曰”的历史哲学

柏杨的史学功力

从《人间副刊》谈到台湾文艺

杀一个文明容易 建一个文明很难

唐德刚教授对汉字拉丁化的意见

《红楼梦》里的避讳问题

《胡适的自传》译注后案

唐德刚先生“注”

周策纵先生“按”

唐德刚先生“再按”

周策纵先生函

“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讲词试稿曹雪芹的“文化冲突” ——“以经解经”读《红楼》之一

海外读《红楼》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谏友篇 ——兼评批唐德刚《海外读〈红楼〉》

一、极右派的罪证

二、狄更斯改姓成孤儿

三、胆大心粗读《导论》

四、删削译文改原意

五、恶意类此竟无道理

六、多少脚,昨夜梦魂中

七、评断小说非易事

八、林黛玉与梅兰芳

九、批夏之政治用意

对夏志清“大字报”的答复

(一)夏教授的“大字报”

(二)自骂和自捧

(三)疯气要改改

(四)学问倒不妨谈谈

(五)以“崇洋过当”观点贬抑中国作家

(六)学界姑息养奸的结果

(七)崇洋自卑的心态

(八)对“文学传统”的违心之论

(九)社会科学上的常识

(十)从宏观论“左翼作家”

(十一)宏观下之“右翼”与“极右”

(十二)也谈谈《块肉余生述》

(十三)“好莱坞”电影算不得学问

(十四)红学会议的资格问题

(十五)红学会的性质和意义

(十六)为林姑娘喊话

(十七)为梅郎除垢

(十八)做人总应有点良知

未识其小,先失其大! ——谈“红学”答宋淇先生

未识其小,焉能说大? ——为《〈红楼梦〉识小》答唐德刚先生

既识其小,免失其大 ——为《红楼梦》“唐、宋”之争进一解

曹氏三代为清室丝官浅说 ——“新红学”七十年反思之一

盐官、铁官、丝官与曹家

官营企业带垮民营企业

中国垄断丝绸工业三千五百年

诸葛亮“有桑八百株”

日织一寸二分的皇帝龙袍

资本主义初阶的“发放外作”

包衣奴才的天下

清初国营企业的实况

国营轻工业的今昔

史学之茶与红学之茶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台湾“中央大学”讲稿节要

纠缠四十年

“国营企业”占着茅坑

以管盐的经验管茶

宋明的“茶法”与“马政”

“官茶不堪食”

帝俄的川陕CHA,英美的福佬TEA

妙玉品茶,姥姥念佛

三盅两盏的丫鬟政治

姑娘的伴侣,穷书生的红袖

从晚清到民国是2015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作者唐德刚。

得书感谢您对《从晚清到民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近代史研究开山经典,影响海内外数代学人,全新增订   以国际视野看近代中国转型,现实感强,堪称大师手笔   全新校订:尊重民国原刊风貌,出“编者按”更正原书讹误,核查、纠正引文失误,文字完善,优于坊间通行版本。   全新增补:搜集整理作者相关文字九篇,首次补全《评〈清史稿·邦交志〉》一文,内容更加丰富。   精选插图:特别收录彩色历史图片十六幅,图文相得益彰。
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 电子书

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个通过历史去体会、理解的场景,一个反思的机会和希望。
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修订本)(近世中国) 电子书

这是一部关于胡适研究的代表作,可以说任何想认识胡适,认识胡适的时代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二辑) 电子书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刊,本册是第12辑。
中西交汇中的近代中国都市和乡村 电子书

“中西交汇”是中外关系的一种状态,也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角度;“近代都市和乡村”则包含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2年卷) 电子书

内容涉及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
筚路维艰 电子书

本书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作了逻辑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