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

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

编辑推荐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甚至融合了许多人的智慧与心血。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采写及编辑实践,围绕好稿是怎样修改出来的这一命题,在讲述好稿“出炉”过程的同时,提炼总结了改稿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业界同行,特别是年轻新秀颇多启示。全书共分七个部分,20余万字,从文章立意、思想认识、写作手法、语言风格、文字推敲、细节描写、创新思维等方面,多角度讲解如何修改文章。作者有着丰富的采写及编辑经验,不仅极具说服力,而且生动有趣,好读实用。加之作者过硬的职业素养及作为党报记者的思想水平,使得本书没有局限于“技”的层面,让学习者对精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内容简介

好的稿件是反复加工、精心修改出来的;好的编辑应该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匠人。本书是作者近些年在工作期间有关编辑、改稿的思考与经验总结,结合具体实例,从文章立意、写作技巧、谋篇布局、词语锤炼等六个方面,对好稿的最终成型做了细致且深入浅出的分析,旨在与业界同行分享并切磋交流采编业务,对于初涉媒体的新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操性。

作者简介

费伟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曾获评“人民日报首届党报形象十佳记者”(2001年)、“人民日报十大标兵”(2002年)。历任人民日报市场报副总编辑、中国能源报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福建分社社长,现任人民日报地方部副主任。 四次获中国新闻奖。著有散文、新闻作品集《杨花漫漫》《渴望远方》《体验生命》等三种,新闻业务评论集《编采逸兴》《新闻采编评析》《新闻采写评》等三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章节目录

新闻的力量,在更远的前方(代序)卢新宁

第一辑 文章合为时而著

要鲜活,更要鲜明

要自然,不要自然主义

有“问题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

问题要“尖”,切口应小

学会“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

编稿站位要高

回归新闻的本色

“内容为王”这面大旗不能倒

第二辑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

讲“故事”、讲“好故事”、“讲好”故事——“1 1”“前1”写作的一点思考

要讲“好故事”

工作新闻也要“讲故事”

故事的背后是观念

揣着问题往下走

“地气”该怎么“接”

“大手笔”先得脚板勤

迈开双脚是关键

第三辑 文有大法

“宏大叙事”并未过时

哪些元素吸引人?

“明识”与“立识”

浓缩出精华

文喜“不平”何处觅

小特写该怎么写——兼评《看直播,音量足足的》一稿

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是什么?

再短也要具体

用“议论风生”让报道抗压

叙宜用“减法”

第四辑 千斟万酌以求一是

改写要注意三点

梳理、归纳也是“磨刀”

“出乎其外,才有高致”

宁为刚健不痴肥

“同每一个词搏斗”

把太硬的打碎

用方言如何添彩不添堵

编辑何时该做加法?

要品读蕴含在数字里的意义

“太多的数据无异于毒药”

读者关注的数据不能省略并应解读

发现数字的深意与新意

第五辑 观千剑而后识器

重提“学好才能写好”

向鲍尔吉学什么

“做文章不可太老实”

六易其稿为“故事”

推荐一篇“高明的讲述”

一次讲好故事的“比武”

评报不宜“大而化之”

第六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敢独树一帜,才可能独占鳌头!

创新也可以是“有趣好玩”的事

有坚守,就有创新

为啥说这篇稿“表达新”

从貌似熟悉中发现陌生

有兴味或许比有干货更重要

有趣,不只是讲故事

第七辑 题好一半文

吃透内容才能做好题

第一要义是准确

“正确” “具体”=“准确”

先求精准,再求优美

“话留三分”

标题如何短下来?

标题宜简白

大白话更生动

多用动词,巧用动词

“文采不是华彩”

虚题要虚中见实

通讯做虚题要“虚实结合”

更多诉诸个体的情感共鸣

好标题是一字一字抠出来的

百炼成题

这个标题为何失当?

后记 半世情缘

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是2018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作者费伟伟。

得书感谢您对《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我是妈妈,更是自己:活出丰盛人生的10堂课 电子书

写给妈妈的成长路线图,在家庭系统中重新定位“妈妈”的角色,懂自己、爱自己、活出自己!
会说话是本能,说得好才是优势 电子书

1.作者蔡庆龙与沈慧均为各自领域的杰出青年代表-本书是作者研究优势传播多年的力作。通过个人优势提升说话水平的方法。让读者找到自己说话难、难说话的症结所在2.说话就像是冰山-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