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

邓小平时代

编辑推荐

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内容简介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作者简介

傅高义(EZRA F. VOGEL),哈佛大学亨利· 福特二世社会学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1930年7月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在1963—1964年成为哈佛的博士后,学习中文和历史;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

他1961年开始在哈佛学习中文和中古历史,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1972年他作为费正清的继任人,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曾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一一重建美国实例分析》等著作。70年代始,对我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大陆版序

前言 探寻邓小平

导言 这个人和他的使命

邓小平时代 邓小平的人生经历

第1章 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

革命家的诞生:法国和苏联,1920—1927

反抗国民党,1927—1930

江西、长征和西北根据地,1930—1937

抗战时期,1937—1945

内战,1946—1949

建立中共政权,1949—1966

建设社会主义,1952—1959

邓小平时代 曲折的登顶之路

第2章 放逐与回归

反思的岁月

家人相濡以沫

林彪坠机,邓小平致信毛泽东

毛泽东任用周恩来和党的老干部:1971年9月—1973年5月

毛泽东和周恩来,尼克松和基辛格

缓慢的复出:1972年1月—1973年4月

邓小平返京,1973年

毛泽东培养王洪文,1973—1974

毛让邓小平协助周恩来

中共十大:1973年8月

批判周恩来:1973年11—12月

毛让邓小平接手工作:1973年12月

加强军队建设:1971—1974

邓小平在联大的历史性发言

毛泽东要求安定团结

执行者和看门人的冲突

第3章 整顿

毛周的接班计划,1974年12月

周恩来的谢幕,1975年1月

整顿党的领导班子

整顿军队

地方整顿的战略:徐州铁路局

把徐州的经验推广到煤矿和钢铁业

浙江问题和王洪文的失势

重用邓小平

与西方关系的突破:中法关系

第4章 向前看

政治研究室

“工业20条”

中国科学院

文艺界的小百花齐放

周荣鑫恢复高等教育的努力

将邓小平撤职的前奏

关于清华大学的冲突,1975年秋

毛泽东的新联络员毛远新,1975年10月—1976年4月

毛泽东发动批邓,1975年11月

扩大批邓,1975年12月—1976年1月8日

会见基辛格和福特总统的插曲

再次打入冷宫

第5章 靠边站

周恩来去世

邓小平下台和华国锋当选,1976年1月

批邓运动的失败

示威支持周恩来和邓小平:天安门广场,1976年4月5日

撤掉邓小平和提拔华国锋,1976年4月

1976年4月7日以后的邓小平

1976年4月7日后的政治制衡

毛泽东去世,1976年9月9日

抓捕“四人帮”

华主席寻求党内支持

激进路线的终结

第6章 复出

华国锋的权威:有名无实

华在毛的遗志和中国的开放之间寻找平衡

安排邓小平复出,1976年10月—1977年4月

邓小平的复出

事必躬亲抓科技教育

恢复高考

推动科学进步

“实践标准”挑战“两个凡是”

邓小平时代 开创邓小平时代

第7章 三个转折点

谷牧的出访和四化建设务虚会:1978年5—9月

点燃星星之火,1978年9月13—20日

中央工作会议,1978年11月10日—12月15日

邓为改革开放做准备

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

没有加冕礼的权力交接

第8章 为自由设限

“民主墙”:1978年11月—1979年3月

理论工作务虚会第一阶段

务虚会第二阶段

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

第9章 苏联—越南的威胁

邓小平担负起外交职责

以苏联为大敌

邓小平与越南的关系

中越冲突的前奏

出访缅甸和尼泊尔:1978年1—2月

出访朝鲜,1978年9月8—13日

在东南亚寻求盟友,1978年10月5—15日

访问泰国,1978年11月5—9日

马来西亚之行,1978年11月9—12日

新加坡,1978年11月12—14日

向东南亚华人示好

解决问题,促进变革

第10章 向日本开放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邓小平的成功访日,1978年10月19—29日

访日的成果

第11章 向美国开放

万斯的“开倒车”,1977年8月

布热津斯基取得进展,1978年5月

教育交流的飞跃

建交突破,1978年6—12月

邓小平访美,1979年1月28日—2月5日

华盛顿

亚特兰大、休斯敦和西雅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章 重组领导班子

登黄山归来与党的建设

叶帅的国庆30周年讲话,1979年10月1日

着手评价党的历史

为建立新领导班子做最后准备,1979年的下半年

为1980年代提出的“国情咨文”

就职典礼:五中全会,1980年2月23—29日

告别毛泽东时代和华国锋,1980年秋至1981年6月

邓小平时代 邓小平时代

第13章 邓小平的统制术

权力结构

治国和改革的指导原则

第14章 广东和福建的试验

邓小平的试验及其批评者

中国的南大门

广东和福建的起飞

试验的教益

先行者面对保守政治逆风

“二进宫”

向14个沿海城市扩大试验,1984年

广东成了新的“大寨”

第15章 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

建设派和平衡派,1978—1981

万里和农村改革

乡镇企业

个体户

第16章 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

关于增长率的讨论,1981—1983

赵紫阳,改革构思

向国外学习

邓小平的经济攻势,1984年

通货膨胀的恐慌与反击,1988年

中苏改革的比较

第17章 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谋求统一台湾

收回香港主权

撒切尔首相访华

遏制西藏的自治要求

第18章 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攻打越南: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

减少苏联的威胁

和美国的军事合作

推迟军事现代化

邓小平的军队领导班子

扩大国防战略

精简军队

军工企业的“军转民”

军队现代化的基础

第19章 政治的潮起潮落

老干部退休

《苦恋》和文化限制

陈云对胡耀邦的批评

反对精神污染及其反响

准备交接班,1985年

政治改革,1986—1987

学生运动和胡耀邦的去职

反资产阶级自由化,1987年

中共十三大:赵紫阳主政

邓小平时代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

第20章 北京:1989

胡耀邦去世

骚动的根源

从悼念到抗议,4月15—22日

“四二六社论”

李鹏和赵紫阳的分歧,4月29日—5月12日

为戈尔巴乔夫的访问做准备和绝食抗议,5月13—24日

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

戒严令和赵紫阳离职,5月17—20日

戒严受阻,5月19—22日

准备清场解决,5月22日—6月3日

筹组新的领导班子

强硬派学生的坚持,5月20日—6月2日

清场,6月3—4日

温室中的一代和被推迟的希望

天安门意象的力量

假如?

第21章 稳住阵脚

对首都戒严部队军级以上干部的讲话

对党的领导人的讲话

四中全会

向江泽民交班

维持中美交流

东欧和苏联的剧变

对保守的经济政策失去耐心,1989—1991

爱国主义教育

第22章 终曲:南方之行

邓小平受挫,1990—1991

邓小平的南方之行,1992年1—2月

突破

江泽民的反应

气氛的变化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18日

南方之行的成果

记住邓小平

邓小平时代 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第23章 转型的中国

从亚洲文明的中心走向世界大国

党的集体领导

现代的精英治国

开放的全国性城市社会

乱象丛生的社会

邓小平接班人面临的挑战

作为超级大国的中国:邓小平的遗产

注释

邓小平时代是201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美]傅高义。

得书感谢您对《邓小平时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从贫民窟到总统府:印尼传奇总统佐科 电子书

中国首部关于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的评传。
密码女王 电子书

改变当今科学技术的传奇女性,现代密码学先驱伊丽莎白·史密斯·弗里德曼惊心动魄的人生故事。
山中最后一季 电子书

一本记录着国家公园几十年巡山工作的日志,为我们还原出一个山野之子的人生传奇。
张恨水作品典藏·傲霜花(精) 电子书

  《傲霜花/张恨水作品典藏》以抗战时期的重庆为背景,描写抗战时期教育界的困苦生活。文化村的教授们在艰难困苦中有着不同的抉择和命运:唐子安继续坚持清贫的教师生活,谈伯平在病痛的...
西厢记评点研究(清代卷)(文澜学术文库) 电子书

本书可供学界相关研究者参考,也可供古典文学爱好者阅读。
历史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 电子书

展现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的转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