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对照十八史略

文白对照十八史略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四库全书》遗漏的珍贵史书,明清时期畅行的简明中国史。

内容简介

《十八史略》是简明叙述中国历史的启蒙书。作者曾先之经历了南宋灭亡至元朝建立,最终选择隐世不出,以“草根”学者的视角,采撷《史记》《五代史记》等正史记载的史实,以时间为轴,以帝王为主线,全景再现从上古至南宋末年的历史变迁和王权兴衰。

和其他官修史书不同的是,作者不单记述孤立的历史事件,同时梳理了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厘清了历史人物关系。

作者化繁为简,将十八部中国正史凝练于一书,堪称“极简中国史”,因此至明清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而特殊的影响。

本次出版的《文白对照十八史略》是国内首版完整文白对照版本。

作者简介

作者曾先之,字从野,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进士,历任多种官职,颇有政绩,与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为同乡好友。文天祥在抗元时兵败被俘,拒不接受元朝廷招降,从容就义,以此报国。而曾先之经历了南宋灭亡至元朝建立,最终选择隐世不出,以“草根”学者的视角,撰写出流传至今的“极简中国史”——《十八史略》。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版本说明

凡例

第一卷

太古·三皇·五帝

太古

三皇

太古

三皇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五帝

五帝

夏后氏

夏后氏

夏后氏

周(一)

周(一)

周(二)

周(二)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一)

春秋战国(一)

春秋战国(二)

春秋战国(二)

春秋战国(三)

春秋战国(三)

春秋战国(四)

春秋战国(四)

春秋战国(五)

春秋战国(五)

春秋战国(六)

春秋战国(六)

春秋战国(七)

春秋战国(七)

春秋战国(八)

春秋战国(八)

春秋战国(九)

春秋战国(九)

春秋战国(十)

春秋战国(十)

春秋战国(十一)

春秋战国(十一)

春秋战国(十二)

春秋战国(十二)

春秋战国(十三)

春秋战国(十三)

春秋战国(十四)

春秋战国(十四)

春秋战国(十五)

春秋战国(十五)

秦(一)

秦(一)

秦(二)

秦(二)

秦(三)

秦(三)

秦(四)

秦(四)

第二卷

西汉

西汉(一)

西汉(一)

西汉(二)

西汉(二)

西汉(三)

西汉(三)

西汉(四)

西汉(四)

西汉(五)

西汉(五)

西汉(六)

西汉(六)

西汉(七)

西汉(七)

西汉(八)

西汉(八)

西汉(九)

西汉(九)

西汉(十)

西汉(十)

西汉(十一)

西汉(十一)

西汉(十二)

西汉(十二)

西汉(十三)

西汉(十三)

西汉(十四)

西汉(十四)

西汉(十五)

西汉(十五)

西汉(十六)

西汉(十六)

西汉(十七)

西汉(十七)

西汉(十八)

西汉(十八)

西汉(十九)

西汉(十九)

西汉(二十)

西汉(二十)

西汉(二十一)

西汉(二十一)

西汉(二十二)

西汉(二十二)

西汉(二十三)

西汉(二十三)

西汉(二十四)

西汉(二十四)

东汉

东汉(一)

东汉(一)

东汉(二)

东汉(二)

东汉(三)

东汉(三)

东汉(四)

东汉(四)

东汉(五)

东汉(五)

东汉(六)

东汉(六)

东汉(七)

东汉(七)

东汉(八)

东汉(八)

东汉(九)

东汉(九)

东汉(十)

东汉(十)

东汉(十一)

东汉(十一)

东汉(十二)

东汉(十二)

东汉(十三)

东汉(十三)

东汉(十四)

东汉(十四)

东汉(十五)

东汉(十五)

第三卷

三国·汉

三国·汉(一)

三国·汉(一)

三国·汉(二)

三国·汉(二)

三国·汉(三)

三国·汉(三)

三国·汉(四)

三国·汉(四)

西晋

西晋(一)

西晋(一)

西晋(二)

西晋(二)

西晋(三)

西晋(三)

西晋(四)

西晋(四)

东晋

东晋(一)

东晋(一)

东晋(二)

东晋(二)

东晋(三)

东晋(三)

东晋(四)

东晋(四)

东晋(五)

东晋(五)

东晋(六)

东晋(六)

东晋(七)

东晋(七)

东晋(八)

东晋(八)

东晋(九)

东晋(九)

东晋(十)

东晋(十)

南北朝

南北朝

南北朝

南北朝·宋(一)

南北朝·宋(一)

南北朝·宋(二)

南北朝·宋(二)

南北朝·齐

南北朝·齐

南北朝·梁(一)

南北朝·梁(一)

南北朝·梁(二)

南北朝·梁(二)

南北朝·陈(一)

南北朝·陈(一)

南北朝·陈(二)

南北朝·陈(二)

第四卷

隋(一)

隋(一)

隋(二)

隋(二)

唐(一)

唐(一)

唐(二)

唐(二)

唐(三)

唐(三)

唐(四)

唐(四)

唐(五)

唐(五)

唐(六)

唐(六)

唐(七)

唐(七)

唐(八)

唐(八)

唐(九)

唐(九)

唐(十)

唐(十)

唐(十一)

唐(十一)

唐(十二)

唐(十二)

唐(十三)

唐(十三)

唐(十四)

唐(十四)

唐(十五)

唐(十五)

唐(十六)

唐(十六)

唐(十七)

唐(十七)

唐(十八)

唐(十八)

唐(十九)

唐(十九)

唐(二十)

唐(二十)

唐(二十一)

唐(二十一)

唐(二十二)

唐(二十二)

唐(二十三)

唐(二十三)

唐(二十四)

唐(二十四)

唐(二十五)

唐(二十五)

唐(二十六)

唐(二十六)

五代

五代·后梁(一)

五代·后梁(一)

五代·后梁(二)

五代·后梁(二)

五代·后唐(一)

五代·后唐(一)

五代·后唐(二)

五代·后唐(二)

五代·后晋

五代·后晋

五代·后汉

五代·后汉

五代·后周(一)

五代·后周(一)

五代·后周(二)

五代·后周(二)

第五卷

北宋

北宋(一)

北宋(一)

北宋(二)

北宋(二)

北宋(三)

北宋(三)

北宋(四)

北宋(四)

北宋(五)

北宋(五)

北宋(六)

北宋(六)

北宋(七)

北宋(七)

北宋(八)

北宋(八)

北宋(九)

北宋(九)

北宋(十)

北宋(十)

北宋(十一)

北宋(十一)

北宋(十二)

北宋(十二)

北宋(十三)

北宋(十三)

北宋(十四)

北宋(十四)

北宋(十五)

北宋(十五)

北宋(十六)

北宋(十六)

北宋(十七)

北宋(十七)

北宋(十八)

北宋(十八)

北宋(十九)

北宋(十九)

北宋(二十)

北宋(二十)

北宋(二十一)

北宋(二十一)

北宋(二十二)

北宋(二十二)

北宋(二十三)

北宋(二十三)

北宋(二十四)

北宋(二十四)

南宋

南宋(一)

南宋(一)

南宋(二)

南宋(二)

南宋(三)

南宋(三)

南宋(四)

南宋(四)

南宋(五)

南宋(五)

南宋(六)

南宋(六)

南宋(七)

南宋(七)

南宋(八)

南宋(八)

南宋(九)

南宋(九)

南宋(十)

南宋(十)

南宋(十一)

南宋(十一)

南宋(十二)

南宋(十二)

南宋(十三)

南宋(十三)

南宋(十四)

南宋(十四)

南宋(十五)

南宋(十五)

南宋(十六)

南宋(十六)

南宋(十七)

南宋(十七)

南宋(十八)

南宋(十八)

南宋(十九)

南宋(十九)

南宋(二十)

南宋(二十)

南宋(二十一)

南宋(二十一)

南宋(二十二)

南宋(二十二)

南宋(二十三)

南宋(二十三)

南宋(二十四)

南宋(二十四)

文白对照十八史略是2017年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作者[元]曾先之。

得书感谢您对《文白对照十八史略》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