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百姓家

寻常百姓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份私人的、个体的记录,也是若干百姓家的缩影,是大时代里小人物共同的生活史和心灵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么书仪对父母及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时间跨度为1919年~2000年。

上编写父母从河北丰润县农村移居到唐山、天津、北京,由农入商,再由商务工,克勤克俭、养家糊口、抚养子女的经历,展现了普通百姓在1949年前后几十年间的人生历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

下编写么书仪自己求学、就业、为人妻、为人母的经历,是具体而微的40后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心灵史。

作者简介

作者么书仪,1946年1月生于北京,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大女附中,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元明清专业,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研究方向为元代文学、清代戏曲,2006年退休。主要论著有:《元代文人心态》《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晚清戏曲的变革》《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一 父亲叙述的家族和历史

与“双盛永”一生相守的祖父和叔祖父

四十年代

二 母亲叙述的家族和婚姻

“门当户对”

“客大压店”

外祖父的悲剧

三 小茶叶胡同14号

父亲经历的“镇反”“三反”“五反”运动

我的快乐的童年

四 兵马司胡同52号的前六年

父亲从“做股票”到“做行商”

兄长的命运

父亲的“历史问题”

五 兵马司胡同52号的后十一年

父亲在“生产队”做了装卸工

“困难时期”的父亲和母亲

父亲做了“临时工”

父亲和母亲的“文革”经历

父亲和母亲的“自愿上山下乡”

六 父母的北流村十年

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

家庭支柱“老三”和她的命运

我所看到的父亲和母亲的北流村生活

七 回城之后

两年多的“临时工”

十二年的“个体户”

十一年的“老股票”

八 母亲是树

母亲遇事有见识、有担当

让女儿们懂得做人的规矩

母亲的“模范扫盲教师”和“工作情结”

九 父亲的哭泣

无言的泪

喜极而泣

哽咽和满眼的泪

抑制不住无助的泪

十 别离母亲和父亲

母亲给我留下永远的思念和遗憾

父亲一去让我的心“空了”

父亲和母亲的恩惠

后序 献给赐予我生命和知识的父亲与母亲

寻常百姓家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么书仪。

得书感谢您对《寻常百姓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上古神话(全四册)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中国神话!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丈夫这东西 电子书
  《丈夫这东西》是为步入婚姻的男女们互相增进了解、稳固婚姻而写的。   在《丈夫这东西》中,作者着眼于家庭的核心人物“丈夫这东西”,站在一个作家的立场,对丈夫在现代社会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丈夫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又是如何,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看了《丈夫这东西》就会知道,男人或丈夫,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周围的人,对她们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男人这东西 电子书
  《男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随笔代表作。   作者以医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详尽剖析了男性从少年期到壮年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历程,他们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所呈现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两性在价值观、情爱观上的歧异和冲突,有助于男性更正确地认识自己、女性更深入地了解男人。
女人这东西 电子书
  《女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随笔代表作。   书中以医学理论为基础,详细剖析了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女性——歇斯底里的女人、说谎的女人、性感缺失的女人、更年期的女人等,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呈现出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特殊的心理与思维方式。   《女人这东西》是一部解读女性的随笔代表作,一本女性不得不读的人生论、幸福论,一本男性了解异性的自省书、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