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铁匠

刘亮程 来源: 2025-05-27

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

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赶着季节做铁活,春耕前打犁铧、铲子、刨锄子和各种农机具零件。麦收前打镰刀。当农民们顶着烈日割麦时,铁匠已转手打制他们刨地挖渠的坎土曼了。

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

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成家一年多了,有个不到一岁的儿子。吐尔洪说,孩子长大后说啥也不让他打铁了,让他好好上学,出来干别的去。吐尔洪说他当时就不愿学打铁,父亲却硬逼着他学。打铁太累人,又挣不上钱。他们家打了十几代铁了,还住在这些破烂房子里,他结婚时都没钱盖一间新房子。

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的。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那时的家境比现在稍好一些,妇女们在家做饭看管孩子,从不到铁匠炉前去干活。父亲的一把锤子养活一家人,日子还算过得去。吐迪也不愿跟父亲学打铁,没干几天就跑掉了。他嫌打铁锤太重,累死累活挥半天才挣几块钱,他想出去做买卖。父亲给了他一点钱,他买了一车西瓜,卸在街边叫卖。结果,西瓜一半是生的,卖不出去。生意做赔了,他才又垂头丧气回到父亲的铁匠炉旁。

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我们不干这个干啥去。”

吐迪就这样硬着头皮干了下来,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如今在库车老城,他们家族共有十几个打铁的。吐迪的两个弟弟和一个侄子,跟他同在沙依巴克街边的一条小巷子里打铁,一人一个铁炉,紧挨着。吐迪和儿子吐尔洪的炉子在最里边,两个弟弟和侄子的炉子安在巷口,一天到晚炉火不断,铁锤叮叮当当。吐迪的妹妹在另一条街上开铁匠铺,是城里有名的女铁匠,善做一些小农具,活做得精巧细致。

吐迪说他儿子吐尔洪坎土曼打得可以,打镰刀还不行,欠点功夫。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来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荣誉。吐迪是这个家族中最年长者,无论是说话还是教儿子打镰刀,都一脸严肃。他今年五十六岁,看上去还很壮实。他正把自己的手艺一样一样地传给儿子吐尔洪·吐迪。从打最简单的蚂蟥钉,到打坎土曼、镰刀,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铁匠活就这样,锤打到最后越来越没力气。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比如手的感觉,一把镰刀打到什么程度刚好。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

还有,一把镰刀面对着广阔田野,各种各样的人。每一把镰刀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每只手的习惯不一样。打镰刀的人,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想到远近田野里埋头劳作的那些人,劲大的、劲小的,女人、男人、未成年的孩子……铁匠的每一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一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中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

这片田野上,男人大多喜欢用大弯镰,一下搂一大片麦子,嚓的一声割倒。大开大合的干法。这种镰刀呈抛物型,镰刀从把手伸出,朝后弯一定幅度,像铅球运动员向后倾身用力,然后朝前直伸而去,刀刃一直伸到用镰者性情与气力的极端处。每把大镰刀又都有微小的差异。也有怜惜气力的人,用一把半大镰刀,游刃有余。还有人喜欢蹲着干活,镰刀小巧,一下搂一小把麦子,几乎能数清自家地里长了多少棵麦子。还有那些妇女,用耳环一样弯弯的镰刀,搂过来的每株麦穗都不会散失。

打镰刀的人,要给每一只不同的手准备镰刀,还要想到左撇子、反手握镰刀的人。一把镰刀用五年就不行了,坎土曼用七八年。五年前在这儿买过镰刀的那些人,今年又该来了,还有那个短胳膊买买提,五年前定做过一把长把子镰刀,也该用坏了。也许就这一两天,他正筹措买一把镰刀的钱呢。这两年棉花价不稳定,农民一年比一年穷。麦子一公斤才卖几毛钱。割麦子的镰刀自然卖不上好价。七八块钱出手,就算不错。已经好几年,一把镰刀卖不到十块钱。什么东西都不值钱,杏子一公斤四五毛钱。卖两筐杏子的钱,才够买一把镰刀。因为缺钱,一把该扔掉的破镰刀也许又留在手里,磨一磨再用一个夏季。

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或不来。铁匠活不会放坏。一把镰刀只适合某一个人,别人不会买它。打镰刀的人,每年都剩下几把镰刀,等不到买主。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铁匠从不轻易把他打的镰刀毁掉重打,他相信走远的人还会回来。不管过去多少年,他曾经想到的那个人,终究会在茫茫田野中抬起头来,一步一步向这把镰刀走近。在铁匠家族近一千年的打铁历史中,还没有一把百年前的镰刀剩到今天。

只有一回,吐迪的太爷掌锤时,给一个左撇子打过一把歪把子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吐迪的太爷打好镰刀,等了一年又一年,等到太爷下世,吐迪的爷爷掌锤,他父亲跟着做学徒时,终于等来一个左撇子,他一眼看上那把镰刀,二话没说就买走了。这把镰刀等了整整六十七年,用它的人终于又出现了。

在那六十七年里,铁匠每年都取下那把镰刀敲打几下。打铁的人认为,他们的敲打声能提醒远近村落里买镰刀的人。他们时常取下找不到买主的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一把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随着人手艺的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声追赶着前一声。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遥远、空洞。仿佛每一锤都是多年前那一锤的回声,一声声地传回来,沿我们看不见的一条古老胡同。

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型的镰刀。儿子吐尔洪就没这么专注了,手里打着镰刀,心里不知道想着啥事情,眼睛东张西望。铁匠炉旁一天到晚围着人,有来买镰刀的,有闲着没事看打镰刀的。天冷了还是烤火的好地方,无家可归的人,冻极了挨近铁匠炉,手伸进炉火里燎两下,又赶紧塞回袖筒赶路去了。

麦收前常有来修镰刀的乡下人,一坐大半天。一把卖掉的镰刀,三五年后又回到铁匠炉前,用得豁豁牙牙,木把也松动了。铁匠举起镰刀,扫一眼就能认出这把是不是自己打的。旧镰刀扔进炉中,烧红,修刃,淬火,看上去又跟新的一样。修一把旧镰刀一两块钱,也有耍赖皮不给钱的,丢下一句好话就走了,三五年不见面,直到镰刀再次用坏。一把镰刀顶多修两次,铁匠就再不会修了。修好一把旧镰刀,就等于少卖一把新的。

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过去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二百年,他们都能认出自己家族打制的镰刀。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每一代的印记都有所不同,一样的月牙形指甲印,在家族的每一个铁匠手里排出不同的形式。没有具体的图谱记载每一代祖先打出的印记是怎样的形式。这种简单的变化,过去几代人数百年后,肯定会有一个后代打在镰刀弯臂上的印记与某个祖先的完全一致,冥冥中他们叠合在一起。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镰刀。

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工活,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那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是架一个打铁炉,掌握火候,把一块铁打成镰刀这样简单的事。更重要的是打铁人长年累月,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那种心理。通过一把镰刀对世界、人生的理解与认识,到头来真正失传的是这些东西。

吐尔洪·吐迪家的铁匠铺,还会一年一年敲打下去。他打到跟父亲一样的年岁还有几十年时间呢,到那时不知生活变成什么样子。他是否会像父亲一样,虽然自己当初不愿学打铁,却又硬逼着儿子去学这门累人的笨重手艺。在这段漫长的铁匠生涯中,一个人的想法或许会渐渐地变得跟祖先一样古老。不管过去多少年,社会怎样变革,人们总会在一生的某个时期,跟远在时光那头的祖先们想到一起。

吐尔洪会从父亲吐迪那里,学会打铁的所有手艺,他是否再往下传,就是他自己的事了。那片田野还会一年一年地生长麦子,每家每户的一小畦麦地,还要用镰刀去收割。那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不会沉落。

本文选自刘亮程《新疆故事集》,澎湃新闻经出版方授权刊载。

《新疆故事集》,刘亮程/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好读文化,2025年5月版



最新快讯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就《深圳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及,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实施严格封闭管理,禁止以任何方式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变更为商品住房。购房后需退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签订买卖合同满3年后可以向住房主管部门申请在信息平台进行封闭流转,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对象,市住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参考价格上限等方式规范转让行为。超过一年无人购买的,住房主管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保障性住房专营机构或者其他机构进行回购,回购价格=原购买价格×(1-年折旧系数×建筑物已使用年限),年折旧系数取1%。

5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网站发布《深圳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深圳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5章37条,明确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配售方式及流程、封闭管理、使用监管等内容。《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共8章46条,涵盖规划计划、建设筹集、建设项目管理等内容,主要对三类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有关内容进行完善。

近日,由像素蛋糕自主研发的方糖大模型成功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正式获得大模型服务官方资质,这标志着方糖大模型成为国内影像行业首个通过官方备案的应用级图像大模型。此次方糖大模型获得服务备案,标志着像素蛋糕自研的大模型技术在安全性、规范性以及技术能力上,均达到了国家级标准。

近日,腾讯游戏旗下创新实验室发布了裸眼3D游戏掌机原型机--Sunday Dragon 3D One,并同步面向游戏行业从业者与核心用户,开启“裸眼3D游戏掌机体验官”招募计划。官方表示,该产品为技术验证型原型机,将用于测试视觉表现、系统调试与内容适配等目的,并非商业发售产品。未来,腾讯游戏将与各类软硬件合作伙伴一起,持续探索裸眼3D等前沿技术在互动娱乐领域的落地应用。

爱企查App显示,近日,四川蜀华雄冠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体育竞赛组织、体育赛事策划、体育经纪人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四川蜀华川体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四川圣山白玉兰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与此同时,近期,外资机构密集上调对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期,进一步释放看好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信号,引导更多增量资金增配中国股市。高盛对中国股市维持超配评级,并将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12个月目标分别上调至84点和4600点(分别意味着11%和17%的潜在上涨空间)。野村证券率先将中国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战术超配,对中国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机器人等行业的科技发展持积极态度,建议国际投资者在亚太市场内部进行仓位的再平衡,增持中国股票,其也是首家在中美经贸会谈后上调评级的主要华尔街大行。摩根士丹利上调主要中国股指的目标点位和经济增长预期,建议投资者在全球投资组合中逐步增加对A股的配置比例,并表示看好中国科技资产,认为中国AI产业发展迅速,引发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重估,海外资金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摩根大通表示,2024年MSCI中国指数的业绩非常亮眼。去年初市场对MSCI中国指数的每股收益增长一致预期为14%,实际达到了16%,其中互联网、医疗卫生两个行业增长非常强劲。

查看更多
你可能喜欢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电子书
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助你走出焦虑与迷茫。
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进行阐述,定义了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内涵,明确了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的目的,叙述了银饰艺术与苗族群体的依存关系;对苗族银饰的市场分布与制作工艺的调研,叙述了作者在黔东南、黔东、黔南及湘西实地调研的情况;通过与工作人员、苗学专家、银匠通信访谈以及文献收集、鉴别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苗族银饰的文化与产业价值进行调查;对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
被讨厌的勇气 电子书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三季专题解读,一套强人的生活哲学。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电子书
本教材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将国内外当代社会思潮进行了说明,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视角做出了评判,相关论述尽可能衔接中办文件通报的内容和要求,突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评价,为学生了解、掌握当代社会思潮提供一般的方法论指导。具体来说,本教材内容分为六章,即马克思主义论社会意识与意识形态、“当代社会思潮”及其谱系、当代社会思潮的一般特征、主要社会思潮批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等。
共工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水族文化为脉络,围绕“共工与三皇五帝”和“共工文化与中华古文明”两大历史主题,探索研究以共工其人其氏其职为代表的族团的龙族精神以及数千年前部落联盟时代激烈斗争而导致的分分合合,最后形成以炎、黄为主体的华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