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枪炮、病菌与钢铁》4、中国和新月沃地占尽先发优势,为何欧洲人雄霸世界

晓书童 来源: 2022-07-11

解读《枪炮、病菌与钢铁》4、中国和新月沃地占尽先发优势,为何欧洲人雄霸世界

之前的3期节目,我们从智人全球大迁徙讲到农业文明的生发,解释了为何有的地方农业兴起早,发展快。各地拥有的动植物资源决定了农业文明诞生之初的难易程度,同时所处地理环境是否利于动植物资源、文化和技术的传播与交流,又决定了文明发展的速度。

究其根源,我们发现答案竟然是地理条件的差异,所在大陆轴线的方向早早就为人类社会的命运埋下了伏笔,整本书的逻辑到这里已经全部拉通。

今天,我们再补充回答两个问题。

为何病菌会成为殖民者的爪牙

一个问题:“为何病菌会为欧洲的殖民扩张开路,美洲印第安人身上怎么就没有抵御欧洲侵略者的病菌呢?”

我们站在微生物的角度来看,它们一定是没有指向性的,绝不可能说会主动地帮助哪一类人群。

微生物的演化目的和其他生物完全一样,就是增殖,感染的人越多作为一个物种来说就越成功。

我们生病之后出现的一些症状,很多都是人体的对抗反应,比方说发热,咳嗽。同时病菌也在利用喷嚏、咳嗽、皮肤溃烂这些症状,让自己得以播散,从而感染更多的人。

宿主存活的时间越长,传播的机会也就越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也根本没必要杀死宿主,这样等于同归于尽,对自己也没有任何的好处。感染之后没多久人就死了,这明显就是一个会被自然淘汰的劣势。

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在人群中不断的爆发呢?

答案是因为农业文明。人口大规模暴涨之后造成的人口聚集,就算病菌在几天之内杀死宿主,也可以在这很短时间里传播开来。同时人类定居,病菌得以在水流和土壤中存活,反复感染人类。这样的烈性传染病在农业文明之前,规模小,流动快的采猎部族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而病菌的来源就是我们所豢养的牲畜和宠物。比方说麻疹、肺结核和天花都来自牛,流感来自猪和鸭,百日咳来自猪和狗,恶性疟疾则来自鸡鸭这一类家禽。这些恐怖的人类杀手全部都来源于动物。

欧亚大陆的居民幸运的拥有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早早的就开始大规模饲养,以获得肉源。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从动物身上感染各种各样的疾病,一批又一批的人大量死亡,而存活下来的也就获得了相应的抗体。

反观美洲大陆的农民,他们只驯化了羊驼、豚鼠、火鸡和狗,根本接触不到如此丰富的病毒库,而且驯化的规模和密集程度和欧亚大陆上的猪、牛、羊和家禽相去甚远。

所以对于在欧亚人身上进化了数千年的天花、麻疹毫无抵抗能力。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新旧两个世界突然发生碰撞之后,病毒是从旧大陆到新大陆单向传播的。

病毒在美洲大陆的传播速度,比殖民者铁蹄还要快,杀伤力也远高于枪炮和钢铁。美洲大陆有2000万印第安人,最后只剩下了100多万,95%的人口被消灭掉了。

当然了,病菌并非是只充当欧洲人的爪牙,新大陆没有发展出对付侵略者的病菌,但是亚洲热带和非洲地区都有,这些地方的疟疾、霍乱和黄热病,都是赫赫有名的热带杀手。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欧洲人瓜分非洲和新几内亚这些地方,要比攻占美洲晚了近400年。

为何最后是欧洲人雄霸世界?

第二个问题:“殖民美洲和澳大利亚的为什么是欧洲社会,而不是我们之前一再提及的新月沃地,和几乎同时诞生农业文明的古代中国呢?”

从农业文明发生一直到公元前希腊和罗马的兴起,欧亚大陆西部的几乎每一项创新都来自于新月沃地,从驯化动植物,到文字、冶金、轮子乃至国家。

甚至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半个世纪之前,科学与技术的主要流向,都是从伊斯兰世界流向欧洲的,同时我们中国也是独领风骚的技术领袖。那为什么新月沃地和中国领先数千年,最后却输给了欧洲呢?

欧洲崛起的那些近因我们是知道的,商人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以及保护发明创新的专利制度等等,但终极因是什么呢?

对于新月沃地,答案是很明确的:先驰得点,但后继无力。那片地方早已配不上肥沃新月的美名了,如今尽是沙漠和盐化地带,不再适合农耕。但即便如此,这里真是块福地,一些国家还是能依靠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积累财富,隐藏当地长期贫困和难以自给的状况。

当初的新月沃地多为森林覆盖,后来随着农业发展,森林植被不断地被破坏。那里的气候降雨量小,结果是植被的恢复速度远跟不上破坏速度,再加上大规模养羊,羊群对地面植被的破坏非常彻底。树木和青草消失之后,土壤冲蚀,河谷再淤积,土地不断地沙漠化和盐化。

早期文明在新月沃地接连兴起,古巴比伦、亚述、波斯相继成为霸权,而随着土地的沙漠化,到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逐一征服了东方所有的社会,权力中心就开始向西移动,之后就一去不复返。

随后罗马征服希腊,权力再度西移。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权力就彻底转移到了西欧和北欧。

所以,新月沃地的生态是很脆弱的,长时间的农业文明发展摧毁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基础。

而欧洲西部和北部没有这样的环境问题,并不是那里的人有环保意识,而是他们运气好,居住的环境降雨量大,植被生长快,能经得起人类的折腾。

因此,虽然欧洲的动植物,文字和技术都是从新月沃地采借来的,但最终得以发展繁荣。

而中国的问题戴蒙德说实在是令人惊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祥地,而且幅员辽阔、生物资源丰富,供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而且环境强韧,不像新月沃地那样脆弱,经过一万年的耕种,依然能够支持密集农作。

这些条件也使中国具有先发优势,到了唐宋之间更是成为技术大国,领先全球。

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出航人员近3万,船只百艘,最远航行到非洲东海岸,郑和自己做的旗舰宝船,可以搭载上千人,排水量在2000吨以上。当时哥伦布都还没出生呢,就更不用提他发现美洲时的3艘小船有多简陋了。全部人员不足百人,排水量还不到百吨,跟郑和相比差了几个数量级。

假设明朝航海事业能持续下去,我们很有可能就是后来地理大发现的主角,垄断几个世纪的东西方海上贸易,获得巨大的利润。

但历史没有如果,这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技术如此领先的中国怎么就被落后的欧洲赶上了呢?

戴蒙德认为,就因为中国是一个大一统国家。皇帝的一句话,就可以完全阻断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比如说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明朝颁布禁海令,片板不得下海,将此前的经验技术完全抛弃,阻断其航海发展长达400年之久。

不仅仅是航海技术被朝廷搁置,还有像是14世纪末放弃发展一种精巧的水力纺织机,硬生生地从工业革命边缘退了回来。中国的机械钟制造也一度领先全球,却在15世纪之后彻底放弃,不再发展机械与技术。

反观哥伦布,他出生于意大利,曾经效忠于法国公爵,后来又为葡萄牙国王服务,葡萄牙拒绝为他的探险提供资助之后,哥伦布又几经周折最后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如果欧洲也是大一统国家,哥伦布一旦被拒绝,之后的殖民大业也就无从谈起。

正是因为欧洲的分裂,哥伦布才能在多次失败之后,最终说服一位君主资助他出海。殖民美洲之后,大量财富流入西班牙,其他国家立刻纷纷效仿。

除此之外,像是大炮、电灯、印刷术、火枪以及不计其数的发明,都是经过相同的过程才在欧洲流传开来的。

欧洲小国林立,相互竞争,每个国家都是一个创新中心。一旦某个国家采纳了一个发明并且获得成效,那其他各地立刻争相效仿,不然就将会落伍或被淘汰。

欧洲的地理非常破碎,人口稀疏,统治成本很高,古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即便有强人出现能短暂统一,但很快又会瓦解。因此在欧洲从未像中国一样,出现一个能够决定全欧洲命运的统治者。

虽然破碎的地理环境致使大国体制无法形成,但却并不妨碍技术的流通。

为何孔子不仰望星空?

中国为何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尽管其间有短暂的分裂,但却始终都能维持大一统体制呢?

与欧洲相对,中原地区土地辽阔平坦,人口稠密,中央政府统治成本低,这是直接原因。我们再用戴蒙德的思考方式,寻找一下中华民族生存环境限制带来的终极原因是什么。

首先,中原平原易于耕种,早早诞生农业文明。但是因为气候原因,每年的降雨集中在夏秋三个月,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有学者统计两千多年历史上有记载的重大灾情,旱灾多达1400次,水灾多达1600多次,平均每年都要发生1.3次重大灾情。以至于分立为小国,谁都无法安宁生存。所以我们看到在秦统一六国之前,春秋时代大家互为敌国仍然还能相互借粮食。

同时,中原文明沿黄河而居,但黄河这条母亲河却异常凶险,地球上其他河流泥沙含量一般不超过5%,而黄河泥沙量竟高达50%。黄河流到中原平原,水流变缓,泥沙不断沉降,人们只得不断抬高黄河两岸堤坝。到宋代的时候,黄河河床就已经超过地平线20米,这就是一把悬挂在中华民族头上达摩克里斯之剑。大家都沿黄河而居,分立为小国根本无法治理。互为敌国甚至还会故意掘开河堤“水淹七军”。

再有,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文明构成重大威胁。先秦时期北疆各国分头修建长城,后来统一,秦把它们全部连接了起来,它与15英寸等雨线完美对齐。长城以北的降雨量无法发展农业,只会有游牧民族。长城就是两种文明冲突的阻隔线。

从先秦到西汉的匈奴,唐代的突厥,宋代的金、辽、西夏、蒙古,一直到清代的满人。中原文明不断受到北疆游牧民族的冲击。而且从古代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骑兵都异常强悍,中原分立根本就无法抵抗。

春秋时期,管仲为齐国制定国策,尊王攘夷,呼吁各国一同抵御蛮族入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才使得中华幼弱的文明的萌芽得以保存。

以上,黄河凶险、灾害频仍,分立小国无法安宁生存,游牧民族冲击剧烈,分立为小国无法抵御。这就是我们中国早早就出现天下观,并且从远古时代就构成稳定大国体制的终极原因。

另外,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但是可耕地面积却很少,仅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0%。相比于只有我们三分之一大小的印度,耕地面积比我们多70%。和中国国土相仿的美国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如果中国能养活14亿人,那印度养活20亿,美国养活50亿人口都不成问题。

中国耕地面积少的问题严重到直到今天我们国家都还在提要如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以保证粮食安全。耕地稀少的另一边,中国人口又极多。这一多一少就带来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人际关系和资源关系格外紧张,所以中国历代文人都格外关注人伦社会问题,压制内部竞争,致使自然科学完全偏废。

这也就回答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孔子讲忠孝仁义,儒家思想能统领中国2000年。而就算泰勒斯出生在中华大地上,他也无暇仰望星空。

关于这一点,我之前做过两期节目有非常精彩的解释,如果没有听过的同学一定要去听一下,对于理解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分别是《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的第六期和第七期节目,标题是“浅薄的孔子,何以统领中国传统文化”和“孔子文化数千年不凋零的原因内核”。

一个民族的文化一定是与它的生存处境紧密相连的,我们今天看到各民族文化纷繁复杂,枝繁叶茂,但在一个文化的奠基之初,一定是要能对本民族的生存构成维护,文化就是生存本身。

这一切的一切,早在文明诞生以前就已然注定了。

回顾《枪炮、病菌与钢铁》整本书戴蒙德一再告诉我们:各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轨迹展开,终极原因是环境的塑造,而非人为的选择,从大尺度上来看,这就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天道”。

《枪炮》这本书的逻辑主线其实一点都不复杂,书中列举大量的事例,讲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故事,所以这本书看起来很厚。针对美洲、澳洲、新几内亚、非洲、日本以及我们中国都有单独的篇章。还是希望同学们能有机会自己翻开这本书,领略其中的魅力。

最新快讯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暗示愿意与埃隆·马斯克合作,结束他们之间的恩怨,共同致力于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周六,马斯克和奥特曼都卷入了一场关于他们之前批评特朗普的立场的口水战。马斯克首先引用了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的一条推文,其中写道:“在击败特朗普方面,很少有人比萨姆·奥特曼做得更多。”对此,奥特曼回应道:“我们都错了,至少我肯定是错的。但那是2016年的事,而这是2022年的事。”这指的是马斯克在2022年发的一条讽刺特朗普继续从政岁数太大的推文。奥特曼还向马斯克伸出了橄榄枝,他写道:“不管怎样,下周见,让我们做朋友吧,AGI太重要了,不能让小恩怨妨碍我们。”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下称“长春光机所”)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紫外光电突触器件和一种光电突触晶体管,这两项成果分别为先进人工视觉系统和神经形态计算视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紫外光电突触器件由长春光机所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黎大兵、孙晓娟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e公司)

5月9日,“爱达·地中海号”邮轮抵达深圳国际邮轮母港,并于当晚从深圳首航。今年秋季,“爱达·地中海号”将以深圳为母港运营特色航线,覆盖中国香港,以及日本、越南、菲律宾等目的地。爱达邮轮是中国邮轮自主品牌,其运营的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也将于2026年在深圳首航。(e公司)

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该校范宣梅教授团队基于过去50年来38次强震诱发的近40万处滑坡,建立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库,结合深度学习算法研发了全球首个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智能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实现一分钟内预测全球任何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概率,平均精度达82%。这一科研成果以《深度学习实现全球地震诱发滑坡预测》为题,于近日在国际顶级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发表。

近日,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一份汽车质量榜单,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车质量排行(纯电车型)共有29款车型上榜,其中平均值(含平均值)以上共有15款车型,平均值以下共有14款车型。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值以下的车型中,排在最后的是小米SU7。榜单提到,部分车型表现出的潜在缺陷风险相对较高,且较高的投诉销量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车型的整体质量评价结果。今年3月,小米SU7高速事故引发广泛关注,事故发生后,该车型的“智驾”系统、电池安全性、紧急情况下车门解锁机制等问题遭到了质疑。近日,小米调整了SU7购车页面中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小米汽车官网介绍称,端到端辅助驾驶支持车位到车位,上车就能用。场景进化后可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上车仅需设置导航。ETC/闸机辅助通行,窄路/环岛通行、停车场寻位泊车等都可以请辅助驾驶来完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人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合成孔径技术,实现了对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实验系统的成像分辨率较干涉仪中的单台望远镜提升约14倍。该成果5月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财联社)

查看更多
推荐文章
你可能喜欢
被讨厌的勇气 电子书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三季专题解读,一套强人的生活哲学。
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进行阐述,定义了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内涵,明确了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的目的,叙述了银饰艺术与苗族群体的依存关系;对苗族银饰的市场分布与制作工艺的调研,叙述了作者在黔东南、黔东、黔南及湘西实地调研的情况;通过与工作人员、苗学专家、银匠通信访谈以及文献收集、鉴别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苗族银饰的文化与产业价值进行调查;对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建立、维护与挽救(第2版) 电子书
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与技术。
向流程要利润:构建精益化流程管理体系 电子书
企业运营管理流程解决方案:实用、系统的方法论,提升流程管理能力。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电子书
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助你走出焦虑与迷茫。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电子书
本教材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将国内外当代社会思潮进行了说明,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视角做出了评判,相关论述尽可能衔接中办文件通报的内容和要求,突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评价,为学生了解、掌握当代社会思潮提供一般的方法论指导。具体来说,本教材内容分为六章,即马克思主义论社会意识与意识形态、“当代社会思潮”及其谱系、当代社会思潮的一般特征、主要社会思潮批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