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自序

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赶上了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大的跨越发展期,科技进步,物资丰富,万物互联。我们的寿命变得更长,智商变得更高,财富变得更多,而且这些可以通过基因或基金传递给下一代。但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有一样东西却始终无法直接传递,那就是心智。

所谓心智,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做出的判断与选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部都是从零开始的,所有习性、习惯、模式也要从人性的初始状态开始发展,你、我、我们的父辈和孩子都是如此,没有人能够直接跨越这一阶段。而不少人的初始状态是混沌的,他们天然追求简单、轻松、舒适、确定,这种天性支配着他们,成为他们喜怒哀乐的生理起点,然而身陷其中的大多数人对此知之甚少。

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我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醒着”和“睡着”,这二者显然是矛盾的,但在指出这个逻辑错误之前,你不妨先随我一起看看我们的人生轨迹,或许你会同意我这个说法。

如果不出意外,大多数人都会沿着“求学—工作—婚恋”的路线成长,随着生活的惯性一直往前走。年轻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将来能有多差,认定美好的生活会自然到来。不谙世事的我们认为:即使暂时说不清具体该怎么做,但有份十足的信心就够了,毕竟年轻无敌嘛!

然而现实并不总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这份十足的信心陪伴多年之后,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并没有变得特别,而是在不断地服从社会规则和应对生活烦恼,开始随波逐流:该玩手机玩手机、该打游戏打游戏;没有多少压力,也没有多少动力;觉得反正日子还过得去,希望也还在心里,偶尔挣扎呐喊一声,而后继续做着短视的选择,沉溺于眼前的安逸。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浑然不知:不知道事物的构成、框架,不知道努力的路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人迷迷糊糊地到了某个年纪,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无能为力了:梦想与现实落差巨大,生活和工作压力缠身,而优秀的同龄人已绝尘而去。一时间,他们焦虑急躁又如梦初醒:“为什么没有早点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为什么没有在最好的年纪及时觉醒?”但即使含泪拷问,也似乎错过了最佳时机,毕竟人生是个单行道,无法从头再来。最后他们不得不敲碎那颗高傲的心,在无奈和叹息中默默接受平庸的人生。

一小部分人幸运些,在合适的年纪“睁开了眼睛”。他们跳出了成长的陷阱,开始刻意提升自己,为未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他们慢慢甩开了大队伍,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然而很快遇到了瓶颈: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想精进,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费了。他们仿佛越使劲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

这就是“醒着的睡着的人”的画像,事实上也是我曾经的画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就像一个没有睡醒的人,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主张,对命运无选择。那时的我,虽然对本职工作非常投入,但业余时间几乎被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占据:有空就找朋友们聚会,时常喝到烂醉;经常熬夜,从不主动看书、运动;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看搞笑视频、读八卦新闻、玩手机游戏;实在没事可做,就裹起被子睡大觉……下意识中,我觉得这种无忧的生活会继续下去。

直到有一天,因为意外,身边两位与我关系极好的朋友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巨变。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这些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现有的一切被“剥夺”,我还有什么、会什么,又曾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什么?这些问题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我突然发现自己几乎什么都不会!从那时起,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油然而生,我强烈地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让脑子变清晰,不再稀里糊涂;我要掌握更多技能,不再遇事无计可施;我要主动创造成就,不再被动承受现状……

2017年,我36岁,在一个被很多人认为已经老大不小的年纪,我毅然开始探索。我发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我开始广泛涉猎知识,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及其他学科中,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可能性,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清楚了部分规律和真相,知道了实现梦想的方法和路径……

从混沌到警醒,从迷茫到清晰,我慢慢解开了“愿望觉醒”和“方法觉醒”的秘密,知道了如何激发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如何变苦涩的毅力支撑为科学的认知驱动。当我把这些思考和方法论分享到网上后,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他们惊讶于我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蜕变,并主动给我发来反馈,说我的文章深入浅出,令他们醍醐灌顶,从而产生力量、看到希望,同时,他们也不断抛来成长的困惑,希望我能帮助解答。从这些提问中,我看到无数渴望成长的人,于是决定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帮助他人。

2018年5月的最后一天,我在个人公众号“清脑”上开通了问答专栏,从此多了一个成长咨询师的身份。虽然是业余的,但我也因此有了大量接触“困惑样本”的机会(本书的很多案例正来自这些真实的提问)。在解决了林林总总的成长困惑之后,我发现自己探索出的方法论竟然可以解决绝大多数人的困惑与烦恼。无论在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刻意练习等基本概念的解读上,还是在自控力、专注力、行动力、学习力、情绪力等具体能力的使用策略(包括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运动等必备习惯的养成)上,都有相对独到的原理呈现和具体可行的方法提供。这些积累勾勒出了本书的基本样貌。

但当你真正看清这本书的样貌时,你会发现实践和改变才是这本书的核心,所以,更多的时候你需要把它当成一本工具书,时常回顾、思考和实践,直到自己发生真正的变化,而不是一读了之、过过“脑瘾”。当然,你可能对书中的某个主题感兴趣,拿到书后便直接跳到相关章节,这样做未尝不可,但若是时间充裕,我建议你最好还是从头开始阅读,因为一些基础概念会像插塑积木一样慢慢呈现具体形态,前文的一些背景信息可能会对理解后文产生影响。

我相信这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成长的人阅读,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年龄、扮演什么角色,它都能对你有所启发。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极度焦虑的人,暂时缺少人生目标、过得浑浑噩噩的人,想变好但只知道靠毅力苦苦支撑的人,想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的人,想了解底层成长规律、主动创造成就的人……如果你位列其中,这本书肯定能让你豁然开朗,并内化出真正的认知驱动力。另外,我也特别希望年轻人,尤其是那些还未踏入社会的同学能看到这本书,因为你们正处在起步阶段,若能借此书觉醒,便可避免走很多人生弯路,让自己比同龄人领先一步甚至多步,这相当于直接减少了生命消耗啊!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错过所谓的最好年纪,其实也没有关系,因为“现在”永远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这不是什么安慰人的话,这是事实。“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80岁举办个人展,王德顺79岁走上T台,褚时健74岁开始创业种橙子……就算你今年60岁,他们仍可以对你说:“孩子,别着急,你至少还有20年可以随时重来……”

这当然是一种调侃,但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你若放弃了成长,五年、十年之后你肯定还是老样子,但只要去改变,就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

如果你读到了这里,那么下一个翻书的动作就权当是我们的握手礼吧:“很高兴认识你,我是周岭,让我们共同踏上觉醒之旅吧!”

  • 周岭
  • 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助你走出焦虑与迷茫。
最新快讯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暗示愿意与埃隆·马斯克合作,结束他们之间的恩怨,共同致力于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周六,马斯克和奥特曼都卷入了一场关于他们之前批评特朗普的立场的口水战。马斯克首先引用了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的一条推文,其中写道:“在击败特朗普方面,很少有人比萨姆·奥特曼做得更多。”对此,奥特曼回应道:“我们都错了,至少我肯定是错的。但那是2016年的事,而这是2022年的事。”这指的是马斯克在2022年发的一条讽刺特朗普继续从政岁数太大的推文。奥特曼还向马斯克伸出了橄榄枝,他写道:“不管怎样,下周见,让我们做朋友吧,AGI太重要了,不能让小恩怨妨碍我们。”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下称“长春光机所”)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紫外光电突触器件和一种光电突触晶体管,这两项成果分别为先进人工视觉系统和神经形态计算视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紫外光电突触器件由长春光机所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黎大兵、孙晓娟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e公司)

5月9日,“爱达·地中海号”邮轮抵达深圳国际邮轮母港,并于当晚从深圳首航。今年秋季,“爱达·地中海号”将以深圳为母港运营特色航线,覆盖中国香港,以及日本、越南、菲律宾等目的地。爱达邮轮是中国邮轮自主品牌,其运营的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也将于2026年在深圳首航。(e公司)

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该校范宣梅教授团队基于过去50年来38次强震诱发的近40万处滑坡,建立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库,结合深度学习算法研发了全球首个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智能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实现一分钟内预测全球任何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概率,平均精度达82%。这一科研成果以《深度学习实现全球地震诱发滑坡预测》为题,于近日在国际顶级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发表。

近日,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一份汽车质量榜单,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车质量排行(纯电车型)共有29款车型上榜,其中平均值(含平均值)以上共有15款车型,平均值以下共有14款车型。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值以下的车型中,排在最后的是小米SU7。榜单提到,部分车型表现出的潜在缺陷风险相对较高,且较高的投诉销量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车型的整体质量评价结果。今年3月,小米SU7高速事故引发广泛关注,事故发生后,该车型的“智驾”系统、电池安全性、紧急情况下车门解锁机制等问题遭到了质疑。近日,小米调整了SU7购车页面中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小米汽车官网介绍称,端到端辅助驾驶支持车位到车位,上车就能用。场景进化后可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上车仅需设置导航。ETC/闸机辅助通行,窄路/环岛通行、停车场寻位泊车等都可以请辅助驾驶来完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人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合成孔径技术,实现了对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实验系统的成像分辨率较干涉仪中的单台望远镜提升约14倍。该成果5月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财联社)

查看更多
推荐文章
你可能喜欢
被讨厌的勇气 电子书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三季专题解读,一套强人的生活哲学。
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进行阐述,定义了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内涵,明确了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的目的,叙述了银饰艺术与苗族群体的依存关系;对苗族银饰的市场分布与制作工艺的调研,叙述了作者在黔东南、黔东、黔南及湘西实地调研的情况;通过与工作人员、苗学专家、银匠通信访谈以及文献收集、鉴别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苗族银饰的文化与产业价值进行调查;对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建立、维护与挽救(第2版) 电子书
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与技术。
向流程要利润:构建精益化流程管理体系 电子书
企业运营管理流程解决方案:实用、系统的方法论,提升流程管理能力。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电子书
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助你走出焦虑与迷茫。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电子书
本教材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将国内外当代社会思潮进行了说明,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视角做出了评判,相关论述尽可能衔接中办文件通报的内容和要求,突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评价,为学生了解、掌握当代社会思潮提供一般的方法论指导。具体来说,本教材内容分为六章,即马克思主义论社会意识与意识形态、“当代社会思潮”及其谱系、当代社会思潮的一般特征、主要社会思潮批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