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遗民绘画中的志向和性情

巫鸿 来源: 澎湃新闻 2025-04-01

艺术史学者巫鸿的“中国绘画”系列近期迎来了收官之作——《中国绘画:元至清》。本文选摘书中“遗民绘画”一节。明清之际的朝代变革造就了中国美术史上最深刻、艺术性最高的遗民绘画

艺术史学者巫鸿的“中国绘画”系列近期迎来了收官之作——《中国绘画:元至清》。本文选摘书中“遗民绘画”一节。明清之际的朝代变革造就了中国美术史上最深刻、艺术性最高的遗民绘画。明清的交替不是一般的改朝换代,满族征服者颁布的“剃发令”不但是对个人的侮辱,更意味着整个民族的臣服。故而清初的遗民绘画在数量上和思想深度上都远超其元代先驱,“画”在此时担负了“言志”和“咏言”的功用,为这些人提供了表达志向和性情的渠道。

《中国绘画:元至清》书影



清初的遗民绘画在数量上和思想深度上都远超其元代先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更深的创痛:对以遗民自居的清初汉族文人来说,明清的交替不是一般的改朝换代,最使他们痛心的是清兵进军江南后颁发的“剃发令”,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手段强迫施行。华夏文化自古崇尚孝道,《孝经》教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满族征服者强迫所有汉族男性剃去前颅头发, 颅后结辫,不但是对个人的侮辱,更意味着整个民族的臣服。一些激烈的遗民参加了反清活动,斗争失败后继续用笔战斗;另一些人采取了不合作态度,或隐居山林,或成为遁世的僧人和道流。中国文化自古强调“诗言志,歌咏言”,遗民绘画盛兴的基本原因在于“画”在此时担负了“言志”和“咏言”的功用,为这些人提供了表达志向和性情的渠道。

项圣谟、张琦《朱色山水自写小像》,清,台北石头书屋藏



对忠于明朝的诗人和画家而言,甲申年(1644年)的京城陷落和崇祯皇帝的自缢带来了难以磨灭的痛苦,被书画家万寿祺(1603—1652年)和诗人方以智(1611—1671年)形容为“地坼天崩日月昏”的“漫天皆血之时”。这种悲痛的心情在项圣谟与张琦(生卒年不详)合作的一幅肖像画中得到了直接表达。项圣谟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是大收藏家项元汴的孙子。他自幼受益于家中的历代名画收藏,也受到董其昌“以古为师”教诲的影响,画风平稳,遵从法度。但明朝的覆亡刺激他创造出一批富于感情色彩的肖像画。这幅不同寻常的《朱色山水自写小像》将他的黑白肖像(张琦画)镶嵌在自绘的朱色山水之间,画上的题诗开门见山地说明了色彩对比的象征含义:“剩水残山色尚朱,天昏地黑影微躯。赤心焰起涂丹雘,渴笔言轻愧画图。”诗后记录了创作这幅画的缘由:“崇祯甲申四月,闻京师三月十九日之变,悲愤成疾。既苏,乃写墨容,补以朱画,情见乎诗以纪岁月。江南在野臣项圣谟,时年四十有八。”

《朱色山水自写小像》人物局部



正如诗中所说,朱红色的山水象征着此刻已经支离破碎的明朝,黑色的画像则意味着项圣谟在国难中的“微躯”身影。这幅作品因此展现了画家对甲申之变的第一时间反应,也标志着他生命中遗民时期的开始。国破导致家亡:翌年嘉兴屠城时项圣谟携老母和妻子出逃;他的堂兄蓟辽守备项嘉谟拒绝降清,携两子一妾跳天心湖自杀。项圣谟在《三招隐图》题跋中追忆道:“……明年夏,自江以南,兵民溃散,戎马交驰,于闰六月廿有六日,禾城(嘉兴)既陷,劫火熏天。余仅孑身负母并妻子远窜,而家破矣。凡余兄弟所藏祖君之遗法书名画,与向昔散落人间者,半为灰烬,半为践踏。”他自此不在画上书写朝代年号,仅用干支纪年,并钤盖“江南在野臣”“皇明世胄之中嘉禾处士”“大宋南渡以来辽西郡人”等印章以明志。他于1648年创作的《大树风号图》描绘了一位身穿红衫的策杖士人,伫立于一棵点染成朱色的巨大枯树下,暗示着对往昔前朝的回忆和哀悼。

项圣谟《大树风号图》,清, 故宫博物院藏



这两幅画显示出明亡后一批“孤忠”遗民画家的一个重要艺术方向。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仍苟活于世,他们的真实生命已在家国倾覆的一刻中断。方以智因此在一篇《自祭文》中质问自己:“汝以今日乃死耶?甲申死矣!”这种意想中的殉难往往通过象征姿态和行为表达出来,如归庄(1613—1673年)和巢鸣盛(1611—1680年)将自己如同活死人般囚禁于墓地之中;另一些人以失语和佯疯表达对前朝的追悼。为了保存对故国的记忆和抵制朝代更迭的事实,这些文人画家以各种方法在图像和诗文中维系内在的精神世界。一个方法是建立与前代遗民的超历史联系,典型之作是遗民画家杨补(1598—1657年)于1648年创作的《怀古图咏册》,由十幅对页图文组成。

 《卧雪》,杨补《怀古图咏册》。清,上海博物馆藏


《土室》,杨补《怀古图咏册》。清,上海博物馆藏



杨补是江西临江(今清江)人,字无补,号古农,明亡后逃到江苏的邓尉山隐居,在那里郁郁而终。他在此册里描绘了十位历史人物,其中《卧雪》一幅描绘的是汉末隐士焦先,他在乱世中抛弃衣冠、食草饮水、结草为庐。画中的焦先躺在荒芜的雪岸上,以天地为舍,严冬的寒冷增添了画面的阴郁气氛。册中《土室》描绘的另一人是后汉的袁闳,在汉末党争中披发隐居,把自己禁闭在不设屋门的土室之中,仅通过窗户接收食物。这些形象都可以被认为是画家的自我投射,既展示出他们的道德价值,也以此向他们的精神前辈们致敬。

戴本孝《华山毛女洞图》。 清,浙江省博物馆藏



遗民山水画中常含有一名孤独人物,或在山野中踽踽独行,或独处于岩洞或草舍之中。这些形象常常时代模糊,既可读作历史人物,也可以看作遁世的画家本人。遗民画家戴本孝反复描绘的“洞中人”即属于此类。戴本孝是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字务旃,号前休子。他的父亲戴重(1601—1646年)是一位反清斗士,受伤后绝食而亡。戴本孝遵从父亲遗愿,拒绝在清廷为官,以布衣身份隐居于鹰阿山。他画了许多“洞中人”形象,有些表现传说中的毛女——她逃离秦始皇的暴政在华山洞穴中避难,另一些则描绘皋陶、巢父、许由等古代圣贤和隐士,或是画家自己。

戴本孝《洞中人》。清,上海博物馆藏



遗民绘画中常见的象征性形象还包括空亭、无字碑和明太祖的陵墓。这些形象都将画面的焦点抽空,从而见证了遗民绘画的一种共同视觉策略。空亭主题肇始于元代的倪瓒,在此时的遗民绘画中变得无处不在,有时甚至被放大成偶像般的中心形象,如弘仁的《幽亭秀木图》所示。

弘仁《幽亭秀木图》。清,故宫博物院藏



戴本孝和朱耷则将空亭画在陡峭的悬崖之上,进一步强化了自我隔绝的感觉。

戴本孝《山水图》中的一幅。清,纽约大都会 艺术博物馆藏


朱耷《山水图》。清,弗利尔美术馆藏



无字碑是遗民绘画中另一被抽空的形象。石碑是中国文化中纪念死者或历史事件最重要的物件,上面通常镌刻有长篇碑文,然而张风(?—1662年)和吴历画的石碑都只有空白的碑面。前者在一幅扇面上描绘了一个身着明代服装的士人,立于萧索田野中的一方巨碑之前。

张风《读碑图》扇页。清,苏州博物馆藏


(传)李成《读碑 窠石图》。宋元摹本,大阪 市立美术馆藏



这个构图明显呼应着传为北宋李成的《读碑窠石图》,但在明清之际的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张风字大风,号升州道士,又号上元老人。他在明代末年为生员,明亡后不为官,以遗民身份生活在南京,并曾北上拜谒明十三陵。这幅绘于1659年的扇画很可能与这次旅行有关,上面的题跋透露出强烈的吊古含义:“寒烟衰草,古木遥岑,丰碑特立,四无行迹,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吴历《云白山青图》。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云白山青图》局部



无字碑也是吴历《云白山青图》的焦点。吴历在明朝倾覆时年仅13岁,但他牢记祖先在明代的声名并师从著名遗民学者,最终成为一个忠诚的“二代遗民”,以一介布衣终其一生,并在中年信奉天主教,50岁赴澳门投身教会工作。这幅画创作于1668 年他37岁时,十分微妙地传递出亡国的悲情。画的构图和青绿风格都有意呼应当时流行的《桃花源图》。晋代陶潜写的《桃花源记》讲述一名渔夫偶然穿过山洞,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乐园,那里居民的祖先在秦朝动乱中逃到此处,从此不通世事,过着一成不变的恬静生活。吴历模仿习见的《桃花源图》,在长卷前部画了半掩山洞的开花桃树,但以卷后部的图像震惊了继续展卷的观者:这里没有平静的乐土和快乐的居民,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无字石碑,静默地矗立在枯树之下,一群昏鸦盘旋在天空里,遮蔽了日光。呼应着这个凄凉场景,吴历以“雨歇遥天海气腥”一句开始了他在卷尾的题诗--清代的征伐已是往事,复辟前朝的任何希望都已破灭。

龚贤《山水》。清,檀香山美术馆藏



明朝覆亡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钟山的孝陵成为遗民的拜谒之地。在他们的心目中,这座荒败萧条的皇陵暗示着朝代的更迭和自己的不幸命运。金陵画家中的龚贤、高岑(1621—1691年)、胡玉昆(1607—1687年后)以及年轻一些的石涛都画过这个前朝圣地。他们把墓前的明楼置于画面中心,以高耸山峰烘托出建筑的纪念碑性。现藏于檀香山美术馆的龚贤的《山水》 挂轴尤其从北宋“大山堂堂”构图取得灵感,把孝陵的明楼镶嵌在前景的寒林和远景的高峰之间。胡玉昆的《金陵胜景图册》描绘了同一建筑并在左上方以篆书恭题“钟山”二字,但观者看到的不是宏伟庄严的山岳,而是以激烈波动的线条描绘出的山川树木,似乎整个宇宙处于动乱之中。

胡玉昆《金陵胜景图册》中的一幅。清,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些作品都显示,遗民绘画不但引入了特殊的象征形象以表达画家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而且力图通过对风格的创新使绘画最大程度地发挥抒写性情的作用。遗民绘画的核心因此是画家对个性的保存和发扬,我们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有成就的遗民画家都反对陈陈相因,强调独抒性灵。

最新快讯

中国中医科学院10日在京召开中医药交叉学科和智能科学大会,发布中医药大模型评测标准《面向行业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技术和应用评估方法 第12部分:中医药大模型》等多项成果。在会上了解到,这一标准首次构建了中医药领域大模型量化评估体系。根据这一标准,中医药大模型评估聚焦技术和应用能力两方面,标准主要覆盖场景丰富度、能力支持度、应用成熟度三大能力域,13个能力子域,30余个能力项。三大能力域主要关注中医药大模型应用场景的覆盖广度、中医药大模型的全流程技术能力、中医药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服务质量及效果。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日前在广州举办。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指出,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中新网)

据新华社深圳5月10日电 ,5月8日至10日,以“价值重塑”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零售业博览会在深圳举行。从智能货架、冷链设备、无人车与无人机等硬件产品,到叠加了AI技术的实时采集数据、智能分析、自动下达指令的软件系统,本届博览会集中展示零售行业全产业链上的前沿技术、创新设施设备、特色商品及智慧零售解决方案。(上证报)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通知,全面推行“信用代证”制度,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此举旨在简化企业行政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专家指出,“信用代证”利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汇集各领域违法信息,减少市场主体需向多个部门申请证明的负担。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信用报告标准,推动跨区域互认,实现信用报告应用的广泛推广,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科创板日报》10日讯,苹果今日向渠道商下发了调价通知,这也是苹果首次在周六宣布调价。苹果iPhone 16 Pro Max 所有容量版本降价160美元,对应1313.06元人民币;而 iPhone 16 Pro的128GB版本降价176美元(对应1445.27元人民币),其他版本同样降价160美元。有渠道商认为苹果此次调价就是在为即将到来的618大促做准备。(财联社)

5月10日,记者从多位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处获悉,阿里巴巴已全面打通了内网(内部论坛)权限,并调整员工跨业务流动机制、启动工牌焕新。5月9日,针对“马云5月10日回归阿里巴巴,将要重启大集团模式”相关消息,记者向阿里巴巴集团求证,截至发稿,暂无回应。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马云回归是绝不可能的,并且马云是创始人也从来没离开过”。

查看更多
你可能喜欢
被讨厌的勇气 电子书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三季专题解读,一套强人的生活哲学。
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进行阐述,定义了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内涵,明确了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的目的,叙述了银饰艺术与苗族群体的依存关系;对苗族银饰的市场分布与制作工艺的调研,叙述了作者在黔东南、黔东、黔南及湘西实地调研的情况;通过与工作人员、苗学专家、银匠通信访谈以及文献收集、鉴别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苗族银饰的文化与产业价值进行调查;对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建立、维护与挽救(第2版) 电子书
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与技术。
向流程要利润:构建精益化流程管理体系 电子书
企业运营管理流程解决方案:实用、系统的方法论,提升流程管理能力。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电子书
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助你走出焦虑与迷茫。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电子书
本教材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将国内外当代社会思潮进行了说明,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视角做出了评判,相关论述尽可能衔接中办文件通报的内容和要求,突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评价,为学生了解、掌握当代社会思潮提供一般的方法论指导。具体来说,本教材内容分为六章,即马克思主义论社会意识与意识形态、“当代社会思潮”及其谱系、当代社会思潮的一般特征、主要社会思潮批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