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长篇小说《宝水》读者见面会日前在地坛书市主舞台举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和作家乔叶进行了分享,带领读者走进《宝水》的世界。
《宝水》是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文学书写力作,生动呈现了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在四时节序中将当下的乡村生活娓娓道来。“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有着无上殊荣的奖项,乔叶《宝水》荣获茅盾文学奖意义非凡。”韩敬群表示,“对于北京来说,意味着自从上一届徐则臣的《北上》获奖之后,北京市连续两届获得茅盾文学奖。此外,对于女性作家的写作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距离上一次女作家迟子建荣获茅盾文学奖已经整整十六载。而特别幸运的是,无论是《北上》《宝水》,还是《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后获奖的。”
“女性化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回归的过程。”乔叶坦言,“之前我还不时地有男性叙事角度或中性叙事角度,如今几乎全是女性角度,这是一种必然的返程。”她说,在《宝水》中写了许多女性,她深爱她们每一个。
《宝水》关注到一些非常重要的关系,即人和故土,和过去,和过去的自己的关系。在宝水村清爽而又踏实的环境中,小说的主人公地青萍得到治愈,逐渐对父亲当年的意外释怀,对乡村、对老家不再耿耿于怀。关于“老家”,乔叶在《宝水》中这样写道:“老家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在世的老人在那里生活,等着我们回去;去世的老人在那里安息,等着我们回去。老家啊,就是很老很老的家,老得寸步难行的家。于是那片土地,那个村庄,那座房子,那些亲人都只能待在原地等着我们回去……”
谈及《宝水》的创作历程,乔叶与读者分享自己跑村和泡村的经历,她坦言:“迄今为止,这是我写得最耐心的一部长篇小说。我在忐忑中一次次奔向这些村庄,去的次数越多我就越知道:只有走到乡村内部去仔细端详才能发现,它蕴藏的其实是一部怎样丰沛丰满的小说。乡村正在发生巨变,而所有的巨变都必须附着在细节里。这细节又由无数平朴之人的微小之事构建,如同涓涓细流终成江河,其中的每一滴,皆为宝水。”
在读者互动环节,有小读者困扰于怎么写作文,乔叶坦诚地分享创作经验,“我觉得孩子们写东西,要写小不写大。因为小事是最真切的。生活中有很多像针尖上的蜂蜜一样小而甜的爱,这种爱是能实实在在接触到的,发现这种爱,表达这种爱就很好。”(记者 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