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术和政治三重框架下的“汉末之变”

高丹 来源: 澎湃新闻 2025-05-06

历史作家刘三解此前凭借《秦砖》《汉瓦》深刻剖析 “制度性的残暴”,在历史研究领域获得关注,最新推出的《汉末之变》是其“魏阙”系列首部作品。

历史作家刘三解此前凭借《秦砖》《汉瓦》深刻剖析 “制度性的残暴”,在历史研究领域获得关注,最新推出的《汉末之变》是其“魏阙”系列首部作品。

《汉末之变》聚焦初平三年前的曹操与董卓,围绕“曹操如何发迹”“董卓又因何死亡”两大历史疑点,剖析这两位权臣的复杂形象。为满足不同读者需求,刘三解从大众、学术、政治三重维度辨析历史,如纠正“董卓篡位”的误解,探讨曹操起兵时间、青州黄巾数量等学术争议问题。

近日,“正史的未尽之处,王朝的真正密码:《汉末之变》新书发布会”举办。本书作者刘三解与历史畅销书作家谌旭彬、青年作家大生刘蟾进行了分享。

“正史的未尽之处,王朝的真正密码:《汉末之变》新书发布会”现场



写“魏史之缺”

之所以在《秦砖》《汉瓦》之后谈“魏阙”,意思是“魏史之缺”。刘三解认为,三国史研究长期存在重溯源、轻流变的问题,多以魏晋南北朝文献回溯三国时代,对东汉向三国制度的演变挖掘不足。实际上,三国英雄活跃的汉末三十六年,虽在《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但无论是小说还是史书记载,都存在诸多破绽与矛盾。?

《汉末之变》是“魏阙”系列的第一本,主要讲的是初平三年之前的曹操和董卓。选择初平三年作为截止时间是因为董卓在这一年被刺杀了。“初平三年之前,曹操刚刚崭露头角,还没有成为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角色,董卓进京之后,成为了东汉朝廷的实际掌权者,引发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历史大事件,比如迁都、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等等。”刘三解谈道。

曹操和董卓是本书要讨论的主要人物。刘三解以《汉末之变》中董卓的形象来分析,“董卓还是一个浑蛋,我没有在《汉末之变》里为董卓翻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董卓是怎么发迹的,他进京之后,是怎么控制住朝廷的。董卓到洛阳的时候不是像《三国演义》讲的带了四十万大军,他实际上只带了五千人,那他是怎么成功的呢,一定不是靠军事手段,而是靠政治手段。具体来说,一是拉拢,靠近党人,比如王允,两人前期配合非常好。二是让利,董卓对下属非常大方,不独占赏赐。他凭借这两点斗倒了袁隗,成功把持了东汉朝廷。”

《汉末之变》书封



历史认知的三重框架

1974年,社会学家欧文·戈尔曼在《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中提出了“框架”的概念,其核心观点是,人们通过“框架”这一心理基模,对复杂的社会现实进行筛选、分类和解释,从而形成对事件或现象的认知与行动策略。

刘三解谈道,社会事件原本混乱无序,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有限的,正是框架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辨识和标识社会事件与信息。说得更白一些,就是“事件不会自己说话,要从它们本身所嵌入的框架中呈现意义。”

《汉末之变》的书写就包含了大众的、学术的、政治的三重“框架”:大众对于三国的认知,基于《三国演义》及周边的文本、影像经验,建构的一重认知框架,并由此理解的“三国”;学者对于三国的认知,基于《三国志》及裴注、《后汉书》《资治通鉴》《后汉纪》等文本历史书写,建构的一重认知框架。

上述两重框架的前提,则是汉魏禅代之际,曹魏三祖(曹操、曹丕、曹叡)作为现实政治解释的主宰者,建构的叙事框架,与散落在敌国和士林的、不同面相的大事记忆,经过长时间的互动发酵后,形成的一重认知框架,它在当时既是历史,又是现实。

这种框架是我们在读历史时不可忽视的。在《汉末之变》中,对于大众的认知,主要通过一些基本事实的辨析,作出回应,比如董卓没有篡位行动的问题;对于学术的认知,主要通过提出记载之间的矛盾,如曹操起兵时间问题,或是文本与常识之间的冲突,如130万青州黄巾的吃饭问题,或是对史料的补充解读,如董卓弟弟担任外戚官职,要求“重审”这些问题;对于政治的认知,却是最难的,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有限的史料,作出合理推测。

《汉末之变》书影



以人之常情理解史料

刘三解强调,书中提出的颠覆性观点并非为历史人物翻案,而是基于对史料问题的发现,提出更合理的历史可能性。大生刘蟾也认为:“很多时候我们获取知识的视角和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如果仅从单一角度、片面信息去理解历史,很容易陷入认知偏差。”

谌旭彬表示:“人文学科不同于理工科,有着明确的正误之分。人文学科大家都可以表达,从太史公乃至更早的时候,这种独立于价值判断之外的历史叙述就不存在。但是历史写作有几个原则。首先要基于史料,不能是天马行空或虚构的;其次要基于常识,千百年来世事变化,但人性是共通的;最后需要专业训练,面对同样的史料,受没受过专业训练,解读是不一样的。”

虽然是同样一份史料,但是放在不同的位置,对于其解读也可能天差地别,谌旭彬谈道,自己写作的原则就是不轻易否定史料,但要把史料放到恰当的位置。“比如谋士郭嘉为鼓励曹操而写的‘十胜十败论’,以人之常情去理解,它显然应该出自宣传口径,而不是正式的军事会议。”

刘三解认为,写史的人的基本原则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史料中有些东西被放大了,有些东西被隐藏了,但史官的基本操守是有的。我们对待史料的态度首先应该是与人为善,即使发现有难解之处,也应该认为写史书的人不是故意在撒谎,要思考不合理的叙事出现的原因。其次如果有两个史料是绝对矛盾的,就一定要去考证。

谌旭彬谈道,有人认为写历史的人一定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只讲事实。其实,从太史公乃至更早的时候,这种独立于价值判断之外的历史叙述就不存在。《史记》中汉文帝的本纪记录的都是他的善政、汉武帝本纪都是政治措施的不良影响,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司马迁要通过汉文帝和汉武帝本纪的强烈对比,来表达他认为的善政是什么样子。

《汉末之变》内页



最新快讯

上交所发布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推动上市公司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提高规范运作水平,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修订形成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2025年5月修订)》(详见附件),现予以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除本通知特别说明条款外,本所于2023年12月15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上证发〔2023〕194号)同时废止。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5月15日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科技部部长阴和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细构建科技金融体制的各项政策举措,探索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大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实,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科技企业首贷融资和设备更新贷款投放。更好发挥银行保险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科技领域贷款投放和投资力度,纵深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等工作。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为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提供支持。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生态体系,推广“创新积分制”,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深入推进科技要素市场化,提升融资对接、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政策的有效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完善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组织架构、人才队伍和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内部机制,完善金融产品体系,积极投资和承销科技创新债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优质金融服务。推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地区、武汉、西安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开展科技金融先行先试。

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1到4月份,全国共登记技术合同22.8万项,合同成交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表示,支持人工智能与科技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服务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优化产业生态,提升发展环境。

5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5月13日北京亦庄一辆小马智行无人驾驶汽车撞上路边绿化带后起火。对此,5月15日,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回应,5月1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一台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被检测到状态异常,彼时车内无乘客,车辆触发保护机制紧急停车,未发生碰撞事故,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工作人员在接到指令后2分钟内,赶到现场,在处理过程中车辆开始起火,工作人员配合相关部门已妥善处置。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上述负责人表示。(中证网)

5月15日,港交所表示,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就深化“互换通”合作发布联合新闻稿。港交所旗下的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将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丰富“互换通”产品期限和类型,以更好地满足境外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需求。具体优化措施包括:一是延长合约期限,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满足市场机构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二是扩充产品谱系,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将陆续上线以上优化措施。

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2025年第2期),抽检结果显示,520批次食品样品合格,4批次样品不合格。南京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销售的即食绿心猕猴桃(生产日期/批号:2025/4/7),氯吡脲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结果0.085mg/kg,标准值规定0.05mg/kg。

查看更多
你可能喜欢
被讨厌的勇气 电子书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三季专题解读,一套强人的生活哲学。
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进行阐述,定义了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内涵,明确了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的目的,叙述了银饰艺术与苗族群体的依存关系;对苗族银饰的市场分布与制作工艺的调研,叙述了作者在黔东南、黔东、黔南及湘西实地调研的情况;通过与工作人员、苗学专家、银匠通信访谈以及文献收集、鉴别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苗族银饰的文化与产业价值进行调查;对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电子书
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助你走出焦虑与迷茫。
客户关系管理:建立、维护与挽救(第2版) 电子书
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与技术。
向流程要利润:构建精益化流程管理体系 电子书
企业运营管理流程解决方案:实用、系统的方法论,提升流程管理能力。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电子书
本教材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将国内外当代社会思潮进行了说明,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视角做出了评判,相关论述尽可能衔接中办文件通报的内容和要求,突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评价,为学生了解、掌握当代社会思潮提供一般的方法论指导。具体来说,本教材内容分为六章,即马克思主义论社会意识与意识形态、“当代社会思潮”及其谱系、当代社会思潮的一般特征、主要社会思潮批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