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展现了作者对当代华语电影的思考和研究,对今后华语电影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新世纪陆、港、台电影为研究对象。卷上主要是对《人再囧途之泰囧》《西虹市首富》《十二生肖》《中国合伙人》等多部影片的评论,以及对一些电影现象的讨论。卷下则是对三地电影的深度观察,涉及大陆的合拍片、港台电影和几位台湾电影导演的专论。全书为作者多年来从事当代华语电影研究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

作者吴涤非,1963年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当代华语电影探索》《当代香港电影史(1979—2003)》《影像纵横谈》《新世纪华语电影艺术流变(2000—2009)》和《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等。另有论文、译文、评论等文章近两百篇,散见于各种报刊和书籍之中。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卷上 陆、港、台电影时评

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与演变

《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喜剧力量

“草根”狂欢与人的尊严——《西虹市首富》观后

光影流动中的女作家心灵史——电影《萧红》观后

《师父》:打造另类武侠世界

《村晚》与《泰囧》相比,输在哪里?

《骆驼圈》:一部颇有境界的作品

创新、开拓与固守——评点四部喜剧作品

中国当代社会的两幅鲜活画卷——《毕业证》与《孙子从美国来》解析

新变与困惑——我看2015中国电影

军事题材电影:艺术、品质与价值观的融合

在文化自信中建构中国主流电影

现实、虚构与想象——2018“暑期档”卖座华语片评点

《十二生肖》与成龙电影

杜琪峰与《毒战》

《中国合伙人》:回顾我们奋斗的足迹

《黄金时代》:一位女作家、一群人和一个时代

书写人性与战火纷飞的年代——观电影《太平轮(上)》

《刺陵》与“寻宝片”:有益的尝试与无奈的遗憾

卷下 陆、港、台电影深度观察

2000至2009年的香港电影

2000至2009年的台湾电影

多元化架构下的合拍电影——2010年度观察

合拍片:新发展·新融合——2011年度观察

延续与创新中的合拍华语电影——2012年度观察

台湾地区电影多元文化走向及其海外市场拓展——2013年度观察

多元化语境下的本土创作——2014年港台重要电影案例分析

香港电影的经验、角色以及其未来在本土与海外的主要走向

侯孝贤:冷峻、从容的电影诗人

杨德昌:思想家与艺术家

张艾嘉:呈现女性世界中的人物和风景

后记

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是2018年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作者吴涤非。

得书感谢您对《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电影哲学 电子书
《电影哲学:爱与神话》是欧文·辛格最后一部电影著作,延续了他长期对爱、对电影的哲学思考。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一方面与古典哲学、精神分析、现象学,尤其是结构主义神话学等哲学思想开展对话,是美国哲学吸收、利用欧陆哲学的一次记录;另一方面从综合艺术的角度,比较分析各种艺术的美学特征,代表了早期跨媒介研究的尝试与成果。欧文将神话归为三类,即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理想神话,他结合电影史论,重点讨论其中的两性关系
拍出美丽的风景:旅行摄影入门与提高 电子书
摄影书籍,旅行拍照基础教程,取景用光构图后期处理技法,摄影入门自学旅游风光拍摄技巧,覆盖旅行摄影各方面问题,简单易懂,适合旅行摄影新手学习。
水彩时光:丫丫鱼的水彩风景精讲教程 电子书
用画笔记录身边的美丽风景,让时间在画纸上停留,是许多绘画爱好者向往的事,但他们在实践中往往困难重重。阅读本书,你会发现其实用水彩画风景jing然如此简单。全书共分6章。D1章的“工具准备”和D2章的“基础技法”是水彩绘画bi备的基本知识,简单了解后更有助于以后的学习。在第3章zhi第6章中,作者通过具体案例,对水彩风景画的主要技法进行了全面的讲解,从草丛、树木、石头等局部元素,到星空夜色、午后gu
素描完全自学手册——风景 电子书
素描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是绘画一切的基础,是练习绘画的基础课程和训练方法。它用墨色来描绘物体的形象,可以是临摹物体作画时的绘画手式,也可以是作彩色画作时勾勒轮廓的草稿。本书为“素描完全学习手册”系列图书中的风景篇,共分为7章。第1章和第2章为素描基础,介绍了素描的使用工具和绘画的基础技法。将风景的景物大致分类后,第3~6章详细介绍花草、树木、山石、云水和建筑等风景中常见的绘制解析及技法。本书的内容
电影艺术新论 电子书
《电影艺术新论》从历史、创作、传播、欣赏四个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电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理论性专著。该专著对电影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对网络条件下和数字时代背景下的电影创作与电影传播进行了新的审视,并以经典影片为例,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电影的赏析方法。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它既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又对电影创作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