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社会(第二十四辑)

新媒体与社会(第二十四辑):第24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二十四辑。

内容简介

《新媒体与社会》辑刊是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辑刊,是国内第一本以新媒体与社会为基本研究范畴的学术辑刊。

本辑“专题策划”精选5篇研究性文章聚焦媒介文化,揭示当今媒介文化的发展态势,深入剖析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逻辑。研究以微信红包、短视频APP、网络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等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数字化新民俗的媒介属性;视听文化背后的生产逻辑及其影响;文化符号背后的群体行为与道德反思;网络热词的话语权力及其社会意涵。

本辑“学术沙龙”关注新媒体语境下的知识传播,研究分别探讨新媒介语境下的知识传播机制、实践困境与疏导路径;马赛克理论视角下碎片信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及其影响;社交媒体环境下恐慌性谣言的传播特征与管理策略。

本辑“学术沙龙”还聚焦媒体与社会公共治理问题。本辑“个案研究”聚焦城市传播实践,就城市网络视听产业与城市品牌形象议题展开探讨。“他山之石”关注西方国家假新闻治理的实践与困境,通过学习国外经验,力求服务于我国假新闻治理工作。

作者简介

编者谢耘耕,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02-2004年于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2007-2009年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

曾先后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卫视工作,有二十年的新闻采编和媒体经营管理经验。

研究领域:传媒经济与管理、新闻理论与实务、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先后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和论文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上海新闻奖、湖北新闻奖、上海新闻论文奖等奖项。1996年10月,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记协、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十佳青年记者”称号,并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4年11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卷首语

微信红包媒介属性研究

景观生产和狂欢性共同体构建

狂欢理论视阈下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与反思

“油腻”的产物:修辞化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意义

当代文化传播的伦理特质及其社会动能

断裂与继承:新媒介语境下知识传播的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

碎片信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与问题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对其网络热点事件参与的影响路径: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空间的拓展

网络舆情传播与我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

自媒体时代网络群体事件:传播机理与治理对策

新媒体时代舆论反转现象的传播学思考

机遇与创新:大数据时代舆情分析和社会治理路径突围

中国战略传播研究框架与话语体系构建

上海市网络视听产业的竞争力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及管理策略

西方国家假新闻治理的实践与困境

《新媒体与社会》集刊征稿启事

新媒体与社会(第二十四辑)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谢耘耕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新媒体与社会(第二十四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3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入十一篇文章,作者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对贫困单亲妇女就业阻碍的产生机制,会所模式在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社会救助的国际经验、困境与出路,专业社会工作之于社区服务的解读,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老年亲子关系与抑郁症状,国际移民、家庭分离与留守儿童,美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专业角色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4辑) 电子书
本辑对社会工作介入的社会性别视角,医疗救助投入、社会资本和个体健康自我评价,禁毒社会工作研究的概况与前瞻,社会工作在少年司法场域的嵌入性发展,家庭信念、父母参与及其双向整合,农民工的福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癌症晚期病人家属丧失、哀伤和双向摇摆的复原历程,个别怀缅对乡镇福利院老人自我形象、抑郁及幸福度的效果,基于“优势-资产”范式的多元融合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十六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十六辑。
法律与伦理(第6辑) 电子书
本书是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主办的集刊,本书是第六期。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4辑) 电子书
本期内容探讨了影响医患信任,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道歉方式对信任的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