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汪涵、胡歌、李现力荐浮生六记,生活情趣尽显。

内容简介

一部因内容与情感而流传百年的文学经典。

闺房之乐、生活之趣、家庭矛盾、人生境遇……

每个人都能读出不同的感情与人生况味。

收录“得到·听书”栏目《浮生六记》优质解读稿。

原文+译文+注释+导读+音频,

让每个人都可以无障碍欣赏的文学经典。

汪涵、胡歌、李现力荐!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以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描绘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他游览各地的所见所闻。沈复和妻子芸娘的生活尽管清贫,但却能一直保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他们相互扶持,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充满艺术情调。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也深深感染着今天的读者。

书中写的都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生活,不仅有闺房之乐,也有兄弟矛盾,公婆和儿子、儿媳的冲突,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真实生活状态。篇篇流露的都是其真情实感,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谈文论艺,大多不加掩饰,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对读者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文学水准高超,文风恬淡、素雅。书中所写大都为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琐事,但读起来并不感到单调、沉闷,反倒觉得兴味盎然。

作者简介

沈复,

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十八岁娶舅女陈芸为妻。婚后夫妻俩举案齐眉、相爱甚笃,然命途多舛,常常事与愿违;幸而二人不落世俗,善苦中作乐,耳鬓厮磨二十三年,至芸积病身故,仍情深如旧。后,沈复离家漫游,著《浮生六记》六卷,记录过往生活中点滴趣味及漫游经历,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沈复

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十八岁娶舅女陈芸为妻。婚后夫妻俩举案齐眉、相爱甚笃,然命途多舛,常常事与愿违;幸而二人不落世俗,善苦中作乐,耳鬓厮磨二十三年,至芸积病身故,仍情深如旧。后,沈复离家漫游,著《浮生六记》六卷,记录过往生活中点滴趣味及漫游经历,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生于清乾二十八年(1763),卒年不详。

沈复年轻时秉承父业,以游幕经商为生,一生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沈复家居苏州,后偕妻离家别剧,妻子客死扬州。沈复46岁时,作《浮生六记》。$$$$$沈复清代布衣文人、画家、园艺师。字三白,号梅逸。

生于苏州书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游幕为生。

中年之后家庭频遭变故,与爱妻芸娘颠沛流离,历尽坎坷。

饥寒交迫中,芸娘病故,沈复悲痛欲绝,后随友人四处游幕。

46岁时,他写下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笔墨之间,缠绵哀婉,真切感人。

自光绪四年(1878年)首次刊印,百年来流传海内外,至今已有两百多种版本,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

◆译者简介:$$$$$沈复?(1763年—1825年以后),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十八岁娶舅女陈芸为妻。婚后夫妻俩举案齐眉、相爱甚笃,然命途多舛,常常事与愿违;幸而二人不落世俗,善苦中作乐,耳鬓厮磨二十三年,至芸积病身故,仍情深如旧。后,沈复离家漫游,著《浮生六记》六卷,记录过往生活中点滴趣味及漫游经历,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沈复 (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沈复(1763—1832),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工诗善画,长于散文。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沈复,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擅长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其所著的《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是清朝乾嘉年间生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译说明

导读

总结

重刊《浮生六记》序

光绪三年初版《浮生六记》序

闺房记乐【卷一】

闲情记趣【卷二】

坎坷记愁【卷三】

浪游记快【卷四】

中山记历【卷五】

养生记道【卷六】

光绪三年初版《浮生六记》跋

浮生六记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附录一浮生六记年表

附录二分题沈三白处士《浮生六记》

附录三潘麐生作《浮生六记》序

浮生六记是2021年由领读文化出版,作者沈复。

得书感谢您对《浮生六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男人这东西 电子书
  《男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随笔代表作。   作者以医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详尽剖析了男性从少年期到壮年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历程,他们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所呈现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两性在价值观、情爱观上的歧异和冲突,有助于男性更正确地认识自己、女性更深入地了解男人。
女人这东西 电子书
  《女人这东西》是渡边淳一随笔代表作。   书中以医学理论为基础,详细剖析了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女性——歇斯底里的女人、说谎的女人、性感缺失的女人、更年期的女人等,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呈现出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特殊的心理与思维方式。   《女人这东西》是一部解读女性的随笔代表作,一本女性不得不读的人生论、幸福论,一本男性了解异性的自省书、必读书!
丈夫这东西 电子书
  《丈夫这东西》是为步入婚姻的男女们互相增进了解、稳固婚姻而写的。   在《丈夫这东西》中,作者着眼于家庭的核心人物“丈夫这东西”,站在一个作家的立场,对丈夫在现代社会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丈夫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又是如何,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看了《丈夫这东西》就会知道,男人或丈夫,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周围的人,对她们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钝感力 电子书
  《钝感力》是渡边淳一经典励志大作。书中作者告诫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要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这部作品可以让我们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部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的经典力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