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中古文学批评史研究

朝鲜中古文学批评史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韩国文学批评史:从萌芽到完整体系

内容简介

与韩国文学一样,其文学批评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本书研究韩国上古时期至19世纪末叶的文学批评,对其从萌芽阶段到系统总结形成完整体系的阶段,都做了细致深入的探讨,揭示其与韩国文学发展、时代环境、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审美趋向、文化时尚等的密切关联,阐明其与中国文学批评的互动、浸染的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李岩,1962年7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编审。东北师大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参与编著有《简明中国古籍辞典》、《中国古典散文基础文库·史传卷》、《中国文化发展史·隋唐五代卷》等,发表有关中国唐宋文化史、文献学和出版工作的论文60余篇。曾获“新闻出版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第二届出版奖优选人物奖。是中国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颁发的特殊津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绪论

第一章 上古时期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 艺术审美观念的萌芽

第二节 朝鲜上古乐舞及其文艺观念的萌起

第二章 三国时期文艺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三国时期的社会思潮与文艺思想

第三节 三国新罗人的乡歌功用观

第四节 三国时期音乐观念及制度生成论

第三章 统一新罗时期花郎道的文艺思想

第一节 统一新罗时期花郎道的思想特色及其审美趋向

第二节 花郎道之人物品藻及“歌乐之欢”观念

第四章 崔致远“四山碑铭”中的禅思与诗学批评意识

第一节 三教“归一”的哲学思想

一、新罗的“末世征候”与崔致远东归以后的坎坷

二、儒家思想东渐的历史与社会文化基础

三、释迦、道家之学的东渐和本土化进程阐释

四、对东土三教的相互濡染与融合的认识

五、外来三教与本土思想文化的融和足迹回顾

六、三教在朝鲜走向融合是历史必然

第二节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一、“据龙田而种德,栖凤沼以沃心”的三教性同观

二、“能践王道,是符佛心”

三、“孔发其端,释穷其致”和“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四、“心融鼎教,面谒轮工”和“遥深而思,觊俾我即”

五、以“仁”“善”之美实现“隐隐上古之化”的社会理想

六、以“仁爱”“博施”为三教和融的哲学基础

七、学贯“夏范”“周诗”以建设海东之“常乐之乡”

第三节 “心学立德”“文学立言”的诗学批评观

第四节 禅思与诗学观念辩证

一、“以禅悟事,广记而备言”

二、“直笔之言,补世之衰”

三、心学者立德,口学者立言

第五节 “君子之国”情怀和“诗情文意”中的禅思

一、碑铭中的史传笔法和记录禅迹中的美学追求

二、对禅宗大师的生动写照与以禅为本的审美情感

三、“海印”的哲理意蕴和诗思的禅理基础

四、儒、禅之殊途同归和“五常”“五戒”糅合之审美理想

五、“礼义邦中人”的人格理想和“仁心即佛”的禅宗审美意识

六、“君子之国”情怀和诗情文意中的禅思

七、山林静默之徒之“激扬君子之风”

第五章 高丽前期的思想文化与文学批评

第一节 高丽初期的国情和文学观念

第二节 高丽前期思想文化与文学批评

第三节 崔行归、均如、赫连挺的文学思想

第四节 高丽中叶的儒家观念和金富轼的文学思想

第六章 高丽科诗之风与文学批评

第一节 高丽时期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

第二节 高丽科举制度下的文官政治及其文化走向

第三节 高丽科举进士试与文学发展

第四节 高丽时期科举制度及其对文学负面影响的批评

第五节 高丽科举发展中的词赋与经义之争

第七章 高丽社会文化风尚与文学批评

第一节 “好文之主”与诗风演变之关系

第二节 座主门生制的兴盛及其对科举和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科举弊端戕害下的士类众生相和当时文风

第八章 林椿及其文学思想

第一节 坎坷的一生与社会审美思想

附录一 高丽毅宗年间每次科举考试录取概况

附录二 高丽明宗年间每次科举考试录取概况

第二节 毅宗时期科诗之风与文学批评

第三节 高丽制述业考试中诗赋地位之演变史回顾

第四节 科诗对文学发展负面影响的强烈批评

第五节 对苏诗模拟之风的批判和贵“自得”重“风骨”的文学创新观

第六节 “敦朴质重”与“辞彩饰外”的文质统一观

第七节 音乐、绘画与作家审美鉴赏能力的关系

第九章 李仁老的《破闲集》及其诗学思想

第一节 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与民族精神的张扬

第二节 对晚唐诗文绪余之诗学批评

第三节 创作主体与客观生活、作家世界观与创作之间关系的探索

第十章 高丽诗话与诗学批评

第一节 高丽诗话的内涵与基本特点

第二节 高丽诗话的本土文学批评精神

第三节 高丽诗话的诗学精神

第十一章 李奎报的文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李奎报的社会审美思想

第二节 李奎报的哲学思想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反对佛教唯心主义思想

3.反迷信思想

第三节 李奎报文学思想之美学基础

第四节 李奎报的文学理论批评观念

第十二章 崔滋《补闲集》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崔氏武臣集团执政时期的“文运复兴”与《补闲集》的成书

第二节 《补闲集》所反映的民族文学振兴观

第三节 文与道的关系论

第四节 从《补闲集》看高丽诗坛的“宗唐崇宋”之风

第五节 “文气”论的理论实质

第十三章 高丽中后期宋诗风的蔓延与文坛对“模苏之风”的批评

第一节 高丽人喜爱和狂热追求宋诗之情状

第二节 围绕“场屋习气”的新老诗论家之角逐

第三节 高丽人对“模拟苏黄之风”的奋起批判

第四节 “使事”与“以文为诗”观念的沾染

第十四章 高丽末叶文人郑道传“载道”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郑道传文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郑道传“载道”的民族文学观念

第三节 郑道传“道本文末”的文学致用观

主要参考文献

朝鲜中古文学批评史研究是201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岩。

得书感谢您对《朝鲜中古文学批评史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我的前半生(全本)(精) 电子书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最好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最好不过的版本。
刺猬的优雅 电子书
巴黎腔,文艺范。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中国民间故事 电子书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文学作品,它是民间叙事散文作品的一种,亦称“古经”“说古”“学古”“瞎话”。根据内容民间故事可分四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和笑话。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现实活,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经过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流传,许多民间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样的剧本,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民间故事并不会因物质
毕淑敏专集:提醒幸福 电子书
适读人群 :7-10岁   1. 《美冠纯美阅读书系:提醒幸福(毕淑敏专集)(经典彩绘本)》为美冠纯美阅读书系专集之一。美冠纯美阅读书系共20册,包含了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坛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17位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集。他们震撼心灵的华彩美文,滋养着我们的精神生命!   2. 青少年读者不可不读的经典文学作品。萧红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为了帮助读者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小说前附有导语,每章前还附有导读,旨在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写作背景、写作特点,以及作家作品的影响、成就等。   3. 全新经典彩绘本。本书配有多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让读者在饶有趣味、轻松的阅读氛围里,品味大师的文学经典和精神魅力。装帧设计恢弘大气,颇具收藏价值。{simg}//img30.360buyimg.com/vc/jfs/t991/314/304285477/115281/adcd1d55/5514fb8bN143b0f39.jpg{eimg}
上古神话(全四册)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中国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