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与燧石:赵振江译文自选集

宝石与燧石:赵振江译文自选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诗译诗”的西班牙语翻译大家,全方位呈现热烈而浪漫的西班牙语文学。

内容简介

《宝石与燧石:赵振江译文自选集》收录了七位西班牙语文坛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何塞·埃尔南德斯创作的阿根廷民族史诗《马丁·菲耶罗》节选、墨西哥传奇女诗人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斯的多首诗作、拉丁美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布列拉的多篇诗文,以及秘鲁著名文学家阿格达斯的小说《宝石与燧石》等。

本书收录的作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包含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使读者能从各个角度,体会西班牙语文学的魅力。

作者简介

作者赵振江,生于1940年,北京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历任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西班牙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对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会长。

著有专著《拉丁美洲文学史》(合作)及学术论文多篇,译著《拉丁美洲诗选》《西班牙黄金世纪诗选》《西班牙语反法西斯诗选》以及米斯特拉尔、聂鲁达、帕斯、希梅内斯、阿莱克桑德雷、加西亚·洛尔卡、鲁文·达里奥等人的诗集10余部,译著小说《世界末日之战》(合译)、《火石与宝石》《金鸡》《红楼梦》等。其作品曾获北京大学科研成果奖2次、国家出版总署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5次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编辑说明

丛书总序 百年征程育华章 薪火相传谱新曲

译者自序

第一章 《马丁·菲耶罗》节选

《高乔人马丁·菲耶罗》(第一章)

《马丁·菲耶罗归来》(节选)

第二章 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斯诗作六首

对一味责备女性、自己言行不一的男人们的反诘

点点珠泪慰痴情

我难于接近的宝贝的身影……

抱怨命运:厌恶陋习、取悦缪斯

揭穿所谓激情真实赞美女诗人肖像的谎言

当神恩激励我……

第三章 鲁文·达里奥诗作七首

神游

我是这样的诗人:刚刚写过……

致罗斯福

为我们的堂吉诃德先生连祷

命中注定

流浪之歌

第四章 安东尼奥·马查多诗作十五首

我走过多少道路……

童年记忆

夏日明亮的下午……

亲爱的,微风谈论着……

你总逃避……

孤独而又可爱的少女啊……

噢,友好的夜晚……

肖像

在杜埃罗河畔

伊比利亚人的上帝

致老榆树

那边,在高原……

一个夏日的夜晚……

箴言与歌谣

献给年轻的西班牙

第五章 加布列拉·米斯特拉尔诗文选

孤独的婴儿

爱是主宰

天意

死的十四行诗

大树的赞歌

忆母亲

四瓣花

少一些神鹰,多一些小鹿

第六章 加西亚·洛尔卡诗作八首

艺术家十诫

夏日情歌

海水谣

告别

三水谣

梦游人谣

西班牙宪警谣

死神舞

诗人请求情侣给他写信

甜蜜的怨言

第七章 宝石与燧石

宝石与燧石

赵振江译著年表

宝石与燧石:赵振江译文自选集是2022年由中译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振江。

得书感谢您对《宝石与燧石:赵振江译文自选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望月:赵丽宏专集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专集,分为“人生韵味”“物语微思”“云游屐痕”“心灵花朵”四辑,精选了赵丽宏先生的散文和诗歌佳作。例如《日晷之影》《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岁月的目光》《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等代表作、获奖作,以及《山雨》《顶碗少年》《望月》《与象共舞》等被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名篇佳作。
孙绍振诗学思想研究文集 电子书
2015年10月23日在黄山,由谢冕先生和骆英、王光明、郑家建等倡议筹办,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三家联合举办了“孙绍振诗学思想研讨会”,张炯、阎国忠、陈素琰、骆寒超、吴思敬、朱向前、南帆、俞兆平、陈仲义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本书是此次会议论文的结集。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学界第一部对鲁迅300多万字文库全部译作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中外文化语境中考察鲁迅译作的选材特征、译介策略和翻译方法,揭示了鲁迅译作在现代翻译史上的重大价值,具有鲜明的学术创新性和理论意义。本书对鲁迅早期翻译的20多万字深奥难懂的文言译作的阐释尤可见出作者的功力,它对于广大青年学子阅读理解鲁迅译作中的宝贵遗产将有所裨益。
翻译文学导论 电子书
为中国翻译文学建立一个说明、诠释的系统,梳理、整合并尝试建立中国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
思想的边界:健民文论自选集 电子书
本书收入了作者的28篇文论和评论,对当代文学、绘画理论、思想文化作出富有深度的理论阐释。全书分为三辑,“感觉之阈:一种理论设置”概述了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的一个理论设置——艺术感觉论;“批评之象:视角与谱系”从“五四”文学批评背景的视角,讨论现代作家论的谱系以及香港早期文学的历史演进;“解读之惑:敞开了什么”从人文意义上讨论了随笔的文体功能,同时对刘再复等人的文学理论以及一些作家、诗人、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