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探讨纪录片中中国形象的话语策略、传播机制及多重话语场域中的权力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形象的话语生产机制入手,将中国形象置于官方、民间和西方多重话语空间下的权力场域之中,阐述官方纪录片、民间纪录片和域外纪录片所形成的三角关系中的话语构成与权力关系,并探究纪录片与中国形象的话语策略与传播机制问题。本研究采用批判视角,既有对中国形象的“自我东方化”批判,也有全球传播语境下,主流媒介纪录片建构中国形象有效性不断被削弱的反思。本研究考察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主体性建构问题并非试图完成中国形象的统一整合,或者重新构设中国形象,而是寻求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权利场域中,不同话语主体的对话性以及互为建构的可能。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第六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名单
序言
序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 中国形象概念的内涵与辨析
四 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理论工具
五 研究思路与框架设计
第一章 两个“中国”的话语权力关系和意义生产
第一节 安东尼奥尼《中国》中的中国形象
第二节 伊文思《愚公移山》中的中国形象
第二章 中国形象话语权力场域的微观分析
第一节 “天安门”的象征性意义
第二节 西藏形象的多重言说
第三节 动态的中国:“三峡”聚集
第三章 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的话语权力运作
第一节 域外纪录片中的行旅体验与中国形象
第二节 中国形象的域外生成:以国外影展中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为例
第三节 海外华人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
第四节 西方叙事与中国形象阐释权
第四章 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的主体建构
第一节 民族主义精神资源的重构与解构
第二节 官方话语的传播效度和民间话语的姿态
附录 中国题材域外纪录片目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文后辅文
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的权力场域:以纪录片为考察对象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忠波。
得书感谢您对《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的权力场域:以纪录片为考察对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