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的权力场域:以纪录片为考察对象

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的权力场域:以纪录片为考察对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探讨纪录片中中国形象的话语策略、传播机制及多重话语场域中的权力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形象的话语生产机制入手,将中国形象置于官方、民间和西方多重话语空间下的权力场域之中,阐述官方纪录片、民间纪录片和域外纪录片所形成的三角关系中的话语构成与权力关系,并探究纪录片与中国形象的话语策略与传播机制问题。本研究采用批判视角,既有对中国形象的“自我东方化”批判,也有全球传播语境下,主流媒介纪录片建构中国形象有效性不断被削弱的反思。本研究考察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主体性建构问题并非试图完成中国形象的统一整合,或者重新构设中国形象,而是寻求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权利场域中,不同话语主体的对话性以及互为建构的可能。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第六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名单

序言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 中国形象概念的内涵与辨析

四 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理论工具

五 研究思路与框架设计

第一章 两个“中国”的话语权力关系和意义生产

第一节 安东尼奥尼《中国》中的中国形象

第二节 伊文思《愚公移山》中的中国形象

第二章 中国形象话语权力场域的微观分析

第一节 “天安门”的象征性意义

第二节 西藏形象的多重言说

第三节 动态的中国:“三峡”聚集

第三章 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的话语权力运作

第一节 域外纪录片中的行旅体验与中国形象

第二节 中国形象的域外生成:以国外影展中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为例

第三节 海外华人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

第四节 西方叙事与中国形象阐释权

第四章 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的主体建构

第一节 民族主义精神资源的重构与解构

第二节 官方话语的传播效度和民间话语的姿态

附录 中国题材域外纪录片目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文后辅文

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的权力场域:以纪录片为考察对象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忠波。

得书感谢您对《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的权力场域:以纪录片为考察对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汉语问题性照应语研究:以DRT框架下的汉语驴子句处理为例 电子书
本书系统介绍作为问题性照应语典型代表的“驴子句”现象的提出及解决方案,在对接现有汉语驴子句典型句型的基础上,构造适用于处理汉语驴子句的DRT框架,并在此框架下给出语义处理方案。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可被计算性需求越来越大,信息处理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而自然语言的灵活性、丰富性、模糊性等特点,使得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要面临诸多挑战。自DRT框架开始的动态语义理论发展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产物,而
中国学术与话语体系建构(2016) 电子书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本书主要收集和梳理2015年话语体系研究领域相关文章,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归纳为“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马克思主义与话语体系创新”、“人文视野中的话语体系建设”、“经济理论实践与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外交与国际话语权”等5个专题。
社会资本与近代企业发展:以中兴煤矿为中心 电子书
近代企业建立稳定关系,构建利益共同体,获取“社会资本”,保障运营安全。
自然生灵的诺亚方舟:中国自然保护区考察笔记 电子书
讲述我国近30个自然保护区中自然生灵的珍贵笔记。
生态权研究 电子书
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生态权,用生态权的思想构筑或者修正法律制度,这也是本书主要的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