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第三卷)

罗马史(第三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德国历史学家蒙森毕生心力倾注、三十余年写就历史巨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02年)的一部历史著作。本书为第三卷。

内容简介

《罗马史》第三卷主要讲述的是从罗马统一后到征服迦太基和希腊诸国,经历了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而同迦太基进行的两次布匿战争;为争夺地中海东部而同马其顿和安条克等进行的东方战争。书中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战争的经过及罗马的失策与战功,以及罗马共和国与周边各民族城邦间的关系。有关战争的研究占据了本卷的四分之三内容,然后笔锋一转,比较细致地对罗马共和国的内部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对外贸易进行研究,对罗马的信仰与风俗、文学与艺术及其与希腊文化的交流等作了深入比较研究。

《罗马史》第三卷引述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加图等人的原始文献材料,以及古罗马剧作家、诗人的相关作品资料,这为从事罗马史研究者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为阅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可资借鉴的元素。身为德国人的蒙森,以德人理性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为作品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是一部经典型的史学研究著作。

作者简介

作者特奥多尔·蒙森,德国古典学者、法学家、历史学家、记者、政治家、考古学家、作家,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蒙森的主要成就是对古代罗马历史的研究。

《罗马史》这部巨著,是蒙森于1854年至1886年在德国三所大学任教期间历30余年的艰辛写作而成。它描述了古代罗马共和国的全部历史发展进程,为这个影响深远的古代文明大国注入了新的生命。该书准确系统的叙述使这部巨著在涉及这一古代时期的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体现了在罗马史研究中运用的新史学方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三卷 从统一意大利至征服迦太基和希腊诸国

第一章 迦太基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的商业

腓尼基人的智慧才能

腓尼基人的政治素养

迦太基

西方腓尼基人与希腊人的对抗

迦太基人在非洲的统治

利比—腓尼基人

迦太基的海上势力

西班牙

撒丁岛

西西里

与叙拉古争夺海上霸权

迦太基地方行政委员会的体制

士师

公民

政府的角色

迦太基的首都及其权势

迦太基与罗马的经济之比较

政体之比较

属民待遇之比较

财政之比较

军事制度之比较

第二章 罗马与迦太基争西西里之战

西西里概况

坎帕尼亚的佣兵

玛末丁人

叙拉古人和玛末丁人之间的叙拉古之战

玛末丁人被允许加入意大利同盟

与希罗缔结和约

占领阿格里真托

海战的开端

米列海战的胜利

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沿岸地区的战争

埃克诺穆斯海战的胜利

雷古鲁斯登陆非洲

和谈无果

迦太基筹备战争

雷古鲁斯战败

撤出非洲

西西里之战再次打响

罗马暂停帕诺穆海战

围攻利利俾

罗马舰队在德瑞帕那港前战败

罗马人陷入困境

哈米尔卡·巴卡在西西里的小型战役

罗马人卡图鲁斯在埃古萨岛上组建舰队

缔结和约

对罗马所参战事的评价

第三章 意大利扩展至其天然疆界

意大利的天然疆界

意大利的从属物——西西里

海外地方裁判官的行政方式

地方贸易财产自治体制

意大利与行省

亚得里亚海沿岸之情形

伊利里亚人对斯科德拉发动海盗式远征

意大利北部

凯尔特之战

特拉蒙之战

凯尔特人在其本土发动攻击

凯尔特人被罗马征服

意大利的罗马化

第四章 哈米尔卡和汉尼拔

和平之后迦太基的境况

迦太基主战派和主和派

哈米尔卡将军

哈米尔卡的作战计划 军队 公民

哈米尔卡朝西班牙行进 巴卡家族的西班牙王国

迦太基政府与巴卡家族

罗马政府和巴卡家族

汉尼拔

罗马与迦太基決裂

攻打意大利的作战准备

进攻之法

汉尼拔启程

罗马的地位以及他们迟疑不決的作战计划

汉尼拔在埃布罗河上

汉尼拔在高卢 西庇阿在罗讷河的马西利亚通道

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脉

结果

第五章 汉尼拔战争至坎尼之役

汉尼拔和意大利的凯尔特人

西庇阿在波河流域 提契诺纷争 普拉森舍各军队

特雷比亚河战役

北意大利的汉尼拔首领

汉尼拔的军事和政治地位

汉尼拔翻越亚平宁山脉

弗拉米尼乌斯

特拉西美诺湖之战

汉尼拔于东海岸改编迦太基军队

法比乌斯在下意大利一战

前往卡普亚 回到阿普利亚 阿普利亚战争

法比乌斯和米纽修斯

保卢斯与瓦罗在罗马的权力之争

坎尼战役

坎尼战役的结果——西班牙增援受阻

西班牙的援助

迦太基—马其顿同盟

迦太基—叙拉古同盟

卡普亚和大多数下意大利城邦归顺汉尼拔

罗马人的态度

第六章 汉尼拔领导的战事——自坎尼之战到扎玛之战

危机

马塞卢斯

汉尼拔前往坎帕尼亚

坎帕尼亚战争和阿普利亚战争的复萌

汉尼拔被迫转为守势以寻求支援

派往增援的部队暂时受挫

西西里之战 围攻叙拉古

迦太基远征西西里岛 迦太基军队未能征服叙拉古

西西里游击战 罗马占据阿格里真托 西西里归于安宁

马其顿的腓力及其耽搁事宜

罗马领导反马其顿的希腊联盟

无果的战争 腓力与希腊人之间的和平 腓力与罗马之间的和平

西班牙战争

西庇阿兄弟的胜利 西法克斯攻击迦太基

西庇阿兄弟战败被杀 罗马人据守于埃布罗河南岸的西班牙 尼禄被派往西班牙

普布利乌斯·西庇阿

西庇阿前往西班牙 攻取新迦太基

西庇阿前往安达卢西亚 哈斯德鲁巴攀越比利牛斯山脉

西班牙被征服 马戈前往意大利 加的斯归罗马所有

意大利战争 各军队所处位置

意大利南部的战争

罗马人夺取阿尔皮

汉尼拔夺取他林敦

卡普亚战争

汉尼拔进军罗马

卡普亚投降

罗马人的优势 他林敦投降

汉尼拔被击退 马塞卢斯之死

战争压力

同盟国

哈斯德鲁巴·巴卡逼近

新式武装 行进中的哈斯德鲁巴·巴卡和汉尼拔

塞纳战役 哈斯德鲁巴·巴卡之死

汉尼拔退至布鲁提亚

意大利的战事停滞不前

马戈在意大利

西庇阿远征非洲

在非洲的作战准备

西庇阿退回海岸 迦太基营地遇袭

迦太基爱国之士为和平大计所作的协商

汉尼拔被召回非洲

纷争再起

扎玛战役

和约

战争结果

意大利境外

意大利境内

第七章 从汉尼拔签订和约至第三期结束的西方世界

征服波河流域

抑制阿尔卑斯山外高卢人迁徙的举措

波河以南地区的殖民化

利古里亚

科西嘉和撒丁岛

迦太基

汉尼拔改革迦太基政体 汉尼拔溃逃

罗马对迦太基无休无止的愤恨

努米底亚人

马西尼萨

努米底亚的扩张与文明

西班牙的文明状况

罗马人和西班牙人的战争

罗马人保留在西班牙的常驻军队

西班牙行政管理

第八章 东方诸国与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希腊东部

大国马其顿

亚细亚

埃及

小亚细亚王国

小亚细亚的凯尔特人

帕加马

希腊的伊庇鲁斯人(Epirots),阿卡尔那尼亚人,彼奥提亚人

雅典人

埃托利亚人

亚该亚人

斯巴达,埃利斯(Elis),墨塞奈

希腊城市同盟罗得市

腓力,马其顿国王

马其顿和亚细亚攻打埃及

罗德岛汉萨同盟与帕加玛对抗腓力

罗马的外交干预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的序幕和托辞

战争的进展

罗马宣战

罗马联盟

罗马人登陆马其顿

罗马人尝试入侵马其顿

罗马人卷土重来

腓力驻军亚乌河,弗拉米尼努斯将其逐回坦佩,罗马人控制希腊

亚该亚人与罗马结盟

求和的尝试失败

腓力进军塞萨斯——奇诺斯法莱之战

双方和解的初步阶段

与马其顿缔结和约

解放希腊

斯科德拉——亚该亚联盟兼并埃托利亚

起兵对抗斯巴达纳比斯

平息斯巴达之乱

希腊的最终调度

战局落幕

第九章 罗马与亚细亚王安条克之战

安条克大王

与罗马的矛盾

安条克备战罗马

埃托利亚人预谋背叛罗马

安条克与罗马关系破裂

小国立场——迦太基与汉尼拔

小亚细亚诸国

马其顿

希腊国力稍弱的城邦

安条克在希腊

罗马人登陆希腊

塞莫皮莱之战,罗马人攻占希腊,埃托利亚人的反抗

海上大战以及准备远渡亚洲,波里森尼达与鲍西斯塔图斯,阿斯本都海战,迈翁尼苏岬之战

远征亚洲

罗马人通过赫勒斯滂

马格内西亚之战

缔结和约,远征小亚细亚的凯尔特人,整顿小亚细亚事务

亚美尼亚

卡帕多奇亚

比提尼亚

希腊自由城邦

帕加玛王朝的扩张

希腊纷争妥善解決,与埃托利亚人和解

马其顿

亚该亚人

亚该亚爱国分子

亚该亚与斯巴达的纠纷

汉尼拔之死

西庇阿之死

第十章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

腓力对罗马心生不满

腓力的后半生

柏修斯国王

马其顿的资源

企图联合他国对抗罗马

巴斯登人甘提乌斯

寇提斯

希腊民族党派

与柏修斯关系破裂

战争准备

战争序幕徐徐展开

罗马人入侵塞萨利

应战的疏忽和败笔

罗马军队的弊端

马尔奇乌斯通过唐培关隘进入马其顿——埃尔庇河上的军队

路奇乌斯·埃米利乌斯·鲍鲁斯

柏修斯退守皮德那并于皮德那之战中被俘

甘提乌斯战败被俘

马其顿的瓦解

伊里利亚的瓦解

寇提斯

希腊人争取帕加玛大计蒙羞

挫败罗德岛人

罗马介入叙利亚—埃及战争

确保希腊无虞的措施

罗马及其附属国

罗马的意大利内外政策

第十一章 政府与被统治者

新党派的形成

贵族阶层优越性的根源

平民贵族的特权

元老院的特权

骑士百夫队的特权

剧院中的场所分离

监察官——贵族的支柱

贵族认为高级官员员额不足发动政制改革

罗马公民会议中的官员选举

执政官和监察官选举限制

家族擅权

贵族政治的内部管理

政权的衰颓

军纪和司法

财政管理

意大利臣民——被动公民

公共奴隶

非拉丁同盟国

拉丁人

罗马公民权愈加难以获取

行省制度

行省长官的地位

罗马元老院对行省及省长的监管

反对党

罗马公民大会的性质

城市下层民众的崛起

群众粮食分配的系统腐败

罗马节庆

战利品的挥霍

尚武精神的消颓

头衔的角逐

改革派——加图

治安管理改革

土地分配

兵役制度改革

百夫队改革

改革种种努力之后的结果

煽动群众

独裁制度的废除

公社选举祭司

公社干预战事和行政管理

公社干预财政

公民大会的局限

政局动荡

第十二章 土地和资本经营

罗马经济

农场耕作

农用土地

耕牛

其他劳动力

制度的精神

小农耕作

畜牧业

与海外粮食竞争的结果

意大利粮食价格

古罗马的农业变革

农民阶级的没落

油和葡萄酒的制作以及牲畜饲养

货币管理

货币借贷

承包人的投机买卖

商品手工业

奴隶买卖事宜

罗马富人

商业精神

商业协会

富有贵族

资本家和公众舆论

农业资本体系

意大利的发展

人口缩减

第十三章 信仰及习俗

罗马人的简朴和自尊

罗马葬礼

新希腊文化

政治上的希腊主义

民族宗教和不信教

宗教经济

神学

无宗教信仰的思想

国内外的迷信思想

希腊母神的祭礼

神祭祀

抵制措施

加图家族的简朴生活

新的祭祀形式

奢侈之风

娱乐活动增多

第十四章 文学与艺术

语言学习

古希腊影响下的喜剧表演

罗马文学的兴起

李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

戏剧院

喜剧

新式雅典喜剧的特点

罗马喜剧的希腊化——法律的必然结果

政治中立

罗马喜剧的人物和场景特点

情节设计

罗马艺术的粗野

对韵律的处理

场景安排

艺术成就

奈维乌斯

普劳图斯

凯西里乌斯

道德成果

提提尼乌斯的民族喜剧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

罗马的悲剧

悲剧的教化作用

民族戏剧

朗诵诗歌

杂作

诗体编年史——奈维乌斯

恩尼乌斯

散文文学

历史作品

罗马城起源史

早期历史

当代史

演讲和信札

其他民族的历史

对历史采取不批判的态度

科学

文法

修辞学和哲学

医书

数学

农学和军事学

法学

加图的百科全书

罗马文学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希腊化文学

反民族倾向

建筑

造型艺术和绘画艺术

罗马史(第三卷)是2017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作者[德] 特奥多尔·蒙森。

得书感谢您对《罗马史(第三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琼中史 电子书
梳理并论述了海南岛琼中地区的历史变迁状况。
六史:唐 电子书
蔡东藩系列作品《六史》之一:“唐”。
六史:明史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六史:宋史演义 电子书
《蔡东藩;六史》记述了中国历史中具代表性的六个转折朝代,秦、汉、唐、宋、明、清,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嬉笑怒骂间,写尽历史的博大精彩,是公认的旷世史诗巨著。芥子国按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
六史:后汉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