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立即试读
手机扫码阅读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专注中国文明与西方大相径庭的坚实活力,探讨为何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同属于三大卷本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首卷。

在本书中,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与西欧不同的地方,以此突显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色,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呢?韦伯所着手探讨的对象,特别是中国与印度,都是既庞大复杂又源远流长的文化体。

身为西欧近代文明之子的韦伯遂以“理性化”作为其研究世界各大文化的“利器”。他的着眼点在于:宗教与社会其他层面、理念与利益在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在种种互动关系下呈现出怎样的理性内涵。

韦伯在本书中分析了中国的国家、法律、城市、行会、士人阶层、正统礼教、异端信仰等,无非是想借此构筑出:中国人想的是什么、做出来的又是什么,以及所想与所做之间的关系。而儒教官绅知识阶层,在韦伯所构筑的传统中国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使中国整体文明与西方文明大相径庭的坚实活力。

作者简介

作者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他与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涂尔干被后人并称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对西方的学术思想贡献巨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一

总序二

译序

导言 韦伯与《中国的宗教》

第一章 社会学的基础之一

一、 货币制度

二、 城市与行会

三、 诸侯的行政与神的观念:与中东相比较

四、 中央君主的卡理斯玛祭司地位

第二章 社会学的基础之二

一、 采邑制的世袭性卡理斯玛性格

二、 统一的官僚体制国家之复兴

三、 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吏

四、 公共的负担:徭役国家与租税国家

五、 官吏阶层与赋税征收的配额化

第三章 社会学的基础之三

一、 封建制度与财政制度

二、 军事制度与王安石的改革尝试

三、 国库对农民的保护,及其对农业制度所造成的结果

第四章 社会学的基础之四

一、 资本主义依存关系之阙如

二、 氏族组织

三、 村落的自治

四、 氏族对经济的羁绊

五、 家产制法律结构

第五章 士人阶层

一、 中国的人文主义之礼仪的、以行政技术为取向的性格;和平主义的转化

二、 孔子

三、 考试制度的发展

四、 儒家教育在社会学教育类型里的定位

五、 士人阶层的身份性格;封建荣誉与学生荣誉

六、 君子理想

七、 官吏的威望

八、 经济政策的见解

九、 士人的政敌——苏丹制与宦官

第六章 儒教的生活取向

一、 官僚制与教权制

二、 自然法与形式的法理思想之阙如

三、 自然科学思维之阙如

四、 儒教的本质

五、 形而上学的摆脱与儒教的入世本质

六、 “礼”的中心概念

七、 恭顺(孝)

八、 儒教的经济心态及其对专家精神的排斥

九、 君子理想

十、 经典的重要性

十一、 正统教义的历史发展

十二、 早期儒教的“激越”

十三、 儒教的和平主义性格

第七章 正统与异端

一、 教义与仪式在中国

二、 隐逸思想与老子

三、 道与神秘主义

四、 神秘主义的实际结果

五、 正统与异端学派的对立

六、 道教的长生术

七、 道教的教权制

八、 佛教在中国的一般地位

九、 巫术之合理的体系化

十、 道教的伦理

十一、 中国正统的与异端的伦理之传统主义性格

十二、 中国的教派与异端迫害

十三、 太平(天国)运动

十四、 发展的结果

第八章 结论:儒教与清教

附录一 导论

附录二 参考文献

附录三 国库岁入资料

译名对照表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是2020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德] 马克斯·韦伯。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