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金融组织变迁:基于市场-技术-组织的视角

中外金融组织变迁:基于市场-技术-组织的视角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在长时段、中外比较的视角下,按市场-技术-组织分析框架,梳理和归纳金融组织演进中变与不变的内涵。

内容简介

本书在长时段、中外比较的视角下,按市场-技术-组织分析框架,梳理和归纳金融组织演进中变与不变的内涵。以金融组织演进中市场与组织边界交替所隐含的外部性问题为线索,总结中外金融组织演进中的共性与差异;金融组织演进中隐含的金融基因在传统阶段逐步从其他行业中分离出来之后,至今未变,但其形式中外起点相似、近世分化,当前发展中的差异,并不意味着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可以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超越。以中国为主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本身就是原有金融组织服务能力有限、金融市场细化不足而供需失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金融市场细化、化解融资难的作用;而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则高度细化,金融组织的供给几乎涵盖了各个层次的需求,互联网等技术的引进更多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金融组织效率、降低交易费用、解决融资贵的问题。两者发展的不平衡,可能为未来趋同甚至超越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兰日旭,男,福建武平人。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曾在日本冈山大学经济学部研修。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金融理论与近现代金融史、中外经济关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等近十项。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中国金融现代化之路》(商务印书馆,2005年)、《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及绩效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获得2014年第二届金融图书“金羊奖”、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经济强国之路——中国经济地位变迁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Modern Banking System from the Late Qing Era to the 1930s(Vol.1,2)(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2015)等多部学术著作;参编《新中国经济发展60年》(人民出版社,2009年)、《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中国金融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等多部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丛书总序

内容提要

Brief Introduction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金融组织变迁的市场-技术-组织框架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金融需求

第二节 市场扩张与金融组织困境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金融困局的内生化

第三章 传统金融组织变迁

第一节 经济缓慢发展与区域市场的拓展

第二节 技术变迁与金融组织的多元化

第三节 传统金融组织变迁:路径依赖趋同

第四章 现代金融组织变迁

第一节 中西分流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二节 技术发展与现代金融组织变迁

第三节 现代金融组织变迁:分化与融合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兴起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全球市场的深化

第二节 信息技术革命与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产生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业态:赶超与融合

第六章 金融组织变迁中的变与不变

第一节 金融组织变迁中的“变”

第二节 金融组织变迁中的“不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外金融组织变迁:基于市场-技术-组织的视角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兰日旭。

得书感谢您对《中外金融组织变迁:基于市场-技术-组织的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账户:新经济与新金融之路 电子书
我们正在进入由"账户革命"推动经济系统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版国际组织志系列) 电子书
本书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历史沿革,工作职责,机构设置,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改革趋势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增加了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趋势与改革进展。
中国债券市场(2016) 电子书
作者从多方位对中国债券市场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国际贸易网络结构与金融危机传染 电子书
在金融危机的跨国传染过程中,国际贸易扮演着重要角色。
货币与金融统计核算原理研究:基于IMF最新MFSMCG 电子书
从经济核算的一致性出发,研究金融统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源数据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