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记往(戴逸文集)

学界记往(戴逸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收录戴逸先生回忆师友、治学经历以及师友函札等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既有对郑天挺、胡华、尚钺、黎澍、吴晗、郭影秋等老一辈史学家的怀念,也有对早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学习经历的回忆。另外,戴逸先生曾任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会长、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他在相关会议上的致辞或讲话,也不啻是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发展历程的见证。书中的师友函札则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戴逸先生主持清史纂修工程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作者戴逸,192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02年8月至今,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12月,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戴逸教授最初从事中国革命史、近代史研究,后从事清史研究,是清史学科开创者之一。他勤于笔耕,著作等身,据不完全统计,个人撰写或主编的著作有四十余部,代表作包括《中国近代史稿》《简明清史》《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帝及其时代》《履霜集》《语冰集》《涓水集》《繁露集》《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戴逸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等,发表文章80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纪念郑天挺老师

与胡华同志相处的岁月

悼念尚钺同志

睿智的学者 勇猛的斗士——忆黎澍同志

吴晗同志和我谈清史编纂

从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光明大道——在纪念吴晗同志诞辰七十五周年、逝世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哲人其萎 风范长存

纪念陈垣教授

纪念范文澜同志

融学术、哲理、诗思于一身——纪念翦伯赞同志

邓拓与历史科学

刘大年同志与中国历史研究

纪念罗荣渠同志

回忆金应熙同志

纪念马奇同志

怀念陆荫乔(戈平)学友

回忆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的草创

罗髫渔同志的风雨征程

忆交大学风

初进北大

我选择了历史专业

我的处女作——《中国抗战史演义》

我走上了历史教学与研究的道路

我的学术生涯

借来斋记

我和清史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

金田起义出大湟

历史科学战线上的几位新兵

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情——纪念周口店中国猿人头盖骨发现五十五周年

总结经验 攀登高峰

五四运动与中国青年

纪念鸦片战争 弘扬爱国精神

纪念北京市历史学会成立三十周年

纪念太平天国 研究中国农民

纪念郑成功

第十八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纪实

继承、发扬孙中山的精神遗产

世界一体化潮流中的桃源乐土

尊老崇文 抒写新篇——在纪念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建馆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三百年沧桑的历史见证

在第三届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辞

在“王朝宫廷比较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清史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感言

致季老(羡林)[2001年3月27日]

致茅海建[2002年3月]

致郭成康、陈其泰[2003年]

致祁龙威[2004年2月4日]

答传记组同志问[2004年2月16日]

写给魏玮小朋友的一封信[2004年2月23日]

致杨国强[2004年5月10日]

致陈祖武[2004年5月23日]

致张海军[2004年6月7日]

致柯愈春[2004年7月29日]

致任老(继愈)[2004年8月27日]

致潘振平[2005年1月14日]

致李文海[2005年1月18日]

致吴建雍[2005年2月16日]

致徐和雍[2005年2月27日]

致祁龙威[2005年3月10日]

致潘振平[2005年3月25日]

致卞孝萱[2005年5月20日]

致蒋寅[2005年5月27日]

致程歗[2005年8月1日]

致严云绶[2005年8月10日]

致朱诚如[2005年8月19日]

致郭成康、赫治清[2005年9月5日]

致吴建雍[2005年9月17日]

致郭成康[2005年11月2日]

致郭成康等典志组专家[2006年2月12日]

致马楚坚[2006年2月13日]

致章开沅[2006年2月]

致程歗[2006年9月19日]

致马自毅[2006年9月24日]

致朱育礼[2006年9月26日]

致汪敬虞[2006年10月31日]

致郭成康[2007年6月27日]

致孙燕京、宝音[2007年7月11日]

致赫晓琳、赵晨岭[2007年10月16日]

致缪廷杰[2007年11月29日]

致程必定[2007年12月]

致罗老(哲文)[2007年12月]

致汤志钧[2008年1月14日]

致杨遵道[2008年8月]

致马大正[2008年9月17日]

致典志组[2008年10月]

致典志组各位专家[2009年4月9日]

致郭成康等专家[2009年5月5日]

致潘振平等专家[2009年10月28日]

致周远廉[2010年6月12日]

致郭成康[2011年4月2日]

致郭成康[2011年4月4日]

致沈秋农[2011年10月23日]

致编审组[2011年11月6日]

致周琦珍[2011年12月26日]

致编委会各主体组[2011年12月31日]

致潘振平[2012年3月29日]

致郭成康、宋元强、陈铮[2012年4月9日]

致郭成康[2012年11月3日]

致郭成康[2013年5月11日]

致谢俊美[2013年6月1日]

致主任办公会议、项目中心、各业务组[2013年7月9日]

致潘振平[2013年8月14日]

致陆文灏[2014年3月6日]

致编委会主任会议[2015年3月12日]

致编委会主任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感言[2016年7月24日]

致成崇德、郭成康、刘仲华[2018年1月22日]

学界记往(戴逸文集)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戴逸。

得书感谢您对《学界记往(戴逸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路易十六出逃记 电子书
1789年夏天在法国开始的那场革命,已经被公认为是西方文明史上的转折点之一。
盛国荣教授纪念文集 电子书
本书为盛国荣教授逝世十五周年的纪念文集,分为师友回忆篇、佛心圣手篇、跨国传经篇、社会活动篇、薪火相传篇、唱酬交游篇六个部分。
轩辕文化研究论文集 电子书
本书分轩辕故里研究、轩辕文化研究、轩辕文化开发研究、始祖文化与华夏文明研究、轩辕故里与地方文化研究五个专题。收录了《一个伟大的传说》《轩辕黄帝史略》《论轩辕故里在清水》等文章。
杰瑞德博士纪念文集 电子书
本文集为纪念英国伦敦犹太文化中心海外部主任、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杰瑞德博士,收录国内犹太-以色列研究领域学者回忆和追悼杰瑞德博士的文章、感言,以及以“中国的纳粹大屠杀研究”“犹太历史与文化”“以色列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论文。这些作者是杰瑞的朋友、同事或学生,他们或与杰瑞合作开展学术工作,或受杰瑞的启发及其精神的鼓舞而从事相关研究,或在研究中得到过杰瑞的各种帮助,希望以此文集纪念杰瑞德博士
扎伊尔五年亲历记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在扎伊尔共和国的亲身经历,基于此,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素材、真实的记录,系统地介绍扎伊尔共和国有关国情和民族风俗等,可以起到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