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许怡荪通信集

胡适许怡荪通信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百年书信首次公开,胡适研究重大发现。

内容简介

许怡荪可谓胡适生命中的 “贵人”,在胡适早年的人生轨迹中,有着后者深深的印记。胡适与许怡荪的通信开始于1909年,结束于1919年。这正是胡适一生中的重要时期。在十年通信中,常见两人关于中国现状、前途及救国之策的交流乃至辩论,有时一封信居然长达6000多字。后来胡适根据通信总结出了许怡荪思想转变的三个阶段,而胡适人生观、世界观、文学观的变化轨迹自然也在这长达10年的通信中清晰可见。故通信集的价值不言而喻。当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已经认识到这部通信集的价值,不仅作了挑选和编辑加工,且已誊抄成稿,准备出版。但后来不知何故,并未实施,而两人的手稿也不知所终。能在胡适去世55周年之际首次公开,套用一句他自己的句式,它的印行也是今天的读者“最盼望的”吧。

作者简介

作者胡适(1891-1962),现代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自传》《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胡适日记》论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胡适致许怡荪的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七)

(五十八)

(五十九)

(六十)

(六十一)

(六十二)

(六十三)

(六十四)

(六十五)

(六十六)

许怡荪致胡适的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附录一:许怡荪传

附录二:许怡荪与胡适

附录三:许怡荪致高一涵的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胡适许怡荪通信集是201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胡适。

得书感谢您对《胡适许怡荪通信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电子书
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历史读物,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最前端”的著作。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
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提出的政治地势学理论,以及理论背后包含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已经成为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潮流。
帝国缩影.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刘永华力作。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