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风变雅:清季民初的诗文、学术与政教(论衡)

变风变雅:清季民初的诗文、学术与政教(论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政教陵夷,士风日衰,清季民初的大变动时代,读书人何以自处?

内容简介

《诗大序》曰:“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在风雅正变的话语中,“变”只是一个脱离常轨的时刻,最终还是要回到“经”与“正”。但清季民初“变风变雅”的正面化,却萌发了“风雅”独立于“政教”的可能。

本书所集文字大致围绕着一个问题,即清季民初诗文、学术二者与政治的互动关系。此类讨论当然不限于考索文学文本或学人文献中的政治本事,更非出于机械的社会反映论,而是意在摸索“变风变雅”时代共通的表达结构。

收录十篇文字,大略分为三辑:甲辑“雅废夷侵”,主要从解读诗文和文人群体交游入手,探索晚近学士大夫在他们所谓“小雅废四夷侵”局面下的委曲心境。

乙辑“道术科分”,收入三篇在学术史、教育史方面试探的长文,分别讨论教育体制与史学、经学的近代转型。

丙辑“文学小言”,围绕近代文学研究,涉及文论、小说、文学教育等话题。

作者简介

作者陆胤,1982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200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1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专研晚清文学及相关学术文化史,出版有专著《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发表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叙论

甲辑 雅废夷侵

“哀六朝”——晚清士大夫政教观念的中古投影

馀论

民国二年的“癸丑修禊”——兼论梁启超与旧文人的离合

馀响

“海内三古文家合像”与清季古文风尚

馀论

乙辑 道术科分

张之洞学制规划中的近代国族——从《劝学篇》到癸卯学制

一、《劝学篇》的共同体意识

二、“普通学”还是“士大夫之学”?

三、经与文:“时间共同体”的维系

馀论

梁启超新史学的外来资源与经学背景

一、发起于报章的“史界革命”

二、从“民史”到“文明史”

三、从“公羊三世”到“进化公理”

小结

从书院治经到学堂读经——孙雄与近代经学教育

一、“引而不发”的经生生涯

二、“由经学、史学入经济”

三、六艺九流新教法

四、经科存废

丙辑 文学小言

东西知识网络中的《文学说例》——章太炎早期文学论的屈折

馀论

小说与政变——《捉拿康梁二逆演义》考论

戊戌维新的文学面

一、汉字汉文的危机

二、新名词革命

三、“国文”教育的兴起

四、“文学”的位置

新青年的“老童年”

引用文献

变风变雅:清季民初的诗文、学术与政教(论衡)是202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陆胤。

得书感谢您对《变风变雅:清季民初的诗文、学术与政教(论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政、立宪与革命: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研究 电子书
从新政、立宪和革命之间互动关系的角度,审视清末民初的政治转型。
清帝国的1905年 电子书
1905年的清帝国到底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做生活的风控官 电子书
本书是以第三人称写的传记。全文分两部分,文字部分和图片部分。本书通过记录李晓忠的经历描述了一个毫无背景的农村孩子是怎样靠读书走完了堪称“传奇”的大半辈子的人生。他是双料博士后,首席科学家,但是又是企业高管,在科学殿堂赢得一席之地,在生活中也有可观的收入给家人提供较好的生活保障。没有很大的成功也没有很大的遗憾,却有很好的幸福感。作者结合自己的专业阐释了自己对人们关心的成功、幸福与风控的关系的理解,倡
刘师培与中西学术 电子书
本书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刘师培。刘师培学术的时代特色,即是中西交融之学。
边疆的背影:拉铁摩尔与中国学术 电子书
作者从著名汉学家拉铁摩尔本人在中国的人生经历出发,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梳理20世纪初至今中国学界对于拉铁摩尔及其理论的接受过程;通过对他在中国边疆地区(东北、蒙古、新疆等地)所进行的田野考察活动的细致梳理,对他与当时中国学界和政治界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拉铁摩尔在华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范式进行归纳与反思,并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祖国及其边疆地区提供一个历史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