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下移与唐宋社会变迁

礼制下移与唐宋社会变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鼓楼史学丛书,区域与社会研究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官方礼制体系的完善、庶民礼仪的修订、州县地方的礼仪规定和实际推行、礼法合流的影响、地方官的礼仪教化实践等几个方面,全面分析和论述唐宋时代官方礼制的“下移”趋向及其影响,探究唐宋社会变迁的趋势特征及其内涵意义。唐宋时期,官方礼制渐趋下移至地方社会、普通百姓的生活中间,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皆有空前的提升。

随着官方礼制的下移,地方社会风俗移易,士庶百姓开始被纳入礼法约束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了地方与中央、个人与国家在观念和行为两方面的渐趋一致,而此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则是,朝廷的控制力正扩展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

作者简介

作者王美华,1973年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历史学博士,辽宁大学唐宋史研究所副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唐宋礼制史、唐宋社会史的研究工作,陆续在《中国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史学集刊》《社会科学》(沪)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参著(编)著作6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以及省社科规划基金等10余项课题,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2项。曾至日本早稻田大学(2010-2011)、东京学艺大学(1999-2000)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现为辽宁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绪论

第一章 唐宋国家礼制体系的发展、完善

一 唐代以前官方礼制的发展趋势

二 《大唐开元礼》与唐代礼制的整合和发展

三 《政和五礼新仪》与宋代礼制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第二章 制礼以教民:唐宋时期官方礼制的庶民化倾向

一 庶民礼仪的修订与“礼下庶人”倾向的发展

二 “制礼以教民”的方针与唐宋官方礼制的下移

第三章 社稷祭祀、城隍信仰与唐宋时期的地方祀典

一 地方州县社稷祭祀礼仪的演变与遵行

(一)唐宋时期地方州县社稷祭祀礼仪的演变

(二)唐宋时期地方社稷祭祀的实际遵行

二 城隍神信仰的盛行及其对地方社稷的冲击

三 封爵赐额、禁绝淫祠与唐宋地方祀典的推进

第四章 庙学体制的构建、推行与唐宋地方的释奠礼仪

一 庙学体制的构建与地方释奠礼仪的规范

二 官学不振时地方释奠礼仪的境遇

三 地方官学发展视野中释奠礼仪的推行

第五章 乡饮酒礼与唐宋地方社会的变迁

一 乡饮酒礼的修订与唐宋国家对地方社会教化的关注

二 乡饮酒礼的遵行与唐宋地方官群体社会教化意识的增强

三 乡饮酒礼的“下移”与唐宋地方士人群体的发展

第六章 礼法合流:唐宋时代礼制推行的新趋向

一 以礼入法:制度文本的协调统一

二 以法入礼:朝廷推行礼制的政策措施

三 屈法而伸礼:君主的司法审判模式

四 惩恶本欲人惧:礼法威慑在基层社会的延伸

第七章 地方官社会教化实践与唐宋时期的礼制下移

一 唐宋地方官教化职能的规范与督责

二 唐宋时期地方官社会教化行为的展开

三 地方官社会教化实践与礼制下移局面的呈现

(一)由禁毁淫祠到封赐庙额:官方祀典与民间信仰风俗的纠葛

(二)由长吏随方诱劝到张挂榜文于乡村:孝悌旌奖力度的不断增强

(三)由明列科防到解说婚丧之礼:士民礼文的普及与深入

第八章 官方旌表与唐宋两代孝悌行为的变异

一 唐宋两代对孝悌的认识差异及其影响

二 孝悌行为中的天性亲情与礼法教化

三 割肉救亲行为在唐宋两代的认可程度

四 孝悌观念在唐宋大家族中的存在状态

结语 礼制下移与唐宋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主要征引书目及参考文献

后记

礼制下移与唐宋社会变迁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美华。

得书感谢您对《礼制下移与唐宋社会变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海外移民与跨文化视野下的近代鼓浪屿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考察厦门鼓浪屿近百年间走过的近代化历程及其社会变迁,探索既定区域的结构性要素以及历史积累与积淀,如何影响和制约该区域的近代化进程。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本册是第二辑。
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本册是第三辑。
唐宋历史评论(第四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本册是第四辑。
唐宋历史评论(第五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本册是第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