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与女性人才成长

社会支持与女性人才成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女性人才成长需要社会支持。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论证了女性人才成长需要社会支持的命题。研究表明:女性专业人才能否得到社会支持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领域和不同专业人才的性别比例大大影响了女性人才的产生和发展;全球民主化运动、相关性别知识的变化和女性领导的组织实践,将成为推动女性人才成长的重要力量;投资女性教育、女性创业,重新评估女性劳动,特别是重新评估女性关怀劳动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张李玺,博士,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理事,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妇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出版《角色期望的错位:婚姻冲突与两性关系》等专著,主编《中同女性社会学:本土知识建构》《倾听与发现:妇女口述历史丛书》等,发表《从社会性别视角观察“二孩”新政》等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科学界的女性 ——生命历程视角中的“学术产出之谜”

一 方法论及研究方法的转变

二 生命历程框架下的主题呈现与经验分析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科技领域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状况与发展对策 ——基于五省市定性调查研究报告

一 高层科技女性的成长规律

二 高层科技女性发展中的主要困难和障碍

三 政策需求与建议

参考文献

论中国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

一 中国人才性别结构的现状

二 中国女性人才成长的政治和理论意义

三 中国人才性别结构的均衡发展

四 中国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面临的理论问题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过程中性别差异的国际研究 ——兼论对中国女性高层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 研究缘起

二 西方学界对高等教育中性别差异的研究

三 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性别隔离对女性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假设

三 数据和分析

四 模型的分析与结果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性别视角下专业人员晋升路径及因素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调查数据说明

三 影响专业人员晋升的因素分析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女性高层人才成长面临的挑战 ——基于职业生涯理论的分析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设计

三 主要发现

四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人力资本、家庭责任与行政干部地位获得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对话与研究假设

三 调查数据说明

四 分析与结论

参考文献

组织性别多样性对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网络的影响

一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二 数据与分析

三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高层次女性人才成长因素探析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吉林省数据

一 问题的提出及概念界定

二 研究假设和数据来源

三 高层次女性人才地位获得的数据分析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女性高层次职业发展的自我认知分析

一 女性高层次职业发展现状及自我认知分析

二 女性高层次职业发展不足的自我认知因素分析

三 女性高层次职业充分发展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高层白领的社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 社会压力感的研究框架

二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三 高层白领的社会压力感

四 影响社会压力感知的因素分析

五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政策研究与推动

一 项目背景与意义

二 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三 主要研究发现

四 政策研究推动的主要进展

五 进一步促进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我国政治精英晋升的性别比较研究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回顾和理论假设

三 数据与研究方法

四 研究发现和理论讨论

参考文献

归附市场与规随传统: 对女企业家行为和观念的实证分析

一 研究背景

二 数据来源和样本的基本情况

三 企业家市场行为方面的性别比较

四 企业家观念方面的性别比较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重视民主党派女性人才成长

一 民主党派干部成才的制度建设

二 我国民主党派女性人才的参政状况和政治意义

三 现阶段民主党派女性人才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四 国家的公共政策应大力支持女性人才成长

女领导的临界规模与组织性别歧视现象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数据来源

四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定

五 主要发现

六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近20年来两性干部精英的地位获得与变迁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 引言

二 精英地位获得相关理论和研究回顾

三 数据、变量与模型

四 数据分析结果

五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新时期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挑战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设计

二 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和所处的良好环境

三 高校女生面临的挑战和所处的不利发展环境

四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两性厅级干部的职业晋升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研究

一 生命历程理论研究回顾

二 从生命历程理论看领导干部职业晋升

三 两性厅级干部职业晋升的实证分析

四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关怀经济学与投资女性 ——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 关怀经济学: 从投资女性人力资本到承认女性的关怀工作

二 各国实践关怀经济学的努力

三 我国的努力方向:投资女性与回馈女性的关怀工作

参考文献

性别操演理论的经验解释与女性主义方法论反思 ——以高层两性人才访谈为例

一 性别操演与打破性别成就差异之谜思

二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现当代知识女性共同体的发展

一 女性社团发展与知识女性共同体的扩展

二 开创新的社会空间

三 知识女性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

四 反思:知识女性与中国女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女性高层 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研究

一 理论与假设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分析

四 研究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进一步促进科学中的性别平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别政策措施分析

一 性别平等特别政策措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 特别政策措施对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体现

三 政策执行效果与经验

四 讨论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社会支持与女性人才成长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李玺。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支持与女性人才成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性别平等的可持续发展 电子书
回顾千年发展目标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尚未完成的任务,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当今世界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促进全球解决方案。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6辑)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书为集刊第6辑。
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 电子书
扎根于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探讨“中国式”的身体问题。
因为我是女性 电子书
我们身边常常见到这样的女性: ·她们可能有很多“他视角”的身体焦虑:担心自己身材不好、个子不高、长得不漂亮…… ·她们可能有各种奇怪的躯体化症状,疼痛、失眠、易累、缺乏活力…… ·她们遇事总是很纠结,常常无法感知和表达自己的需要、欲望、情感…… ·她们总是在迎合讨好他人,或者在愤怒中倔强地不依赖任何人…… ·她们既不快乐,又不痛苦,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心理学研究认为这些表现可能是因为“代际创伤”和“文化认同”。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里,从女孩到妻子到母亲,女性总是处于他者和附属的位置。有很多女性认同这一观念,并且通过教育孩子的方式让这种思想世代相传。 例如一些母亲在自己还是小女孩的时候遭受过一些性别灾难。于是,她们会让自己的女儿也遭受同样的经历。这是一种强迫性重复。这样的重蹈覆辙,实在让人感觉心酸又可悲。 但即使如此,我们仍可以找到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只要重新审视和母亲的关系,找到创伤的源头,看见它、修复它,便可以重获生命的力量。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 电子书
以性别为视角,以口述史为方法,记录和研究生活的历史和变迁,反映其对个体生活与命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