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集

曙光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二十多年间作者的心路历程,他走过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关心的,他热爱的,以及他期望的一切。

内容简介

全书涉及杨先生深刻的科学观点、独特的社会见解和丰富的个人情感,既展现了二十世纪一个人的历史和一个学科的历史,也反映了二十世纪一个民族的浴血重生的历史。这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总结之作,还是一部开来之作,它既是杨先生面向过去的生动总结,又是他面向新世纪的曙光展望之作。书中十六幅很绚烂的彩图不是放在书的开头,而是放在书的结尾,所以这《曙光集》的名字叫做《曙光集》。这只是曙光,光芒万丈的时刻还在后头。

《曙光集》可以说是这二十多年间作者的心路历程,他走过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关心的,他热爱的,以及他期望的一切。《曙光集》仍然采用了Selected Papers的排序方法。数字表示写作或发表的年代,数字后的字母没有特别的意思。特别要提出的是,书里的文章由不同译者翻译,译名不尽相同,如80b中的“韦耳”与85j中的“魏尔”指的都是H.Weyl。

作者简介

作者杨振宁,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前言

前言

61f* 物理学的未来

79f 建造友谊桥梁的责任

A80a 致朋友们的一封信

80b 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的影响

82c Joseph Mayer与统计力学

82e 磁通量量子化——个人的回忆

82g 分立对称性P,T和C

附:报告后的讨论

A83a 吴健雄致杨振宁的一封信

83a 自旋

85j 魏尔对物理学的贡献

A86b 一封Rosenbluth致杨振宁的信

86c 负一的平方根、复相位与薛定谔

附:伦敦给薛定谔的一封信

A86d* 谈谈物理学研究和教学——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五次谈话

A86h* 几位物理学家的故事——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演讲

A87e 规范场

87b 赵忠尧与正负电子对之产生和湮灭

87g 一个真的故事

88d 在统计力学领域中的历程

89c 现代物理和热情的友谊

附:黄昆与杨振宁的往来书信两封

89e Bill Moyers的访问记

A90d* 杨振宁谈最近中国行的印象

90e 对称和物理学

A92j 杨振宁对我的教育

93b 邓稼先

93c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94d 丘成桐:世界级数学家

94i 《邵逸夫先生赠款项目专刊》前言

A95f 接受香港电台访问的记录

95b 施温格

95d 与Lars Onsager的过往

A97d 一封关于邓小平的唁电

97a 美与物理学

97c 从国耻讲起

97f 父亲和我

A99h 杨振宁——保守的革命者

A99i 荣休晚宴后的答词

A99j 惊闻Mills逝世

99a 从崔琦荣获诺贝尔奖谈起

00c 中国现代文学馆与鲁迅头像

01a 中兴业 需人杰

01c 读吴为山雕塑:真、纯、朴

01f 他永远脚踏实地——纪念恩芮科·费米诞辰100周年

01g 沃纳·海森堡(1901—1976)

02h 追念秉明

03b 从矢量势□到联络——规范场中心观念的演变史

04b 归根反思

04e 《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A05q CCTV的访问

05a 追忆陈省身先生

05b 爱因斯坦:机遇与眼光

05c 中国文化与近代科学

A06d “三四十年后,大家一定认为这是罗曼史”——杨振宁、翁帆接受台报专访

06d 我们是天作之合

附:浪漫不浪漫?

06e 在浸会大学的一次发言

07a* 《雕塑的特性》序言

07b* 母亲和我

A07f 联合早报的一篇访问

编后言

曙光集是2018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杨振宁。

得书感谢您对《曙光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寻俗集:钟小馗寻趣味民俗 电子书
宗帅、赵伯衡编著的《寻俗集(钟小馗寻趣味民俗)/漫画民俗系列》通过节庆民俗、二十四节气、生活礼仪、食在有福、技艺传承、人生礼仪五个章节分别诠释中国人世代积累的生活智慧,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人物钟馗为原型创造了诙谐幽默的形象“钟小馗”,以一种轻松好玩的方式讲述中国民俗之趣。书中插图均由手绘水墨画完成,以创新的手法编排整理了我国的文化遗产,表达了作者宣扬传统文化价值并愿加以传承的诚挚之心。本书可以说是一本
本淳学洽 薪尽火传:周本淳先生百年诞辰纪念集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遗文选登、生平履历、治学风采、人生剪影、悼诗一束、恩泽难忘等,具体收录《我的治学经验》《周本淳先生年谱》等文章。
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丁甘仁学术经验集 电子书
丁甘仁系一代名医大家,又为现代中医教育的奠基人,近现代中医名家大多出自其门下,继而形成丁氏学派。本书上篇介绍丁甘仁生平史略,中篇讲述丁氏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验方,下篇选述经典医案、医论,附篇为丁甘仁创办中医学校的相关内容。本书可供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海派中医研究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九十年后再回望:闽西红色村落调研成果集 电子书
本普通过考察闽西中央苏区的红色村落典型,分析村落结构与生态环境、历史变迁,研究红色村(乡)史、红色人物与革命事迹以及红色遗址与红色文献,重点讨论红色资源现状及可利用性,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并提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以期更好地传承与弘扬闽西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