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一卷):从帝制到共和:中华民国的创立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一卷):从帝制到共和:中华民国的创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中华民国各方面建制的丛书首卷。

内容简介

中华民国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首先介绍了台湾与大陆学者在辛亥革命历史方面的学术研究状况,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若干有意义的专题入手,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宏观上达到对“从帝制到共和”一段历史的重新认识。

作者简介

作者赵立彬,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198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为讲师,1999年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12月晋升为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绪论

第一节 辛亥革命和民初政局的研究

一、两岸学者的研究

二、近年来台湾学术界的研究

三、近年来大陆学术界的研究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近代中国沿海沿江地区的变革

第一节 世变序幕

第二节 帝制下的新社会——通商口岸

第三节 从洋务到变法

第四节 清末十年新政

第二章 从省港澳观察晚清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省港澳地域及其示范

第二节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缘起

一、地缘——启蒙明灯在上环

二、人和——香港双语精英群体之出现

三、思想——革新主张的诱启

第三节 省港澳华人的觉醒

第三章 晚清的革命团体及其分布

第一节 兴中会

一、兴中会的成立

二、兴中会的台湾分会与国外分会

三、兴中会之成员

第二节 华兴会与光复会

一、黄兴与华兴会

二、光复会的组织与活动

第三节 同盟会

一、同盟会的酝酿与创立

二、组织系统与国内外分布

三、同盟会的内部分歧与分裂

第四章 清季革命党人的活动

第一节 武装起义

一、武装起义的概述

二、香港模式

三、河内模式

四、武汉模式

第二节 暗杀活动

一、革命风潮与暗杀

二、兴中会时期的暗杀活动

三、同盟会时期的暗杀活动

第三节 香港及海外革命基地

一、香港

二、越南

三、星马

四、日本

五、香港及海外革命基地的贡献

第五章 武昌起义前各省的活动

第一节 清廷的统治危机

第二节 南部革命党人的活动

一、广东

二、广西

三、福建

四、贵州

五、云南

第三节 中部革命党人的活动

一、浙江

二、江苏

三、安徽

四、江西

五、湖北

六、湖南

七、四川

第四节 北部革命党人的活动

一、直隶

二、河南

三、山东

四、山西

五、陕西

六、东三省

第六章 武昌起义及各省的独立

第一节 同盟会中部总会、共进会及文学社

一、同盟会中部总会

二、共进会

三、文学社

四、两派合作

第二节 武昌起义

第三节 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第四节 各省的光复活动及其革命政府的建立

一、第一梯次独立的省份

二、第二梯次独立省份

第五节 各省独立类型的分析

第七章 南京临时政府与共和政治的尝试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

二、共和盛典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治体制

四、气象一新的新政权

第二节 新政权面临的困境与应对

一、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困境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应对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北迁与遗产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北迁

第八章 辛亥前后的社会思潮与民众心理

第一节 革命党人的革命观和革命心理

一、革命思潮与“革命主义”

二、革命党人的激进革命心理

第二节 文化激进主义思潮

一、崇洋心理与中西文化观的变迁

二、“醉心欧化”的思想主张

三、文化激进主义与“心理革命”

第三节 建设共和新国家的民众期望

一、进于文明之邦

二、强国之梦

三、新国民意识

第四节 精英观念的广泛传播

一、主动灌输与群起趋迎

二、在商言商与望新持旧

三、利益纠葛与话语攘夺

第九章 女性政治意识的觉醒

第一节 从“国民之母”到“女国民”

一、“女国民”思潮的兴起

二、女性中的“英雄”典范

三、走向激进的女性解放思潮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中女性的“军事”参与

一、革命声中的女子军

二、“军事”参与中的实际作为

第三节 民元女子参政运动

一、女子参政的权利诉求

二、女子的参政运动

三、女子参政的社会舆论

四、女子参政运动的衰落

第四节 女子军与女子参政运动的结局

一、女子军领袖和参与者的命运

二、女子参政运动的结局

第十章 孙中山对民国体制的新思考

第一节 卸任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的政治考量

一、“待时尚多”的事业

二、寄望于民

三、以实业沟通社会

四、团体、自治与社会建设

第二节 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

一、孙中山共和理想的独创性

二、民国的名与实

三、孙中山维护共和的运动

第三节 孙中山对维护共和体制的新思考

一、政治建设问题

二、革命程序与地方自治

三、新的“革命党”建设

第四节 从“社”、“会”到社会建设

一、政治设计与社会建设的统一

二、《民权初步》与社会建设

三、从“维护框架”到“建设基础”

第十一章 帝制复辟及其失败

第一节 宗社党的活动

一、宗社党与清帝退位

二、宗社党的散落与活动

三、宗社党与“满蒙独立运动”

第二节 帝制派与洪宪帝制

一、帝制派的活动

二、内外呼应下的洪宪帝制

三、护国战争与帝制失败

第三节 复辟派与宣统复辟

一、复辟派的筹谋与活动

二、府院之争与丁巳复辟

三、共和再造

结论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一、中华民族意识的构建

二、共和国政治新体制的建立

三、共和体制下的经济重构

四、社会阶层的变化与新社会的形成

五、新式教育、文化、宗教的发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一卷):从帝制到共和:中华民国的创立是2015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立彬。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一卷):从帝制到共和:中华民国的创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魏玛德国:从共和到纳粹 电子书
读懂魏玛德国的历史,就能读懂纳粹是为何产生的。
沙逊家族:一个犹太商业帝国兴衰史 电子书
全景描写沙逊家族130年从诞生、发展、崛起到落幕的历史巨著。
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 电子书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集结。
信用女士:18世纪新英格兰城市的妇女、金融和法律 电子书
多维度呈现信用交易中的女性形象,再现18世纪新英格兰城市信用交易的真实样貌。
日本近世国学者的华夷论与自他认识 电子书
华夷思想是前近代东亚世界进行自我认识和他者认识的主要思维模式。本书以日本近世国学者的自他认识与传统华夷思想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大国隆正的自他认识来探讨国学者华夷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