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络舆情报告(2018)(“三农”舆情蓝皮书)

中国“三农”网络舆情报告(2018)(“三农”舆情蓝皮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新态势,密切关注“三农”网络舆情,把握舆论主动权。

内容简介

《中国“三农”网络舆情报告(2018)》是丛书第列第二本。由于“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三农”话题的民生属性,“三农”网络舆情在数量和热度上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媒体和网民始终抱以高度热情。把握舆论主动权,能显著提高“三农”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对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书稿分分总报告、分报告、热点篇、区域篇、境外篇,共24篇文章。

作者简介

编者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成立于1987年3月,为正局级事业单位,编制80人,内设12个处室。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党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下,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心工作,致力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有机融合,在农业信息化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构建、资源开发、技术应用、信息安全、舆情监测、信息分析、新媒体建设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积淀深厚,逐步形成了横向为农业农村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纵向为全国农业信息化大局服务的整体业务格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三农”网络舆情报告(2018)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Ⅰ 总报告 Ⅰ General Report

B.1 2017年“三农”网络舆情分析及2018年展望

Ⅱ 分报告 Ⅱ Sub-report

B.2 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舆情报告

B.3 农村土地舆情报告

B.4 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报告

B.5 农业农村信息化舆情报告

B.6 产业扶贫舆情报告

B.7 农村环境舆情报告

B.8 农民工舆情报告

Ⅲ 热点篇 Ⅲ Hot Topics

B.9 演员孙艺洲吐槽哈尔滨烧秸秆事件的舆情分析

B.10 沈阳“问题大葱”致寿光百余只羊死亡事件的舆情分析

B.11 浙江湖州偷埋病死猪事件的舆情分析

B.12 江西九江镉污染大米事件的舆情分析

B.13 欧洲氟虫腈污染鸡蛋事件的舆情分析

Ⅳ 区域篇 Ⅳ Regional Public Opinions

B.14 北京市“三农”舆情分析

B.15 吉林省“三农”舆情分析

B.16 上海市“三农”舆情分析

B.17 江苏省“三农”舆情分析

B.18 山东省“三农”舆情分析

B.19 广西“三农”舆情分析

B.20 陕西省“三农”舆情分析

B.21 甘肃省“三农”舆情分析

Ⅴ 境外篇 Ⅴ Overseas Public Opinions

B.22 港澳台媒体涉大陆“三农”舆情分析

B.23 国外媒体涉中国“三农”舆情分析

Abstract

Contents

声明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法律声明

“三农”舆情蓝皮书 BLUE BOOK OF PUBLIC OPINIONS ON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中国“三农”网络舆情报告(2018)(“三农”舆情蓝皮书)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编者。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三农”网络舆情报告(2018)(“三农”舆情蓝皮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造林补贴政策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 电子书
从世界各国的林业实践来看,补贴制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降低林农经营风险、提高林农投资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因此实施补贴成为各国政府常用的扶持林业的政策工具之一。
全媒体时代税收舆情分析与应对 电子书
本书对“涉税舆情”这个对象进行了理论阐述,并逐层剖析,梳理了涉税舆情的基本状况、传播规律以及透过舆情反映的问题本质,给税务部门应对舆情、处置舆情提供了方向。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及影响路径:以陕西省为例(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 电子书
本书对现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展研究,客观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出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有关建议。
中国新三板发展报告(2016) 电子书
本书对我国新三板市场的最新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内容涉及股票发行、交易和监管,并借鉴发达市场先进经验,对新三板基础制度框架中涉及的若干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新三板市场刚刚起步就被委以重任,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将遇到更多挑战,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关心和帮助,本书正是了解和研究新三板市场的有益参考资料。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可得性、满意度与福利效应(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以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