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系统地采用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理论对贝克特的小说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透过表层的颓废和荒诞,充分、深入地阐释了贝克特小说中多数其他方法论难以阐明的谜团,揭示了贝克特小说的内在连贯性和跨越性,认为它们呈现出一条从模仿到扬弃、从“全知全能”到“无知无能”、从现代到后现代、从外部到内部的螺旋式演进脉络。
本书在国内外对贝克特所谓的“失败”进行了基于小说文本的深刻阐释,并对其“失败”小说做出了原创性的界定。
本书在多个方面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
作者简介
作者曹波,男,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2005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英国文学、爱尔兰文学的研究与翻译,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爱尔兰“翻译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多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出版说明
小引 贝克特的生平与创作
第一章 “失败”小说导论
第一节 国外贝克特小说研究述评
第二节 “失败”小说与问题人生
第三节 “失败”小说与后现代精神分析学
第四节 《春梦》:“失败”小说的萌芽
第二章 《莫菲》:“失败”小说之始
第一节 “我思”的分裂
第二节 妄想的虚空
第三节 自恋的困境与镜像的空缺
第三章 《瓦特》:“失败”小说之立
第一节 身份危机
第二节 语言危机
第三节 认知的无能与镜像的模糊
第四章 《莫洛伊》:“失败”小说之典
第一节 恋母的困境
第二节 父子的殉难
第三节 主体的退化与镜像的模糊
第五章 《马龙之死》:“失败”小说之范
第一节 作者的殉难
第二节 写作的终局
第三节 主体的空无与镜像的残缺
第六章 《无法称呼的人》:“失败”小说之末
第一节 言者的悖论
第二节 自我的终局
第三节 非主体妄想与镜像的消散
第七章 “失败”小说之困
第一节 主体的悖论
第二节 欲望的逻辑
第三节 《怎么回事》:“失败”小说的终结
第四节 突围:走向“荒诞派”戏剧
第八章 贝克特在中国大陆的接受
第一节 贝克特的译介
第二节 戏剧研究述评
第三节 小说研究述评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贝克特“失败”小说研究是201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曹波。
得书感谢您对《贝克特“失败”小说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