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特“失败”小说研究

贝克特“失败”小说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系统地采用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理论对贝克特的小说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透过表层的颓废和荒诞,充分、深入地阐释了贝克特小说中多数其他方法论难以阐明的谜团,揭示了贝克特小说的内在连贯性和跨越性,认为它们呈现出一条从模仿到扬弃、从“全知全能”到“无知无能”、从现代到后现代、从外部到内部的螺旋式演进脉络。

本书在国内外对贝克特所谓的“失败”进行了基于小说文本的深刻阐释,并对其“失败”小说做出了原创性的界定。

本书在多个方面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

作者简介

作者曹波,男,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2005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英国文学、爱尔兰文学的研究与翻译,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爱尔兰“翻译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多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出版说明

小引 贝克特的生平与创作

第一章 “失败”小说导论

第一节 国外贝克特小说研究述评

第二节 “失败”小说与问题人生

第三节 “失败”小说与后现代精神分析学

第四节 《春梦》:“失败”小说的萌芽

第二章 《莫菲》:“失败”小说之始

第一节 “我思”的分裂

第二节 妄想的虚空

第三节 自恋的困境与镜像的空缺

第三章 《瓦特》:“失败”小说之立

第一节 身份危机

第二节 语言危机

第三节 认知的无能与镜像的模糊

第四章 《莫洛伊》:“失败”小说之典

第一节 恋母的困境

第二节 父子的殉难

第三节 主体的退化与镜像的模糊

第五章 《马龙之死》:“失败”小说之范

第一节 作者的殉难

第二节 写作的终局

第三节 主体的空无与镜像的残缺

第六章 《无法称呼的人》:“失败”小说之末

第一节 言者的悖论

第二节 自我的终局

第三节 非主体妄想与镜像的消散

第七章 “失败”小说之困

第一节 主体的悖论

第二节 欲望的逻辑

第三节 《怎么回事》:“失败”小说的终结

第四节 突围:走向“荒诞派”戏剧

第八章 贝克特在中国大陆的接受

第一节 贝克特的译介

第二节 戏剧研究述评

第三节 小说研究述评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贝克特“失败”小说研究是201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曹波。

得书感谢您对《贝克特“失败”小说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小说史略 电子书
《中国小说史略》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对中国小说考证源流,分辨真伪,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囊括汉人小说、六朝志怪、唐传奇、宋话本,迄于清末谴责小说,引据丰富,见解独到,分析鞭辟入里,评断允当,是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
“尚情”思潮的生命审美研究:晚明人情小说的“理”与“欲” 电子书
本书以晚明时期的人情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个体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通过“情”的演变,即从“情欲”的觉醒到“欲”的泛滥,再到“理”的回归,展现生命的内向探索过程。以生命存在为视角对晚明文化的考察,展现了儒家正统意识形态与世俗大众文化的对立与融合的过程。在理与欲、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一系列矛盾中,个体生命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即一种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既是历史问题,也是建构当代社会的新的意识形态与价值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加迪斯研究 电子书
本书把威廉·加迪斯这位被忽略的美国后现代派作家纳入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的视野,分析加迪斯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加迪斯如何实现他对后现代社会的批评,体现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对历史现实和文化脉络中所隐含的危机的洞察,深刻领会他在小说中如何实现形式创新与意义深度的完美统一。
泰戈尔精品集·小说卷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泰戈尔的小说作品《喀布尔人》《邮政局长》《塔利雅》《秘密财宝》等。泰戈尔的小说题材丰富、写作手法多样,赞美人性与真情,蕴含了对下层贫苦民众的深切同情。泰戈尔将诗歌艺术巧妙运用于小说创作,读者能够从本书中领略他诗情画意的语言特色,也能一窥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社会的风貌。
时代小说坊美女雕像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长篇推理小说,印尼商人哈希文在德国的旧货市场上购买了一尊价值连城的美女雕像,却在归国途中神秘失踪,其妻委托华人侦探刘洋凯展开调查。循着丝丝线索,心思缜密、极善推理的刘洋凯深入当地社区,探访神秘会所,最终获取重要线索,成功寻回哈希文和美女雕像。本书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引人入胜,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其同名电影已获批立项,正在拍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