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经典电影理论赏析,理解电影符号与形式。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新时代、新视角和新叙述出发,解读过去一百多年的经典电影理论,帮助读者理解电影中的形式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符号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类型电影和明星研究。该书将电影理论和经典电影文本相结合,关注当代中国电影及数字技术发展,具有较强的当代性、中国性、规范性和可读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电影作为一种形式
一、电影成为艺术
(一)开创者爱迪生与卢米埃尔兄弟
(二)乔治·梅里爱开启的幻想世界
(三)关注情节和叙事
(四)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形式
二、从形式主义文学到形式主义电影
(一)俄国形式主义文学介入电影
(二)形式主义导向的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三、苏联蒙太奇学派
(一)蒙太奇的先行者
(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体系
四、蒙太奇思维与蒙太奇手法
(一)什么是蒙太奇
(二)蒙太奇的类型
五、数字时代的蒙太奇
(一)数字技术下的新蒙太奇形式
(二)赛博朋克电影
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二章电影中的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二、巴赞的现实主义电影观念
(一)谁是巴赞?
(二)巴赞的电影本体论
三、真实与虚拟界限的消失
(一)电影记录物质现实
(二)虚拟的真实
四、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
(一)革命现实主义
(二)东方诗性现实主义
(三)反思性现实主义
(四)政治现实主义
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三章把电影看作语言
一、电影成为一门语言
(一)电影研究的现代性转向
(二)语言和言语
二、麦茨的语言符号学电影理论
(一)把电影看作语言符号
(二)麦茨的“八大组合段”
三、电影的能指与所指
(一)视觉符号产生的意义
(二)电影符号的延异
四、用电影语言叙事
(一)电影叙事学
(二)电影叙事的元素
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四章精神分析看电影
一、从语言符号学到精神分析
(一)对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批评
(二)精神分析电影理论兴起
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一)电影是潜意识的隐喻
(二)电影投射原始欲望
(三)角色的多重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
(四)叙事原型:恋父与恋母情结
三、拉康的“镜像论”
(一)想象界—镜像阶段
(二)象征界—俄狄浦斯阶段
(三)真实界—混沌阶段
四、麦茨的精神分析电影理论
(一)银幕/镜子—认同机制
(二)电影/梦—观影心理
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五章电影建构女性
一、女性主义浪潮与女性主义电影
(一)女性主义运动浪潮
(二)女性主义电影发展历程
二、从批判女性形象到质疑父权话语
(一)反对负面的女性形象
(二)探讨女性在父权话语中的符号
(三)社会文化身份下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三、当代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一)性别政治与酷儿理论
(二)劳拉·穆尔维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三)戴锦华的女性主义电影研究
四、从女侠到女人: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主义
(一)女性意识萌芽
(二)由新女性走向去性别
(三)走向自觉的女性
(四)商业化和娱乐化
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六章类型化的电影生产
一、什么是类型电影
(一)类型分析:从文学到电影
(二)模式化的复制品
二、类型电影的特点
(一)有意味的叙事系统
(二)集体无意识的“神话”
三、类型电影的类型
(一)主流电影类型
(二)亚类型、反类型与类型杂糅
(三)中国特色的类型电影
四、类型电影的生产机制
(一)制片厂制度下的商业体系
(二)类型导演的“作者策略”
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七章明星闪耀电影
一、电影文本走向媒介文本
(一)从刻画人物到建构形象
(二)消费偶像的崛起
(三)包装和炒作
(四)私生活的展演
二、明星与角色扮演
(一)表演自己
(二)零度表演
三、明星:生产与消费
(一)明星促进消费
(二)明星与生产
(三)明星与消费
四、作为电影工业的明星
(一)商业建构的文本
(二)明星:从形象到产业
(三)工业化的运转方式
(四)标准化预期的表征
五、明星的等级与类型
(一)演员的等级结构
(二)艺术明星与商业明星
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理解电影理论是2023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思佳。
得书感谢您对《理解电影理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