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即信仰:英国艺术运动的十个瞬间

审美即信仰:英国艺术运动的十个瞬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审美之眼体察英国社会二百年变迁。

内容简介

审美可以改变世界吗?

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的威廉·布莱克,维多利亚时代的约翰·罗斯金、拉斐尔前派、威廉·莫里斯、麦金托什夫妇,亲历“二战”和嬉皮士运动的弗朗西斯·培根、卢西安·弗洛伊德,全球化、性别与族裔政治话语中的班克斯、翠西·艾敏和卢贝娜·希米德。

十组不同背景的英国代表性艺术家,立足自己的时代,或通过创作,或通过著述,对审美成规与旧有秩序发起了挑战,开创了新的审美风潮。

追溯这些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与创作背景,青年学者、作家郭婷勾勒出英国艺术发展的脉络,探讨了政治、宗教、社会文化与艺术间的互动,以及“审美”如何记录、改变和超越时代。

作者简介

作者郭婷,上海成长,英国求学,爱丁堡大学人类学硕士、宗教学博士,曾浪迹英国、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著有《乡愁的滋味》(合著)、《旧物的灵魂》和《审美即信仰》。喜欢慈善店、二手店和旧物的故事。和伙伴们共同主持一档名为“时差”(@shichapodcast)的播客。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威廉·布莱克 伦敦匠人吁灵录

伦敦,1757年

用信仰反对国教

匠人:在两个世界之间

第二章 约翰·罗斯金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罗斯金何许人也?

绅士平民

艺术的公共性

“生命之外别无财富”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第三章 拉斐尔前派 英国浪漫主义的瑰绮和力量

鲜衣怒马的叛逆少年

济慈、拜伦、丁尼生:浪漫主义的抗争性和意志力

为了革新的回望

你的头发在扬谷的风中,让蜜蜂以为暖和的光景要常驻

第四章 威廉·莫里斯 美作为日常信仰,无关王公将相

拉斐尔前派的古典意象与浪漫主义的革命:“向时代开战”

从爱的理想国到一屁股坐在礼帽上的青年

介入革命:近东问题

艺术:人类表达劳作的欢愉

艺术作为革命的方式

艺术家的政治性与现代神话

第五章 玛格丽特·麦克唐纳与查尔斯·麦金托什 浴火新艺术

帝国第二大城市与启蒙之光

欧洲都会与日本主义

维也纳的七公主

第六章 弗朗西斯·培根 不安的野兽

伊丽莎白一世的培根爵士和苏活艳丽的嬉皮士

大都会:二十年代的柏林、巴黎和先锋电影

打破线性时间的三联画:无关宗教的十字架受难

纳粹与人道:培根,二十世纪人文主义的守护者?

培根的精英时代

第七章 卢西安·弗洛伊德 爱比美更冷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个犹太家族在伦敦

被弗洛伊德凝视:精神分析师和画家的共通性

爱比美更冷:120个小时的瞬间

第八章 班克斯 反乌托邦时代的喷漆少年

喷漆艺术与政治立场

从约旦河西岸的花束到反乌托邦乐园

谁能拥有艺术?

反乌托邦的少年

第九章 翠西·艾敏 从表现主义到霓虹灯语

艺术作为流动和救赎的方式

最温柔的姿态

观看与聆听

第十章 卢贝娜·希米德与英国少数族裔艺术 贝儿的笑靥

谜一般的女子

奴隶买卖和英国的种族史

卢贝娜·希米德和被埋没的英国少数族裔艺术家

族裔政治和族裔艺术的尽头?

人名译名对照表

图片版权信息

审美即信仰:英国艺术运动的十个瞬间是2024年由世纪文景出版,作者郭婷。

得书感谢您对《审美即信仰:英国艺术运动的十个瞬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说话的艺术(2019)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教你说话的书,有很多生活中常见但又不常总结的技巧、规律和知识,能帮助每一个人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自我修养。
夸张修辞格的历史发展和审美特色 电子书
夸张是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的修辞格。自古以来,夸张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体中被广为运用,不断得到发展,展现出显著的审美特色。本书作了如下的探寻:最早的夸张在何处?展现了何样的美?各个历史时期夸张的发展情形怎样?审美上有何特色?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及辞赋中的夸张如何?各有什么样的审美特色?现代的夸张是什么样的?展现了什么样的美?让我们沿着本书的梳理与探讨,领略夸张的发展历程,感受夸张的审美奥妙吧。
文明的体验:人类学视角下的英国 电子书
打开英国社会的变迁群像,揭示虔诚而又纠结的文明底色。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九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九辑。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十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