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放大电路设计

OP放大电路设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广大的爱好者

面向实际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列举大量实用性、技术性强的电路,使读者从原理到应用,对OP放大器有个系统的了解,以便能够应付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更加复杂的情况和故障

内容简介

  《OP放大电路设计》是“实用电子电路设计丛书”之一。《OP放大电路设计》内容分基础部分(1-5章)和应用部分(6-9章)。前者主要介绍OP放大器的零点、漂移及噪声,增益与相位,相位补偿及技巧。OP放大器的选择和系统没计;后者则主要介绍OP放大器作为反相放大器、正相放大器、差动放大器的应用,OP放大器在恒压、恒流电路和微分、积分电路中的应用以及基于非线性元件的应用,比较放大器中的应用,等等。

  《OP放大电路设计》面向实际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列举大量实用性、技术性强的电路。使读者从原理到应用。对OP放大器有个系统的了解,以便能够应付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更加复杂的情况和故障。

章节目录

目录

第1章 OP放大器 1

1.1 OP放大器的运转 1

1.1.1 模拟电路与实验技术 1

1.1.2 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3

1.1.3 虚拟短路 4

1.1.4 振荡 7

1.2 四种基本的使用方法 8

1.2.1 正相放大器 8

1.2.2 电压输出器 9

1.2.3 差动放大器 10

1.2.4 比较放大器 11

1.3 OP放大器的理想状态 12

1.3.1 理想的OP放大器 12

1.3.2 非理想的OP放大器的情况 13

1.4 非理想的OP放大器的使用方法 15

1.4.1 放大倍数有限时 15

1.4.2 路增益的效果 16

第2章 零点、漂移及噪声 18

2.1 关于偏置 18

2.1.1 产生偏置的原因 18

2.1.2 偏置电压与偏置电流 19

2.1.3 偏置电压的性质 19

2.1.4 偏置电流的性质 20

2.1.5 偏置的实测法 21

2.2 零点稳定性的提高方法 22

2.2.1 变动的原因 22

2.2.2 可直接进行的改善方法 23

2.2.3 减轻电压漂移的方法 25

2.2.4 寻求别的元件的帮助 27

2.2.5 关于温度的两种研究 29

2.2.6 关于温度的过渡特性 29

2.3 消除偏置 31

2.3.1 零点调节的效果 31

2.3.2 零点调节的方法 31

2.3.3 利用集电极电流进行零点调节 32

2.3.4 从输入侧进行的零点调节 34

2.3.5 使零点偏移后使用时 36

2.4 自动零点调节 37

2.4.1 自动吻合的方法和特点 37

2.4.2 零点校正放大器 38

2.4.3 更复杂的例子 39

2.4.4 有放大倍数时 40

2.4.5 采用开关切换的方式 41

2.4.6 可使用计算机时 42

2.5 OP放大器的噪声 43

2.5.1 从内部产生的噪声 43

2.5.2 噪声的表现方法 44

2.5.3 对OP放大器的影响 46

2.5.4 减小内部噪声的方法 48

第3章 避免变成振荡器 50

3.1 振荡的识别方法 50

3.1.1 振荡的影响 50

3.1.2 振荡的征兆 50

3.1.3 使用示波器 51

3.2 增益和相位 52

3.2.1 振荡的原因 52

3.2.2 关于极点 53

3.2.3 伯德图及其精度 55

3.2.4 关于零点 56

3.2.5 伯德图的画法 56

3.3 OP放大器的内部 58

3.3.1 不振荡的特性 58

3.3.2 多级放大器的特性 59

3.3.3 实际的相位补偿 59

3.4 OP放大器以外的要素 61

3.4.1 外部极点的产生 61

3.4.2 输入电容及其补偿法 62

3.4.3 负载电容的补偿法 63

3.4.4 旁路电容的作用 64

第4章 宽带化、高速化 67

4.1 决定上升的要素 67

4.1.1 转换速率与带宽 67

4.1.2 转换速率由什么来决定 68

4.1.3 使转换速率变大 69

4.2 有效的带宽和相位补偿 70

4.2.1 振荡的停止 70

4.2.2 带宽和功率带宽 71

4.2.3 转换速率和稳定时间 73

4.3 三种基本的相位补偿 75

4.3.1 一个极点的补偿 75

4.3.2 两个极点的补偿 76

4.3.3 前馈补偿 79

4.3.4 三种补偿方法的比较 81

4.4 相位补偿的技巧 83

4.4.1 将带宽变宽的方法 83

4.4.2 从OP放大器外部补偿 84

4.4.3 电流反馈型OP放大器 87

4.4.4 稳定性的确认方法 89

4.4.5 高速封装技术 91

第5章 零件、封装、系统化的技术 93

5.1 选择OP放大器的方法 93

5.1.1 短暂的历史 93

5.1.2 OP放大器的构造及优点 95

5.1.3 典型OP放大器的特性 100

5.1.4 温度范围 102

5.1.5 封装 102

5.2 固定电阻的选择 103

5.2.1 增益的稳定性 103

5.2.2 固定电阻少的电路 104

5.2.3 精密电阻的选择 105

5.2.4 使用同样电阻的电路 106

5.2.5 由组合可以获得的电阻 107

5.2.6 需要大增益的情况 109

5.2.7 可调节精密电阻电路 110

5.3 其他外接元件 112

5.3.1 可变电阻 112

5.3.2 电容 113

5.4 OP放大器和系统设计 113

5.5 封装技术 115

5.5.1 元件的配置和配线 115

5.5.2 地线的接法 115

5.5.3 旁路电容的连接 118

5.5.4 减少杂散电容 119

5.5.5 保护电路 120

第6章 作为反相放大器的应用 123

6.1 简单的反相放大器 123

6.1.1 反相放大器的特征 123

6.1.2 肯定工作的反相放大器 123

6.1.3 精密的反相放大器 125

6.1.4 高速反相放大器 127

6.1.5 加法电路 128

6.1.6 使用前馈 129

6.2 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的转换 130

6.2.1 由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 130

6.2.2 高灵敏度化 131

6.2.3 微小电流的测定技术 133

6.2.4 把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 135

6.2.5 电流转换器 136

6.3 应用技术 138

6.3.1 增益的调节 138

6.3.2 增益的微调 138

6.3.3 与响应速度的关系 139

6.4 功率增强器的研究 140

6.4.1 简单的缓冲器 140

6.4.2 使用自举的增强器 141

6.4.3 使用专用缓冲器 142

第7章 作为正相放大器的应用 143

7.1 简单的正相放大器 143

7.1.1 正相放大器的特征 143

7.1.2 现实的正相放大器 143

7.1.3 电压跟随器 146

7.1.4 快速的电压跟随器 147

7.1.5 技巧性的手段 148

7.1.6 同相输入的范围 150

7.2 自举的技术 151

7.2.1 交流耦合的电压跟随器 151

7.2.2 交流耦合的正相放大器 153

7.3 正相放大器的应用 153

7.3.1 正相侧的平均值电路 153

7.3.2 从动密封 154

7.3.3 消除输入电容 155

7.3.4 增益的微调与电压跟随器 156

7.3.5 在任何地方都摆动的电压跟随器 156

7.4 保护的方法 157

7.4.1 放大绝缘 157

7.4.2 实际的保护环 158

7.4.3 驱动保护 159

第8章 作为差动放大器的应用 162

8.1 为什么要使用差动放大器 162

8.1.1 差动放大器的特征 162

8.1.2 简单的差动放大器 162

8.1.3 温度差计 163

8.2 发挥差动放大器的特性 165

8.2.1 清除噪声 165

8.2.2 同相输入的范围 167

8.2.3 在噪声中的工作 168

8.2.4 CMR和频率的关系 169

8.2.5 不依赖差动放大器的方法 172

8.3 增大CMR使用的方法 173

8.3.1 信号源阻抗和CMR 173

8.3.2 提高输入阻抗 174

8.3.3 电阻的选择方法 175

8.3.4 使放大倍数为可变 176

8.4 差动输出的放大电路 176

8.4.1 获得差动输出的电路 176

8.4.2 以±15V电源获取50VP-P的输出 178

第9章 在恒压、恒流电路中的应用 180

9.1 为OP放大器的电源 180

9.1.1 简单的OP放大器电源 180

9.1.2 简单电路的难点 182

9.1.3 简单的恒压源 182

9.1.4 稳定度要达到多少 184

9.1.5 整流电路的计算 185

9.2 基于OP放大器的恒压源 190

9.2.1 究竟有何特点 190

9.2.2 齐纳二极管的性质 191

9.2.3 电路的发展过程 192

9.2.4 能否达到完善 193

9.3 扩大可能性 194

9.3.1 高电压的恒压电源 194

9.3.2 扩大电压的范围 196

9.3.3 增大功率 196

9.4 基于OP放大器的恒流电路 197

9.4.1 简单的恒流电路 197

9.4.2 基于OP放大器的恒流源 198

9.4.3 基于OP放大器的恒流接收器 199

9.4.4 变更基准电位的方法 200

9.4.5 双极性恒流电路 201

9.5 各种各样的电源电路 202

9.5.1 有源可变电阻器 202

9.5.2 校正用微小电流源 203

第10章 微分电路、积分电路中的应用 205

10.1 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要点 205

10.1.1 OP放大器和积分电路 205

10.1.2 OP放大器和微分电路 207

10.1.3 微分、积分的计算 209

10.2 使用交流耦合 210

10.2.1 正相型交流放大器 210

10.2.2 反相放大器 211

10.2.3 使用交流放大省去零点调节 211

10.2.4 音频补偿器 212

10.2.5 单电源电路的工作 214

10.3 有源滤波器与应用电路 214

10.3.1 滤波器的种类 214

10.3.2 次数和特性 215

10.3.3 电路的结构 217

10.3.4 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的实例 219

10.3.5 带通滤波器 221

10.3.6 状态变量型的例子 222

10.3.7 陷波滤波器 222

10.3.8 全通滤波器 224

10.3.9 问题与解决方案 224

10.4 微分、积分的应用电路 226

10.4.1 放大电容 226

10.4.2 合成电感 227

10.4.3 放大时间常数 228

10.4.4 脉冲重复频率表 228

10.4.5 梯形波发生器 230

10.5 V/F转换器,C/F转换器 231

10.5.1 V/F转换器的工作 231

10.5.2 V/F转换器的应用 233

10.5.3 V/F转换器的误差 234

10.5.4 无间断的C/F转换器 234

10.5.5 覆盖9位的C/F转换器 235

第11章 基于非线性元件的应用 238

11.1 受电压影响内部电阻发生变化的元件 238

11.1.1 反馈型限幅器的工作 238

11.1.2 软限幅器与硬限幅器 239

11.1.3 速

OP放大电路设计是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日]冈村廸夫。

得书感谢您对《OP放大电路设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激光切割与LaserMaker建模 电子书
阅读本书可以快速入门并从零开始制作第 一件激光切割作品,掌握利用激光制图软件进行结构和外观设计与制作的方法,体验激光造物在创客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本书主要作者龙丽嫦是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 电化教育馆教研部负责人,是红棉创客空间负责人,组织3D打印、激光切割创客活动多年,拥有丰富的激光切割教学经验及粉丝基础。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及关键技术 电子书
本书结合未来5G网络演进趋势全面讨论了5G移动边缘计算(MEC)及相关关键技术,内容涵盖5G网络需求与架构、MEC应用场景及需求分析、MEC系统架构及部署组网策略、以及MEC系列关键技术,包括本地分流、缓存与加速、网络能力开放、移动性管理、固移融合、计算任务卸载等不同层面。本书可供具有一定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通信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自学手册 电子书
适读人群 :电子爱好者及相关从业人员 知名电子专家蔡杏山编著 低起点:初中基础即可学习本书 内容全面: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电路全面覆盖 避免复杂的理论分析和烦琐的公式推导,通俗易懂 知识与技能解说详细,自学效果明显提升 学习中遇到难点可登录作者网站咨询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时代的承载网 电子书
本书由通信设计单位的一线资深专家联合编写,对运营商的网络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5G时代的承载网该如何规划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阐述。这本书是他们丰富工作经验的智慧结晶,相信他们的研究和总结会给广大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当然,5G的规模建设和应用尚需时日,书中对5G承载技术的分析和判断还需要实践检验,但是本书至少能够成为读者全面了解和研究5G承载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无线接入网架构及关键技术 电子书
1.5G属前沿技术,本书内容领先业界。 2.本书集合业界领先通信企业在5G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内容深入、丰富。 3.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研究,此前出版过3本移动通信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