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2版)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2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2版)》是中医鉴别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症状鉴别诊断”,就是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辩证方法,对“症状”进行分析;分析同一症状在不同“证侯”中出现时的特点,以及同一症状可能在哪些证侯中出现。“症状鉴别”所讲座的内容,是具有同一主症的不同证候间的鉴别;所涉及的问题,是主症相同,证侯却不相同的鉴别问题,并非讨论不同“症状”间的鉴别,这是应当首先明确的。例如,“舌麻”这一症状,有“血虎舌麻”、“肝风舌麻”、“痰阻舌麻”等证候,同一舌麻症状,但证候却不相同,证候不同的道理是由证候产生的病因病机不同;假使进一步对证候加以研究,则还会了现,其临床“兼症”亦有不同特点。如:血虎舌麻的特点是舌淡而麻,瘘症有面白萎黄、心悸气短、脉搏细无力等;肝风舌麻的特点是舌麻而强,兼症有语言不利、或有卒仆、脉弦而细数等;痰阻舌订的特点是舌麻而苔厚腻,兼症有头眩、脉滑等。

  临床鉴别时,不同证候就无法进行鉴别。因此,分析以该症状为主症的病因病机时,一定要结合与主症同时存在的“兼症”,共同综合进行考虑,不可孤立地去分析症状和病机。因为没有兼症的存在,也就无法认识主症,如同事物若与其周围事物割断了联系,就无法进行比较一样,这就谈不上鉴别。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正是总结了同一主症在不同证候中出现时的规律,提示了它产生的病因病机,特别是从外部表象(兼症)示人以要点,更方便于临床医生以掌握。这种主症相同的证候间的鉴别规律,就是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的鲜明特点。

章节目录

总论

一、症状的概念和意义

二、症状与病机的关系

三、症状与病、证的关系

四、症状与治疗的关系

五、症状鉴别诊断之作用

六、症状鉴别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各论

一、内科症状

(一)全身症状

1 恶风

2 恶寒

3 畏寒

4 寒战

5 身热肢寒

6 恶寒发热

7 寒热往来

8 但热不寒

9 壮热

10 低热

11 潮热

12 五心烦热

13 无汗

14 战汗

15 自汗

16 盗汗

17 绝汗

18 黄汗

19 汗出偏沮

20 头汗

21 心胸汗出

22 手足汗出

23 腋汗

24 身重

25 身痛

26 骨痛

27 身振摇

28 筋惕肉

29 瘫痪

30 半身不遂

……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2版)是201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急诊症状诊断与处理(第2版) 电子书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症状诊断与处理,下篇为治疗技术。本书在上版书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知识,全书立足于临床实践,以急诊症状为主线、以路径形式展开鉴别诊断,直至明确诊断并给出规范化治疗方案,在内容上继续突出症状临床诊断、处理思路、急诊中常见症状及处置等方面。本书适于急诊科医生、内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参阅。
颅脑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第2版) 电子书
颅脑疾病影像学诊断属形态学范畴,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研究和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出版的相关书籍一般以文字为主或以图谱为主。前者以文字描述为主,内容抽象且不适于形态学内容的学习,给初学者和相关专业人士带来困难。后者以图和病例为主,多有知识体系不系统和理论性不强的弱点。为弥补上述不足,本书立足于简练的理论叙述与图像对照相结合的直观表述形式。通过理论与模式图、简练叙述与影像资料一一对照的方式,增强图书
颅脑影像诊断学(第3版) 电子书
一部可供医学影像科、神经内科、精神科及神经外科等广大医务人员参考的权威工具书籍。
多普勒超声诊断学(第2版) 电子书
一部关于超声诊断学的医学专著。
肿瘤化疗患者症状管理 电子书
本书主要分为2章18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症状管理的定义、原则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第二章从定义、发生机制、相关因素、筛查与评估、治疗原则、症状护理、健康教育与随访入手,介绍了化疗患者常见症状控制,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疼痛,疲乏,食欲不振,便秘,腹泻,焦虑、抑郁和苦恼,睡眠障碍,外周神经毒性,呼吸困难,脱发,认知障碍,化疗诱导性闭经,性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