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站实用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实用技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混凝土搅拌站实用技术》一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于混凝土搅拌站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作为培训、学习材料,也可供建设工程材料员、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混凝土搅拌站实用技术》从介绍混凝土的基本常识入手,主要结合混凝土搅拌站的工作实际,说明原材料的来源、性能、现状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于一些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告知读者解决问题的途径。典型的案例及实践积累的数据和经验、教训,多以第一手图片的形式展现,具体形象,指导性强;从原材料进场,到混凝土的质量售后服务,阐述清晰,可借鉴性强;部分特殊性能的混凝土介绍也是作者的经验总结;此外,对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也进行了讨论。

作者简介

戴会生,男,河北承德人,1976年出生,高级工程师。作者毕业于山东建材工业学院(现更名为济南大学)硅酸盐工程专业,2010年获长沙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现任天津港保税区航保商品砼供应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预拌混凝土的技术及质量管理工作。

近年来,作者作为负责人主持技术开发项目十余项,承担天津市滨海新区“十大战役”重大科技支撑项目1项,天津市科技小巨人项目1项;在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新型混凝土的研制、管理标准化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获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交股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1项,财政部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循环经济资助项目1项,已获专利授权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天津市混凝土行业协会《天津市混凝土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标准》、建筑工程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2014)及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等多部标准,并参与审查标准多部。

社会任职:

天津市混凝土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

章节目录

第1章 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1.1 相关的名词和术语

 1.2 有关标准的知识

 1.3 有关计量的知识

第2章 混凝土原材料

 2.1 水泥

 2.2 粉煤灰

 2.3 磨细矿渣粉

 2.4 硅灰

 2.5 外加剂

 2.6 骨料

 2.7 水

第3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 特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4章 试验和检验

 4.1 原材料检验

 4.2 混凝土试验和检验

 4.3 数据处理

 4.4 资料管理

第5章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5.1 材料入库

 5.2 配合比选用

 5.3 开盘鉴定和过程控制

 5.4 配合比调整

 5.5 冬季生产

 5.6 出厂检验

 5.7 运输环节质量控制

 5.8 交货环节质量控制

第6章 绿色生产及辅助技术

 6.1 电伴热

 6.2 节电器

 6.3 电机变频

 6.4 砂石分离和浆水回收应用

 6.5 小型构件制作

 6.6 地垄结构骨料仓

 6.7 预湿骨料

 6.8 铁尾矿应用

 6.9 再生骨料应用

 6.10 集中除尘

 6.11 罐车安装收集袋

 6.12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第7章 生产设备技术

 7.1 设备的保养

 7.2 常见故障及排除

 7.3 计量

 7.4 生产设备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7.5 日常保养维护巡检项目

第8章 质量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8.1 裂缝

 8.2 坍落度/扩展度

 8.3 亏方

 8.4 表面硬壳

 8.5 起砂

 8.6 凝时异常

 8.7 表面长白毛

 8.8 表面绿斑

 8.9 砂线

 8.10 气泡多

 8.11 泵送混凝土堵管

 8.12 胶凝材料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8.13 空鼓

 8.14 水波纹

第9章 混凝土质量教训案例分析

 9.1 要点:混凝土分离机分离出的材料应分类存放

 9.2 要点:地面混凝土掺加的外加剂中缓凝组分应尽量减少

 9.3 要点:外加剂与胶凝材料适应性试验很重要

 9.4 要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上严禁携带外加剂

 9.5 要点:低温季节,注意提醒施工方对混凝土及时苫盖和保温

 9.6 要点:磨细矿粉不宜用于地面或面层混凝土中

 9.7 要点:监测混凝土含气量,随时调整外加剂配方

 9.8 要点:操作平台上标志应清晰、明确

 9.9 要点:冬期施工的实体检测应在满足600℃·d条件后进行

 9.10 要点:外加剂经常成为凝时延长异常的主要因素

 9.11 要点:温度影响成为混凝土泵损的主要原因

 9.12 要点:混凝土滞后泌水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9.13 要点:外加剂缓凝组分造成混凝土硬壳

 9.14 要点:材料中的杂物造成混凝土缺陷

 9.15 要点:掺合料成为混凝土质量事故的根源

第10章 实用工具

 10.1 计算器

 10.2 Excel

 10.3 ERP

 10.4 BDS或GPS车辆定位系统

第11章 有必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11.1 水泥用量该怎么定?

 11.2 海砂不能用于混凝土吗?

 11.3 外加剂的减水率越高越好,掺量越低越好吗?

 11.4 聚羧酸系外加剂的性能一定优于萘系吗?

 11.5 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一定不会受冻吗?

 11.6 普遍采用后掺外加剂的方法来流化混凝土,正常吗?

 11.7 膨胀剂到底有没有用?

 11.8 在外加剂的应用方面,搅拌站与供货商存在哪些认识误区?

 11.9 什么是高性能混凝土?

 11.10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该怎么理解?

 11.11 大坍落度就便于泵送吗?

 11.12 不合格品如何处理?

 11.13 试件不合格是否代表混凝土质量不合格?

 11.14 混凝土评定合格代表什么?

 11.15 回弹法引起质疑的原因是什么?

 11.16 预拌混凝土质量责任如何划分?

 11.17 异常数据不应被忽视

附录1 搅拌站采用标准、规范一览表

附录2 混凝土膨胀剂和掺膨胀剂的混凝土膨胀性能快速试验方法

附录3 图解说明现场检测补偿收缩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方法和仪器

附录4 天津航保混凝土公司碎卵石混凝土系列配合比试验数据

附录5 搅拌站试验器具自检规程

附录6 搅拌站冬期生产方案

附录7 天津市混凝土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标准 (节选)

参考文献

混凝土搅拌站实用技术是2014年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戴会生。

得书感谢您对《混凝土搅拌站实用技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智慧城市 顶层设计与实践 电子书
  1、本书在结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逐步展开的方式,分析新形势、新技术、新需求、新趋势,构建顶层设计方法论和架构体系,阐述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新思路、特色理念、创新模式和务实做法,对国内外其他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具有极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2、本书作者将自己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和探索系统地呈现在本书中,使得本书全面涵盖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层面,既有高层决策层的战略构想,又有中间指挥层的战术运用,更有下面操作层的可落地的务实做法,可以极大地帮助广大读者系统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BIM大爆炸 认知+思维+实践 电子书
适读人群 :BIM行业从业人员。建筑行业设计、施工、管理人员。   1.作者团队来自于行业BIM实践者,经历了行业的变革,并注重深入思考和致力于做中国好的BIM知识服务团队。   2.本书与传统技术书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不是按照常规技术书的思路来组织和编写内容。内容体例和编排形式更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轻松掌握有关行业技术内容。   3.本书独辟蹊径,将技术书变得不枯燥,时而穿插小故事,看清事物的本质;时而把高深的技术叙述的妙趣横生,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下,充满热情地升级认知。   4.本书的内容要打破传统的认知观念,让大家在各个环节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了解什么,无论是作为企业还是个人,怎样付出小的时间成本,快地进入BIM协作的工作流中去。   5.本书写作内容不搞假大空,还是要从技术的角度,先来把它解剖开,看看BIM到底是什么,让读者对BIM有个清楚的认知;通过欧洲官方机构报告解读BIM发展情况;还会请来不同专业的先驱与实施者,从事BIM行业研究与平台开发的工作者、行业牛人、知名建筑师、建设集团老总来分享他们对于特定知识领域的观点和思考。
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TY 01-09-2016 电子书
  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以下简称“本定额”)是在《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2000年)基础上,依据国家现行产品标准、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技术、安全操作规程,按照正常施工条件、常用施工方法、合理劳动组织及平均施工技术装备程度和管理水平,并结合当前常见结构及规模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情况编制的。  二、本定额适用于新建和扩建的建筑安装工程。  三、本定额是国有资金投资
世间唯建筑与旅行不可辜负 电子书
这是一本建筑旅行手册,这是一本罗小姐的旅行笔记。她用清丽而鲜活的文字,带你开启建筑之旅,从北京到伦敦,从金门到巴黎。告诉你如何定制自己的建筑旅行,一步步讲解怎样把城市与建筑玩出自己的小新意。这里有园林深处海棠花下的夜色来袭,这里有辉煌的古文明下的长叹与深呼吸。勇敢地走出去,每一个人就都能够实现属于自己的建筑之旅。她可以,你也可以。
印象手绘:室内设计手绘教程(第2版) 电子书
完善的知识体系:本书知识体系的逻辑性较强,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从室内手绘的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工具、阴影和透视等)开始,过渡到室内单体和家具陈设的表现,然后是整体空间线稿的呈现及上色方法。此外,还讲解了室内彩色平面图的绘制技法。 贴心的教学方式:本书采用手把手教学的方式来讲解手绘,不论是室内单体、家具陈设,还是整体空间的绘制,都做到步步有截图,并配有详细的文字解释。同时,在案例的关键步骤处还添加了贴心的细节提示,真正做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案例教学。 直观的视频教学:本书附赠视频教学资源,其内容是精心录制的学习室内手绘的视频教学录像,共7大部分44集847分钟,知识体系完善,读者可以与图书相互结合来进行学习。 超值的学习套餐:232页学习资料,4.16GB视频教学,当之无愧的超值学习套餐,是自学室内设计手绘技法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