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信仰人民+不忘初心

大道之行+信仰人民+不忘初心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高扬社会主义理念,直面“中国问题”,以贯通中西、跨学科的学术视野,从文明、政治、社会、基层、经济各方面分析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治理的优势与问题,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重重危机与挑战,并回答了干部群众关注和困惑的一些重大问题:

  在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中,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走得通?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又如何驾驭资本?中国社会主义如何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发展?中国政治制度是否适用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如何把基层重建为以劳动人民为依归的共同体?如何把越来越多元和流动的中国社会重新组织起来?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面对国内外异常强大而又灵活的资本力量,中共党建的核心在于通过思想与制度建设保持政治主体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在于驾驭资本为人民服务;提出“评议式民主”的新思路;提出加强党的经典体系建设;提出把人民组织起来、落实基层直接民主的基层善治之道;提出保护人民的结社意愿、以人民社会包容公民社会的社会建设思路。

  《信仰人民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

  中国凭什么取得巨大成就?但为什么人们又感觉危机四伏?为什么中华历代政府都强调对百姓的“责任”和“道义”?共产党搞革命需要人民,搞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为什么说“大家庭”观点是中华万世一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政府能办大事却管不了亿万家庭的小事?为什么说决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是民心?如何实现老百姓养小、送老、住房的公正?中国农村贫困的根源是什么?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谁?农地应该“流转集中”到谁手里?

  本书纵论21世纪的世界大势,以贯通中西的视野聚焦中国真问题。书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中国悠久的“民本”政治传统中汲取精华,提高组织社会和群众的能力 ;分析了中共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对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推陈出新;探讨了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讨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土地流转方向等关键问题。

  书中提出,人类生产方式正面临第二次大转折,由此带来“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衰落与“知识产权”的崛起,“代议民主”的衰落和“群众民主”的崛起。书中鲜明批判了“制度决定论”,提出党和政府应强调问题意识和政策导向,抓主要矛盾,在办好经济建设的“大事”的同时,以社会主义的方式组织人民办好养小、送老、住房等民生“小事”。书中分析了科层系统的优劣,提出重建社区扁平组织,强化科层系统与扁平组织的沟通,乃是我国的“久安之道”。

  《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增订本)》

  研究中国共产党,是一门大学问。对很多西方学者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个谜。他们热衷于唱衰或是预言,却一次次落空,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傲立于世界政治舞台。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宣告党和国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

  本书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八位青年学者,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新锐的观点、清新的思想,全方位解读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探寻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深入回答国内外读者关注和困惑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永葆朝气活力的“秘诀”是什么,有哪些“看家本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什么能获得人民的认同?西方的政治制度真比中国的好吗?中国共产党如何避免苏共覆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共产党如何中国进入新时代?

  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增补和完善。

作者简介

  鄢一龙,1976年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著有《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2030中国》(合著)。

  白钢,1977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博士,知名语言学者,对中西文明史有深入研究。

  章永乐,1981年生,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博士,著有《旧邦新造:1911—1917》等。

  欧树军,197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著有《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认证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何建宇,1975年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社团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章节目录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

绪言

卷一 世界文明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主义

一、文明

二、中国

三、社会主义

四、中国共产党

卷二 制度自信与中国政治改革

一、全球化—信息化与“短期行为的专制”

二、中国做对了什么?

三、从“自主性”到“先进性”与“代表性”

四、授权机制与问责机制建设

五、意识形态与干部队伍的政治标准

六、结语

卷三 组织起来,再造人民

一、基层变局

二、基层失序之险

1.组织的弱化

2.失序的民主

3.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不彰

三、基层重建之道

1.组织起来

2.落实基层直接民主

3.“再造人民”

四、结语

卷四 激活人民社会

一、从“单位”到“社会”

1.重新认识单位

2.单位退出,市场进入

3.社会治理面临挑战

二、中国式结社革命

1.内生的中国式结社革命

2.被低估的中国式结社革命

3.多元而矛盾的中国式结社革命

三、以人民社会包容公民社会

1.辨析公民社会迷思

2.什么是人民社会

四、如何激活人民社会

1.组织起来,人人参与

2.保护人民结社的主体性

3.到群众中去,激活人民团体

4.创造性发挥国家保护社会的功能

卷五 骑在资本头上的社会主义

一、资本获得了最高优先性

二、21世纪中国最大的危机

1.中国的浮士德时刻

2.马克思批判在21世纪

3.危楼还望,叹此意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益性”市场经济

1.顶层规划

2.公有资本

3.平台型地方政府

4.民生国家

四、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驾驭资本的社会主义

1.“资本社会化”

2.劳动者“主体性”的解放

3.非物质性劳动的兴起

五、进于大同

《信仰人民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

《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增订本)》

大道之行+信仰人民+不忘初心是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鄢一龙。

得书感谢您对《大道之行+信仰人民+不忘初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民利益 电子书
本书从全面深化改革、反腐持续发力、环境治理刻不容缓、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养老“并轨”箭在弦上、教育改革去向何方、切实守护“舌尖安全”、收入分配改革再发力等多个方面,收录了“两会”部分代表委员的精彩发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群众与全面深化改革 电子书
本书旨在阐释以下四点:“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全面深化改革要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确保人民群众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共享者。
人民至上:来自两会的声音 电子书
本书首先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广大读者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指明了方向。同时,该书从经济形势、稳企业保就业、深化改革、扩大内需、脱贫攻坚、保障和改善民生、立法等方面汇集了部分代表委员的精彩发言。全书力求真实地传达来自大会的声音,生动地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工作部署,认清当前经济社会发展
人民群众与全面依法治国 电子书
本书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在顶层设计、具体架构、操作实践等方面内容,就如何体现和保障党与人民血肉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如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展开论述和研究。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体系,人民群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体现人民意志的法治格局,维护人民权益的法律体系,保障执政为民的党内法规体系,人民群众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