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

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系统地介绍了三种多视点视频压缩技术,即多边信息的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兼容标准的高效立体视频编码和鲁棒的多描述多视点视频编码。

  《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内容对3D视频的压缩和鲁棒传输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

  《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孟丽丽,女,1983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于北京交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描述编码、分布式视频编码、3D视频编码及处理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IEEE Access、Journal of Information Hiding and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等国际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作者、通信作者发表SCI/EI 论文1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章节目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3

1.2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研究现状 9

1.2.1基于传统2D视频编码的多视点视频编码研究 10

1.2.2基于运动估计和视差估计的多视点视频编码研究 11

1.2.3基于合成视点预测的多视点视频编码研究 14

1.2.4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研究 17

1.2.5基于多描述编码的多视点视频编码研究 19

1.3本书内容安排与组织结构 20

2

多边信息的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 25

2.1引言 27

2.2多边信息分布式视频编码 30

2.2.1系统描述 30

2.2.2最优重建 33

2.2.3基于贝叶斯准则的联合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和

相关噪声模型 35

2.3基于贝叶斯准则的多边信息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 38

2.4实验结果 40

2.4.1不同二进制码的实验结果 40

2.4.2多边信息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实验结果 43

2.4.3多边信息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实验结果 48

2.5本章小结 49

3

兼容标准的高效立体视频编码 51

3.1引言 53

3.2基于H.264的传统立体视频编码 55

3.3基于灵活预测模式兼容标准的立体视频编码 57

3.3.1灵活预测模式 58

3.3.2基于灵活预测模式的立体视频编码系统 60

3.4基于自适应预测结构兼容标准的立体视频编码 62

3.4.1自适应预测结构 62

3.4.2基于自适应预测结构的立体视频编码系统 65

3.5实验结果 66

3.6本章小结 70

4

鲁棒的多描述多视点视频编码 73

4.1引言 75

4.2基于随机偏移量化器的多描述多视点帧内

编码 81

4.2.1MDROQ系统描述 81

4.2.2MDROQ期望失真的一般表达式 83

4.3基于均一偏移量化器的多描述多视点帧内

编码 87

4.3.1低码率联合重建方法的比较 88

4.3.2MDUOQ系统描述 90

4.4多描述多视点帧内编码的优化 92

4.4.1系统框图及DCT域的维纳滤波 92

4.4.2期望失真的建模 96

4.4.3迭代优化算法 98

4.4.4均一偏移量化器死区间隔的优化 99

4.5鲁棒的多描述立体视频编码 100

4.5.1多描述立体视频编码的系统设计 100

4.5.2内插补偿预处理算法 103

4.6理论分析 105

4.6.1MDROQ与MDLTPC的理论比较 105

4.6.2MDROQ的1D数据理论界限和实验结果 107

4.7实验结果 109

4.7.1多描述多视点帧内编码的实验结果 109

4.7.2鲁棒的多描述立体视频编码实验结果 118

4.8本章小结 121

5

总结与展望 123

5.1总结 125

5.2展望 125

参考文献 127

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是2018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孟丽丽。

得书感谢您对《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电子元器件与电路识图入门视频精讲 电子书
系统的视频辅导:书中视频具有系统性,每小节开始前有视频辅导课程,先学习视频内容再学习图文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 视频与图文内容同步:230个教学视频贯穿全书,时长约1100分钟。视频内容讲解与图文的内容同步。 图文细说:图文内容讲解详细,以图解文,易学易看易懂。文字加粗的方法突出显示知识要点,指示学习重点。图书与视频完美结合的学习效果远超只读书本 重点和难点内容:书中设有各种提示内容小模块帮助读者理解和巩固重点和难点。 学习收获:读者不仅能学会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分析,还能学会电路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拓展读者的思维。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无线接入网架构及关键技术 电子书
1.5G属前沿技术,本书内容领先业界。 2.本书集合业界领先通信企业在5G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内容深入、丰富。 3.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研究,此前出版过3本移动通信相关图书。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时代的承载网 电子书
本书由通信设计单位的一线资深专家联合编写,对运营商的网络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5G时代的承载网该如何规划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阐述。这本书是他们丰富工作经验的智慧结晶,相信他们的研究和总结会给广大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当然,5G的规模建设和应用尚需时日,书中对5G承载技术的分析和判断还需要实践检验,但是本书至少能够成为读者全面了解和研究5G承载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不可不知的36种电子元器件(第2版) 电子书
本书适合制作爱好者、电子技术初学者阅读,可以成为他们的元器件学习与使用指南。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电子书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5G丛书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网络强国建设,“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作者权wei 几位作者全部来自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本书是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专家团队的全新力作。作者与中国移动集团、华为、高通、联发科、南方电网公司等业界相关专家多番沟通探讨,图书内容的质量有保障。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系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龙头咨询设计企业。公司历史悠久、资质优异、技术力量雄厚,知名度在国内业界位列三 甲。公司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广东省邮电管理局设计组,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则成立于1984年,系原邮电部首 批7家甲 级勘察设计单位之一。 内容丰富,通读完全文,读者可全面了解: 5G通信技术是什么、如何发展的、技术上如何实现、行业中如何应用; 智能电网的现状、发展、概念、底层设计、技术特点、网络规划设计以及应用; 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5G技术在智能电网中是如何应用的及其应用场景与价值是什么,5G承载电力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与同类书相比,内容更有层次,不但讲述“如何做”(特别是在实际中如何做),更加讲述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对任何关键的技术都是从理论到实际,辅以生动的(2G/3G/4G)实例; 全书完全是作者在10余年电力行业中的消化、总结的结晶,为进一步拓展5G技术泛在化应用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