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序  言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没有合格医疗人才,就没有全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培养好医药卫生人才作为重要基础工程。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报告要求,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培养大批优秀的医药卫生人才。

着眼于面向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7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这次改革聚焦健康中国战略,突出问题导向,系统谋划发展,医教协同推进,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确定了“两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标,即:到203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绘就了今后一个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改革部署。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要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医药卫生人才,必须出版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精品教材。一直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医学教材编制工作,要求以教材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医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经历了九轮传承、创新和发展。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共同推动下,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参与了本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逐步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立体化优秀精品教材格局,创建了中国特色医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学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的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发展道路。

在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与背景下,我们启动了第九轮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的修订工作。教材修订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精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战略部署要求,更加突出医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将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同时强调“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临床医生。

我们高兴地看到,这套教材在编写宗旨上,不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初心,坚持质量、立德树人;在编写内容上,牢牢把握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创新;在编写形式上,聚力“互联网 ”医学教育的数字化创新发展,充分运用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融合实操性更强的数字内容,推动传统课堂教学迈向数字教学与移动学习的新时代。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整套教材还配有相应的实践指导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价值。

我们希望,这套教材的修订出版,能够进一步启发和指导高校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推进医教协同,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乃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18年2月

章节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1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2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3

第一篇 细 菌 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8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8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9

 第三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20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21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21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21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25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28

 第五节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  30

 第六节 细菌的分类  37

第三章 噬菌体39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39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  40

 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  41

 第四节 噬菌体的应用  42

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43

 第一节 细菌基因组  43

 第二节 细菌基因突变  46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48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  52

第五章 细菌的耐药性54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54

 第二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  56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58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59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59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61

 第三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67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72

 第五节 医院感染  75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78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78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防治  82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原则  84

第八章 球菌85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85

 第二节 链球菌属  90

 第三节 肠球菌属  95

 第四节 奈瑟菌属  97

第九章 肠杆菌科101

 第一节 埃希菌属  102

 第二节 志贺菌属  106

 第三节 沙门菌属  109

 第四节 克雷伯菌属  114

 第五节 其他菌属  115

第十章 弧菌属117

 第一节 霍乱弧菌  117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120

第十一章 螺杆菌属122

 幽门螺杆菌  122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125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125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131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135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135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140

 第三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  142

第十四章 嗜血杆菌属143

 流感嗜血杆菌  143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145

 第一节 布鲁菌属  145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147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150

 第四节 柯克斯体属  152

 第五节 巴通体属  153

 第六节 弗朗西斯菌属  154

 第七节 巴斯德菌属  155

第十六章 其他细菌156

 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  156

 第二节 鲍特菌属  158

 第三节 军团菌属  159

 第四节 假单胞菌属  161

 第五节 弯曲菌属  162

 第六节 不动杆菌属  163

 第七节 窄食单胞菌属  163

 第八节 莫拉菌属  164

 第九节 气单胞菌属  164

 第十节 李斯特菌属  165

第十七章 放线菌166

 第一节 放线菌属  166

 第二节 诺卡菌属  168

第十八章 支原体169

 第一节 概述  169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171

第十九章 立克次体174

 第一节 概述  174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176

第二十章 衣原体181

 第一节 概述  181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衣原体  184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188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属  188

 第二节 密螺旋体属  192

 第三节 疏螺旋体属  195

第二篇 病 毒 学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200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200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201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203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206

 第五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208

 第六节 病毒的分类  209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11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211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  216

第二十四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220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220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224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治疗  225

第二十五章 呼吸道病毒228

 第一节 正黏病毒  228

 第二节 副黏病毒  233

 第三节 冠状病毒  237

 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238

第二十六章 肠道病毒241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242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244

 第三节 新型肠道病毒  246

第二十七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249

 第一节 轮状病毒  249

 第二节 杯状病毒  251

 第三节 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  252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254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54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57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264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266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267

第二十九章 虫媒病毒269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70

 第二节 登革病毒  273

 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  275

 第四节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276

 第五节 西尼罗病毒  276

 第六节 寨卡病毒  277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278

 第一节 汉坦病毒  278

 第二节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282

 第三节 埃博拉病毒  283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285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287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89

 第三节 人巨细胞病毒  290

 第四节 EB病毒  292

 第五节 新型人疱疹病毒  294

第三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297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97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302

第三十三章 其他病毒304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304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307

 第三节 细小DNA病毒  309

 第四节 痘病毒  309

 第五节 博尔纳病病毒  310

第三十四章 朊粒312

第三篇 真 菌 学

第三十五章 真菌学总论318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318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322

 第三节 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323

 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324

第三十六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325

 第一节 浅部感染真菌  325

 第二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327

 第三节 地方性流行真菌  328

 第四节 深部感染真菌  329

附录

附录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336

附录2 人体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失调340

 第一节 人体微生物群的组成  340

 第二节 微生态失调与宿主健康  343

 第三节 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346

推荐阅读34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49

本书测试卷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是201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凡。

得书感谢您对《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计算机专业英语 电子书
每章内容专注于某一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便于知识点的掌握和分解; 每章的最后设置了专业英语应用模块; 全书增加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商务、物联网、网络社区、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电子支付、物流、3D 打印等新技术。
税务会计实务 电子书
  税务会计是会计的三大分支之一,也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集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一门特种专业会计。《税务会计实务》根据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结合中小企业实际编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力求遵循税务会计核算内在的逻辑,体现税务会计的新变化和成果,做到清晰明了、循序渐进、条理性强。  《税务会计实务》主要阐述了
人民邮电出版社税务会计 电子书
1. 作者知名度高——本书作者是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财会专业知名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 2. 教材内容新——本书根据2019年新的税法和会计准则为依据,对税务会计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了更新; 3. 编写体例巧——根据税务会计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学习内容,按照理实一体的高职教育要求,每个学习任务后面附有练习,每个项目结束附有综合实训,目的在于让学生边学边练,理实一体,在实训过程中掌握税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操作要领,能计算企业常见税费的应缴金额,会办理各税款的纳税申报和相关的涉税会计处理。 4. 教材可读性强——教材在编写时对内容体系、难易程度、案例等方面进行了特殊处理,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易读性; 5. 配套丰富资源,在同类教材中作者知名度高,在同一作者同名书中配套资源好。
人民邮电出版社财经基本技能 电子书
1.搭配微课视频,优化教学效果。 2.优化人民币币种,增加第5版2019人民币票种。 3.报税部分,使用增值税税率及财务报表。 4.优化习题配套。 财经基本技能是财务会计大类的专业基础课,本书能较好地符合教学标准,完美贴合课时安排。
经济效益审计 电子书
  《经济效益审计》以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内部审计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为主导,综合阐述了经济效益审计理论、方法和程序,同时对国家审计开展的绩效审计作了概括性介绍。  在内容方面,《经济效益审计》在参阅和借鉴已有论著的基础上,将现行准则与规定融入教材内容中,大大增强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在体例方面,《经济效益审计》理论部分力求全面、系统、新颖,以便更好地指导实务;实务部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