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证史(第二版)

图像证史(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引人入胜地说明了艺术品、图案、照片、电影和其他媒体能够何等细微地阐释时代的生活。

内容简介

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一幅画所说的话何止千言万语”。面对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历史学家也就面对着惊人的宝藏,但宝藏下面,也隐藏着难以觉察的陷阱。

彼得·伯克以其杰出新文化史家的广阔视野,对包括工艺品、画像、雕塑、电影、电视、平面广告等的多种视觉材料进行了分析,关注的重点并非这些图像本身,而是如何利用它解读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机遇与危险。

作者简介

作者彼得·伯克,英国文化史学家,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荣誉教授,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成员。毕业于牛津大学,1962至1979年任教于萨塞克斯大学欧洲研究学院。随后,他来到剑桥大学,从事文化史研究,并曾担任伊曼纽尔学院的图书管理员和档案管理员。他的研究方向为早期现代历史,强调文化史和社会史对现代问题的意义。主要著作有《文艺复兴》《法国史学革命》《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制造路易十四》《什么是文化史》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和致谢

导论 图像的证词

可见中的不可见性?

史料和遗迹

图像的多样性

第一章 照片和肖像

摄影写实主义

肖像,镜像还是符号?

反思之反思

莫雷利的耳朵

第二章 图像志与图像学

图像志的思想

瓦尔堡学派

例证法

受到批判的方法

风景问题

第三章 圣像与超自然的图像

画像与教化

圣像崇拜

圣像与祈祷

圣像的争端

圣像的危机

第四章 掌权者和抗议者

反映思想的图像

个人图像

颠覆性的画像

第五章 透过图像看物质文化

市镇风光画

室内画和家具

广告画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第六章 社会景观

儿童

日常生活中的妇女

风俗画

真实与理想

第七章 他者的套式

怪物族类

东方主义

国内的他者

奇异的农民

第八章 可视的叙事史

时事图像

解读叙事

单个图像

战争画

连环画像

叙事条幅画

贝叶挂毯

作为证据的影片

第九章 从见证人到历史学家

作为历史学家的画家

作为历史解释的影片

罗塞利尼的影片《路易十四》

当代史

第十章 超越图像学?

心理分析学的研究方法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图像的文化史

艺术社会史

参考书目

索引

致谢

图像证史(第二版)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英]彼得·伯克。

得书感谢您对《图像证史(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