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

植物生物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1. 作者为欧洲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John Innes Center的七位杰出植物生物学,其中包括Plant Cell杂志现任主编Cathie Martin。

   2. 主译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导、长江学者。

   3. 结构简洁,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编排有序,是植物生物学领域较新的重要著作,也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绝好教材和入门参考书。

内容简介

  植物生物学由欧洲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John Innes Center的七位杰出植物生物学家合作撰写。全书共分九章,首先介绍现代植物起源研究,并简述植物基因组和遗传学的特征,随后阐述植物细胞、代谢和发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以及植物对环境信号的接受和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策略,最后讨论植物学研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本书内容全面、系统、专业,反映了当前人们对植物学在分子层面上的较新、最前沿的理解。全书结构简洁,语言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编排有序,是植物生物学领域的一部全新的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

  (英)Alison M. Smith,为欧洲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John Innes Center的七位杰出植物学家,其中包括Plant Cell杂志现任主编Cathie Martin博士。  瞿礼嘉,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导、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大-耶鲁植物分子遗传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第二主译顾红雅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导、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章节目录

1 起源

1.1 地球、细胞和光合作用

地球在46亿年前形成

光合作用在约35亿年前演化出来

产氧光合作用在22亿年前广泛存在

光合作用蓝细菌产生富氧的大气

地球上早期的生命在缺乏臭氧保护的大气中演化

1.2 真核细胞

光合真核生物从两种内共生作用中产生

几类光合生物体是从产生质体的内共生作用中衍生而来

化石证据表明真核生物在27亿年前形成,多细胞生物在12.5亿年前形成

动物和藻类在早寒武纪的多样化

1.3 陆地植物

绿色植物为单起源

陆地植物可能由与轮藻近缘的植物衍生而来

信息框 1-1在亲缘关系和演化方面DNA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小型化石说明早期的陆地植物出现在中奥陶纪(约4.75亿年前)

志留纪和泥盆纪期间植物多样性的增加

孢子囊的数目可以把最早的陆地植物和它们衍生的后代区别开来

植物大小的增长伴随着维管系统的演化

一些最早的维管植物和现在的石松类有亲缘关系

木贼、真蕨以及种子植物是从4亿年前泥盆纪早期的一类无叶植物中产生的

真蕨和木贼类演化于泥盆纪

随着陆生植物的早期演化,其化学成分和细胞复杂性增加

大气中CO2和O2水平取决于光合作用和碳掩埋的速率

陆生植物的演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4.5亿年前大气CO2含量开始下降

古生代中期大气CO2含量的下降是大叶片演化的驱动力

1.4 种子植物

种子包含受精产生的遗传物质,并且被孢子体发育而来的组织所包被

种子植物起源于泥盆纪,且在2.9亿~2.5亿年前的二叠纪蓬勃发展

泥盆纪孢子体世代开始在陆生植物的生活史中占主导地位

至今有5类种子植物生存在地球上

……

植物生物学是201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英]等。

得书感谢您对《植物生物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太赫兹技术及其生物学应用 电子书
中国在太赫兹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内的第一部专著。
世界植物文化史论 电子书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上古时代的植物传说到当下的植物科学研究,详尽的梳理了人类历史上对植物的认识和应用过程。第一章为上古时代植物传说和植物的医学应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论述了中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植物文化变迁,从第六章到第九章,论述了十九世纪和当下迅速的植物科学发展历程。
甘肃草原植物图谱(下)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甘肃草原的主要优势植物、草原常见植物以及毒害草彩色照片1021张,涵盖全省草原植物共计814种,隶属于97科410属。植物科按照恩格勒系统排序,各科内的属、种按照植物拉丁学名的字母顺序排列。每种植物有1~2张野外实地拍摄的照片展示,同时附有形态特征、生境、地理分布及用途等简要描述。
天水草原植物图谱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天水地区草地常见植物,分为木贼科、蹄盖蕨科、槲蕨科、麻黄科、三尖杉科等共78科488种,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地域、药用价值或饲用价值等作了简要描述。
简明神经生物学实验技术手册 电子书
用简洁的文字、公式和图表,言简意赅地将生物学领域常用研究方法的原理、应用、步骤、配方、结果分析等内容编写成为袖珍使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