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从希腊克里特岛到中国,看著名人类学家迈克尔·赫茨菲尔德精彩的学术人生。
内容简介
迈克尔·赫茨菲尔德是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著名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希腊、意大利和泰国从事民族志田野调查研究,是“文化亲密性”理论的提出者和实践者。
本书通过聚焦赫茨菲尔德作品和人生,梳理其“有担当”的人类学的实践过程,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20世纪下半叶英美人类学主要理论范式、田野研究模式热点转换的重要历史瞬间,并指出赫兹费尔德的视角、路径对当代中国人类学研究找寻新出路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作者刘珩,1971年生,云南昭通人,人类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2009—2010年度、2016—2017年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译著有《人类学:文化和社会领域中的理论实践》(合译)、《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合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第1章 社会诗性:学术的传承与发展
人类学家的潜质
逝去的荣光、芜杂的现世
艾伦和坎贝尔
牛津的人类学家
“社会诗性”与学术传承
《荣誉、家庭和庇护制》VS《成人诗学》
“经典”与“现代”
第2章 希腊乡间:早期的符号学与民俗学研究
流亡的蜜月之旅
希腊军政府的统治与安德雷亚斯的流亡
早期的符号学研究
民俗与希腊
1. 村俗中的民族主义种子
2. 希腊化与本土化:民俗学研究的两条路径
3. “雅”与“俗”:人类学研究的古典情结
第3章 初到美国:英美的人类学传统
美国人类学界
埃文斯-普理查德的遗产
《努尔人》与《忧郁的热带》
裂变型社会:始自维柯的人类学传统
第4章 现代与后现代:不偏不倚的人类学视角
后殖民批判
现代与后现代之间:何为当代的民族志?
人类学在希腊:边缘中的当代性
“雕刻”民族志:呈现“事实”的艺术形式
1. 民族志的权威性
2. 如何“雕刻”民族志
3. 田野素材的民族志雕刻:以“段子”为例
第5章 维柯式的人类学家:诗性、语言及实践
维柯的人类学思想
永恒与短暂: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
言说民族志:语言人类学的社区研究路径
诗性逻辑与社会诗性
社会诗性的行为语境
社会诗性的社区语境
第6章 剑桥出版事件:民族主义与人类学实践的政治
学术论战
金色的麦田、血色的丘壑:卡拉卡斯顿的新作
出版风波
辞职
学界反响
媒体效应
尾声
第7章 文化亲密性
文化亲密性理论
文化亲密性与民族主义建构
谱系想象:约旦贝都因人的民族主义观念
民族主义教育机制中的文化亲密性
流行音乐的亲密性
文化亲密性与平庸的民族主义
文化亲密性:民族国家“公共”与“私密”的转换之地
1. 社会中的国家
2. 准公共领域
3. 公共文化
文化亲密性与中国社会公共生活的组织方式
1. 中国社团组织和关系网络中的文化亲密性
2. 素质与屌丝:公共空间的文化亲密性
3. 个体化的文化亲密性
第8章 文化遗产、空间清洗与有担当的人类学
被规训的身体:手工艺人的知识传承及自我塑造
遗产与文化亲密性
空间清洗
社会时间和纪念碑式的时间
文化亲密性:“公共”与“私密”的维度
有担当的人类学
人类学人生:参与及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迈克尔·赫茨菲尔德:学术传记是2020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刘珩。
得书感谢您对《迈克尔·赫茨菲尔德:学术传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