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论丛(总第31辑)

清史论丛(总第31辑)

立即阅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刊物,本册是第31辑。

内容简介

《清史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是一本面向海内外的清史研究学术论文集刊,创办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颇受学术界的重视,潜心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是其重要特色。书中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历史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学术史论的研究文章;既收录有关清代传统文化的博学鸿词科研究,也收录对清代地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文章。

作者简介

编者李世愉,1982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执行主席、著名清史专家、《清史论丛》主编;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清史论丛》编委会

卷首语

本刊特稿

18世纪中国的反正统政治思潮

一 “与天子争是非”:陆生楠、谢济世的抗争

二 “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尹会一的思考

三 “天下者,天之天下也,非一姓之天下也”:大名崔氏兄弟的批判

四 “君诚有道,何至于弑”:士林的呼声

五 “人与夷狄无君臣之分”:反清潜流

孙奇逢研究

孙奇逢学术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 孙奇逢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六副学术面孔

二 孙奇逢学术思想在清初的影响与延伸

三 孙奇逢理学思想研究有待深化

从《理学宗传》到《明儒学案》

一 从《诸儒宗旨》到《理学宗传》

二 从《皇明道统录》到《明儒学案》

三 从《理学宗传》到《明儒学案》

孙奇逢《理学宗传》的道统建构

一 《理学宗传》结撰的学术背景

二 《理学宗传》以“明道”为究极的学术旨趣

三 《理学宗传》建构的道统谱系

走向“王道政治”与汉唐儒学:费密对孙奇逢“道统论”的展开与重构

一 道统的重释与展开:明清之际皇权社会普范性共识及建构

二 孙奇逢的道统论及费密的重构

三 皇权社会普范性政治共识、清朝入关后不断汉化制度设计与清学的展开

《夏峰歌》流传小考

一 《夏峰歌》的撰作与谱曲

二 《夏峰歌》的刊刻与流传

三 孙奇逢之立身为学旨趣

北学重镇孙奇逢学术取向再审视

一 孙奇逢之生平学行

二 孙奇逢学术取向再审视

《清儒学案·夏峰学案》纂修述略

一 孙奇逢学行述略

二 从《大清畿辅先哲传》到《清儒学案》

三 《夏峰学案》之纂修

结语

百余年来孙奇逢及夏峰北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专题研究

清乾嘉时期四川地方行政职役考述

一 乾隆朝巴县及四川地方职役

二 嘉庆朝巴县及四川地方职役

结语

嘉庆朝整顿回疆秩序的努力及其结果

一 仁宗治理回疆的总体思路与倾向

二 仁宗君臣整顿回疆秩序的实践及其后果

结语

惠栋与乾嘉史学

引言

一 从惠士奇到惠栋

二 《后汉书训纂》与《后汉书补注》的史源比较

三 以史学助经学之考据

余论

王夫之“气质中之性”说

余论

文献研究

尼布楚条约相关文书探析

引言

一 中俄外交文书使用语言问题

二 尼布楚条约中的“界碑”

三 满文档案记载的“界碑”

《武备志》版本流传考

一 《武备志》版本概况

二 《武备志》版本差异

三 《武备志》的流传与馆藏

读史札记

《楚两生资料知见编》按语举隅

一 柳敬亭与马逢知的关系

二 柳敬亭在浙江活动的待发之覆

三 关于柳敬亭的时代、弟子及交游

四 有关柳敬亭的乡评、时评所反映的问题

五 有关苏昆生的独特个性、艺术成就及待发之覆

关于尹壮图籍贯与轶事的考察

一 关于尹壮图的籍贯

二 关于尹壮图上疏请停“议罪银”制度

三 尹壮图的政治思想

清史论丛(总第31辑)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世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清史论丛(总第31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台湾历史研究(第4辑) 电子书
全面研究台湾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外交史及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
医疗社会史研究(第8辑) 电子书
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刊物,本册是第8辑。
唐宋历史评论(第二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本册是第二辑。
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本册是第三辑。
唐宋历史评论(第四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本册是第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