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象征的世界:诗歌、经验与修辞

失去象征的世界:诗歌、经验与修辞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追溯“象征”的古老出身,和它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形记”。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汉语诗歌为切入点,以“象征”为叙述对象,追溯“象征”的古老出身,和它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形记”。作者意在指出,“象征”不仅是一种文学修辞和仪式表述手段,更是人类感受世界、认知自我的途径;在中国当代文学时期,“象征”的存在与消失过程,表征着社会、文学和生存境遇的变化;“象征”的改写也意味着人类对自身文化、生存意义的改写。

作者简介

作者耿占春,1957年生于河南柘城,现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诗学研究、文学批评,著有《隐喻》《话语和回忆之乡》《观察者的幻象》《叙事美学》《在道德与美学之间》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从文本到语境

第一章 修辞批评与社会批评

第二章 象征、再现和话语自我指涉

第三章 象征:知识与神话

第四章 象征主义的遗产:从神话到政治

第五章 失去象征的日常世界

第六章 作为传记的昌耀诗歌

第七章 自我的地理学

第八章 微观知觉和语言的启蒙

第九章 语言的激进化

第十章 感受性主体

第十一章 感受力的现代性

第十二章 现代性与死亡

后记 零散的感想

失去象征的世界:诗歌、经验与修辞是200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耿占春。

得书感谢您对《失去象征的世界:诗歌、经验与修辞》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郭祥正诗歌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北宋诗人郭祥正留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为研究对象,首先采取“知人论世”的方法勾勒郭祥正徘徊于“仕”“隐”两端的行藏轨迹,以期在有宋一代士风演进嬗变的大背景下解读郭祥正独特个性及其放旷诗风的形成原因。而后,本书从内容、体裁、意象、章法、风格等多个方面描摹郭祥正诗的本来风貌,在解读其诗歌艺术性的同时,也将这些诗歌用作对郭祥正心路历程的注解,以此来展现诗人以诗传心曲、爱诗如生命的美好情怀。
近现当代传媒与澳港台文学经验 电子书
港澳台地方文学或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学或文化究竟如何相互影响,如何继承与抽离;外国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港澳台地区文化有何影响,成为本书大多数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港澳台文学以及其与传媒关系的独特视角,让读者在探索港澳台文学发展之路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到传媒对其发展方向的影响。
温暖的世界 电子书
本书作者采用了大量象征、拼接等表现形式,试图将真实、虚幻、片段、记忆、想象组合在一起,写出了他强调的时空碎片,折射出了他所关注的现实社会。
二十世纪德国象征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史 电子书
不同于传统的德国文学史的写法,本书突出了对于两大文学思想史的梳理,聚焦了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在德国文学中的历史发展,从宏观的概念史的角度来观照德国文学思想史中的象征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性与共性,对有关作家的文学思想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和介绍。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经验、困局与出路 电子书
看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与经验,探讨困局与出路。